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情商教育影響孩子的未來
情商(EQ)又稱情緒智力,是近年來心理學家們提出的與智力和智商相對應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總的來講,人與人之間的情商并無明顯的先天差别,更多與後天的培養息息相關。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内容:
第一,自我認知能力。我國古代思想家老子曾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每一個人都存在着自己看不清的個性盲點,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一個情商高的孩子,常常自我反省,并從不同的角度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為自己正确定位,并能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既不會因為成績好,受到老師的賞識就驕傲,也不會因為自己某些方面不如人而自卑。
第二,自我控制能力。控制自我是情商的一個重要内容,沒有自制力的人往往一事無成。一個高情商的孩子,做事的動力來自于内部,具有很強的自覺性、主動性,懂得自動自發地學習和做事。
第三,覺察他人情緒及變化的能力。“弦外之音”、“察言觀色”就是關于情商中識别他人情緒的描述。美國前總統布什曾說過:“你能調動情緒,就能調動一切!”可見識别他人的情緒,了解他人的心理,洞察并理解别人的心态,在成就一件事中起着多麼重要的作用。控制自我的情緒,設身處地為别人着想,領悟對方的感受,尊重他人的意見,往往能為自己掌握處理問題的主動權。
第四,自我激勵能力。自我激勵就是給自己一個希望。德國專家斯普林格在其所著的《激勵的神話》一書中寫道:“強烈的自我激勵是成功的先決條件。”人的一切行為都是受激勵産生的,通過不斷的自我激勵,就會使你有一股内在的動力,朝所期望的目标前進,最終達到成功的頂峰――自我激勵是一個人邁向成功的引擎。
第五,處理人際關系,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與他人溝通是情商中最為重要的内容之一,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中,與人協調、溝通都十分重要。著名成功學大師卡耐基先生說:“一個人的成功20取決于專業能力,80取決于人際關系。”由此足以看出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隻有在人際關系處理好了之後,才有可能展現你獨特的才華,否則不良的人際關系将阻礙前進的步伐。一個情商高的孩子,善于人際溝通與合作,人際關系融洽,在集體中有好人緣,容易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喜愛和歡迎。
以往認為,一個人能否在人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現在心理學家們普遍認為,情商水平的高低對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響,有時其作用甚至要超過智力水平。美國學者戈爾曼指出,預測一個人的未來成就,智商IQ至多隻能戰成功因素的20,其餘的80則歸因于其他因素。其中,關鍵因素是“情商EQ”。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情商的形成和發展是先于智商的形成和發展的。很多孩子在入學前就已經形成了情商的大多數内容,以後的教育或許隻能是在此基礎上的發展而已。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應特别注意對孩子進行情商教育。
既然情商教育影響着孩子的未來,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情商呢?
第一,培養子女的自我意識,使之能主動覺察自己情緒的變化。家長應引導子女對自己的心理和行為作出正确的認識和評價,從小教育孩子要有“自知之明”的觀念。家長應明白,子女的自我評價過高,容易自滿、主觀武斷和沖動冒進;反之,則容易自卑、信心不足、行動軟弱無力。
第二,通過交往,培養子女關心、尊重他人的品質。現代家庭中,獨生子女的位置是唯一的,因此就沒有同等層次的、平等的交往,如果我們不重視孩子的健康交往,往往會使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任性或孤僻性格,不利于日後的工作、學習。因此,注意子女在交往中學會關心、尊重他人是現代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務。
第三,培養子女挫折的耐受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現代家庭中,我們對子女的愛、關心在一定程度上講應是溺愛,嚴重地影響了子女健康個性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因此,培養孩子忍受挫折的能力,提高他們的意志力,對孩子的将來大有益處。
第四,培養孩子誠實與正直的品性。誠實和正直是必不可少的良好品德,所以,從小就應該教會孩子具備這兩種品德,而且要始終如一地要求下去。随着孩子年齡增長,對誠實的理解會有所改變,但标準不應該有任何改變。
第五,培養孩子的樂觀性格。孩子們應該養成樂觀向上的性格,從而能更加有效地對抗憂郁症等身心疾病。與孩子相處時,家長必須樂觀一點,因為孩子們最容易學習家長的言行。
