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第113期】

劉某,女性,50歲,1965年7月10日初診。因天熱汗出,晚上睡着後受涼,昨天早起即感兩腿酸痛、頭暈身重、口渴無汗,自服A.P.C(複方阿司匹林片)1片,後大汗不止,而仍發熱,不惡寒反惡熱,自感口如含火炭,舌苔白,脈滑數。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烏梅丸

注: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上一期:

上期原醫案

索某,男性,57歲,1965年7月16日初診。胃脘痛,心下痞滿,腹痛腹瀉2年餘,西醫診斷為過敏性結腸炎,長期服中西藥物皆罔效,近服香砂六君子湯加減,諸症更加重。

近1周來每曰大便2-3次,質溏,伴見腸鳴、頭痛、口苦、咽幹、思飲、四肢逆冷,舌苔白膩,脈沉弦細。

處方:烏梅15g,細辛6g,幹姜6g,黃連6g,當歸6g,制附片(先煎) 10g,川椒10g,桂枝10g,黨參10g,黃柏6g。

上藥服6劑,口苦減,四肢覺溫,大便日1-2行。上藥繼服14劑,胃腹痛消除。

按語

脈沉弦細,舌苔白膩,大便質溏,腸鳴,四肢逆冷,下寒。脈弦細,口苦,咽幹,思飲,半表半裡上熱。頭痛,表證。證屬半表半裡虛寒證,寒熱交錯,為烏梅丸的适應證,給于湯劑。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338條: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者,此為髒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常自吐蛔,今病者靜,而複時煩者,此為髒寒。蛔上入膈,故煩,須臾複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當吐蛔也。蛔厥者,烏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各家論述

《注解傷寒論》: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烏梅之酸以收肺氣;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人參之甘以緩脾氣;寒淫於内,以辛潤之,當歸、桂、椒、細辛之辛以潤内寒;寒淫所勝,平以辛熱,姜、附之辛熱以勝寒;蛔得甘則動,得苦則安,黃連、黃柏之苦以安蛔。

《金鏡内台方議》:蛔為陰蟲,故知陽微而陰勝,故用烏梅為君,其味酸,能勝蛔;以川椒、細辛為臣,辛以殺蟲;以幹姜、桂枝、附子為佐,以勝寒氣而溫其中;以黃連、黃柏之苦以安蛔,以人參、當歸之甘而補緩其中,各為使。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