第六,培養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們能通過自己的經曆學會解決問題。因此,家長應為他們提出問題,并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不要總是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第七,培養孩子的自我激勵能力。對于孩子來說,通過進行自我激勵,可以激發他們的潛能,從而使他們有更好的表現,而良好的表現,又會促使孩子做出進一步的自我激勵。在生活中,父母要注意引導孩子學會自我激勵,讓孩子在自我激勵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潛能,走向成功。
第二節幫孩子認清自我,找準定位
“人貴有自知之明”,了解自我,是鍛煉情商的第一步。隻有在了解了自己的基本性格特征之後,才可能有針對性地對自己進行改造。一個不明白自己優缺點的人,總會在無意之間鬧出種種笑話;一個隻有理想而不顧現實的人,則遲早會受到挫折;而一個隻會一意孤行而不願聽從他人建議的人,則難成大器。所以,讓孩子清楚地認識自己,對自己有一個準确的定位,是培養高情商的基礎。
高情商的人并沒有完美的性格特征,他們與芸芸衆生一樣有着自己鮮明的性格特點,這些特點可能讨人喜歡,也可能惹人讨厭,問題的關鍵在于,他們清楚自己的性格,知道自己性格的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他們總是能夠将自己性格中的積極因素發揮到極緻,而同時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減少消極性格的負面影響。由此可見,運用情商智慧積極面對自己,需要對自己有一個比較準确和客觀的認識。
在希臘帕爾納索斯山神廟上刻着這樣一句話:“認識你自己。”它說明了古人對認識自己的重視,這句話後來成為哲學家、教育家們立說育人亘古不變的命題。
要正确地認識自己,就要有一個明确的目标,即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向着心中的渴望前行,更好地在前進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家長要幫助孩子确定人生目标,讓孩子認真思考一個問題:我到底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隻有想清楚了,并付諸行動,将來才可能成為這樣的人。
美國跳水運動員格裡格??洛加尼斯,在剛上學的時候很害羞,經常因為講話和閱讀上的障礙而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和捉弄。這令他非常沮喪和懊惱,但他發現自己非常喜歡舞蹈、雜技、體操和跳水,自己的天賦不是語言也不是閱讀。于是,他開始專注于這些方面的鍛煉,期望可以脫穎而出。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洛加尼斯開始在各種體育比賽中取得成績。但是,在上中學時,洛加尼斯就發現自己有些力不從心了。無論是舞蹈、雜技、體操還是跳水,都需要辛勤的付出,他不可能有這麼多的精力和時間去練習。他知道自己必須有所舍棄,隻能專注于一個目标。但他不知要舍棄什麼、選擇什麼。這時,他遇到了他的恩師――一位前奧運冠軍。恩師經過對洛加尼斯的觀察,他得出結論:洛加尼斯在跳水方面更有天賦。洛加尼斯在經過與老師的詳談後,認為自己更喜歡跳水,他認識到以前之所以喜歡舞蹈、雜技、體操,是因為這些可以使他對跳水更加得心應手,可以為跳水帶來更多的花樣和技巧。于是,他最終決定選擇跳水作為自己的追求。經過專業訓練和長期的努力,洛加尼斯終于在跳水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由于對跳水事業的傑出貢獻,洛加尼斯在1987年獲得世界最佳運動員和歐文斯獎,達到了一個運動員榮譽的頂峰。
如此看來,孩子在不同的時期,必須不停地進行自身潛能的發掘,以此了解适合自己的發展方向。唯有認清了自己真正的優勢和能力所在,孩子才能切實弄清到底應當選擇什麼職業并為此努力奮鬥。家長需要告訴孩子,他的人生價值不是虛幻的,應該從現在起就通過對自己的分析開始發掘,給自己一個人生承諾。讓孩子明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隻要你在心裡為自己作個暗示,那麼你就會産生無窮的動力,推動你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能夠清楚地認識自己的人,能夠很好地分清自己的優劣勢,這樣,在做具體的事情時,才能最好地調動自身有利的資源和特性。可是,人最難的事情也正是認清自己,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優點和弱點是什麼,結果導緻自己在做事時,總是感覺沒辦法得心應手。這種自我認識能力的缺失,應該說,也是情商不高的一種表現。有時候,很多孩子看着别的同學做事十分成功,春風得意,便十分羨慕,自己也就盲目模仿别人,結果卻換來一個不完滿的結局。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每個人各有各的長處和短處,不弄清自己的優劣勢,盲目與别人攀比、競争,是最愚蠢的行為。下面的這個寓言故事,雖然是發生在動物王國的小故事,但正是我們很多人的真實寫照:
在動物王國,烏鴉和兔子很要好,兩人平日很好,總是形影不離。一天,烏鴉坐在樹上無所事事地唱歌,兔子看見烏鴉閑适的樣子,就問:“我能像你一樣整天坐在那裡,什麼事也不幹嗎?”烏鴉答道:“當然啦,為什麼不呢?”于是,兔子便坐在樹下,開始休息。正在兔子享受着安逸而無所事事的生活時,一隻狐狸突然出現,将兔子叼進了自己的口中,兔子成了狐狸的美餐。
這則寓言故事中那隻愚蠢的小兔子,可能正是我們很多孩子的寫照。我們不清楚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是什麼,拿自己的短處和别人的長處來作比較,盲目效仿别人,結果得到的是一個悲慘的結局。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上什麼學校,拿多高的文憑,而是能清醒地認識自己,準确給自己的人生定位,這樣将來才不會走彎路。作為家長,要讓孩子準确地認識自己,了解自身的優缺點,幫助他們發揮長處,彌補短處。認清自己,準确定位是成就高情商的第一步,也是孩子将來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
第三節控制情緒是成長必修課
情緒調控能力是情商的重要内容之一,這種能力能及時擺脫不良情緒,保持積極的心境。孩子的初步情緒調控能力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表現為孩子能對自己情緒中那部分對人對己可能産生不良影響的情緒加以适當調控,如孩子對任性、執拗、侵略性、攻擊性等偏頗情緒的适當調控;另一方面表現為孩子能适當地調節情緒,并常常鼓勵自己保持高興愉快的心境。概括來說,就是既有控制,又有宣洩,把情緒調控在一個與年齡相稱的範圍内,以促進情感的健康發展。
由于孩子對自己情緒的控制能力比較差,他們時不時地發“小脾氣”是常見的事情,有時不見得是什麼異常現象,也不需要特别地加以“控制”,大人采取視而不見的冷處理辦法,孩子的脾氣可能很快就煙消雲散,正所謂來得快,去得也快。這時若加以“控制”,反而不一定對孩子有好處,隻要孩子的脾氣不是太過火,對别人不造成損害,可以由着他的性子,這樣,孩子就會發現,發脾氣并沒有什麼好玩之處,他的脾氣可能就會越來越小,最後也許就很少發脾氣了。
哈佛教授凱根長期研究發現,孩子的脾氣可以改變,小時候害羞的孩子,長大後不見得害羞。所以隻要給予适當的教導,孩子先天的脾氣可以被改變。凱根認為,“情緒維持幾秒,心情維持一天,性情終身打造”。所以,在講究人際關系的現代社會,教導孩子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是給他一把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不可等閑視之,更要從小做起。
教育青春期的孩子學會控制情緒的方法并不複雜。家長可有意把孩子帶在身邊,讓孩子觀察自己在待人接物中學習對情緒的管理,例如用幽默來化解尴尬及用積極思考來處理問題。負面情緒應通過認知去化解,家長更需要在孩子情緒風暴未形成前,主動跟他談話,把不良情緒化解掉。目前,有的地方流行讓孩子毆打不倒翁來出氣,這是個錯誤的情緒教育方式,隻會使憤怒的情緒更亢奮,因為它更加活化大腦憤怒的神經回路,而且易養成遷怒、洩憤的壞習慣。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呢?
第一,家長應盡量做到使孩子在合理範圍内有充分表達情緒的權利。孩子能夠充分地、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正是孩子心理發育基本健康的标志。但孩子畢竟是孩子,他的情緒表達方式難免會有偏頗,有時會發生對自己和他人都不利的過激情緒,例如孩子因發脾氣與别的孩子争吵打架,可能傷着自己和對方,沖着長輩和老師發脾氣則是不禮貌的行為,或者脾氣上來碰頭捶胸、摔砸物品等都不是合情合理的行為。遇到這些情況時,家長不應視而不見,而要采取一緻意見進行嚴厲制止,讓孩子知道發洩情緒也應有一定的界限,自己發洩情緒不應損害别人的利益和損害物品。孩子長大一些時,則盡量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告訴他遇到問題時要講道理,說緣由,而不要動不動就亂鬧、發脾氣。
第二,營造寬松和諧的家庭情感氛圍。家庭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聯系起來的情感共同體,每個家庭都有其特定的情感氛圍,表現為家庭内部的一種穩定的、典型的、占優勢的情緒狀态。家長是家庭情感氛圍的重要主體和創造者,在營造氛圍的過程中,首先必須要處理好家長之間的關系。如果想讓孩子長成一個快樂、大度、無畏的人,那孩子就需要從周圍的環境中得到溫暖,而這溫暖隻能來自家長的愛。如果家長能互敬互愛,和睦相處,善于處理好自己的情緒,盡可能表現得愉快、喜悅、樂觀向上,這不僅能使孩子生活在溫馨的家庭氛圍中,得到關心愛護,獲得愛和尊重的體驗,從而心情愉快,産生主動向上的積極情感,而且也為孩子處理消極情緒提供了榜樣,對孩子學習情緒、理解情緒和處理情緒産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是培養孩子初步情緒調控能力的前提。
第三,讓孩子認同自己,給孩子情緒空間。要讓孩子喜歡自己,家庭要給孩子認同感。家長是孩子的模範,家長首先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不讓不良情緒帶給家庭、帶給孩子,要塑造出一種安全、溫馨、平和的心境,用欣賞的眼光鼓勵自己的孩子,讓身處其中的孩子産生積極的自我認同,獲得安全感,讓其能自由、開放地感受和表達自己的情緒,使某些原本正常的情緒感受不因壓抑而變質。
第四,讓孩子體驗情緒,洞察他人情緒。遊戲在孩子的心理發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要讓孩子在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中體驗自己的情緒,感受别人的情緒,知道自己和他人的需要。除了家長與孩子要交流自己的情緒感受外,還可以通過說故事編故事、角色扮演和孩子讨論故事中人物的感覺和前因後果及利用周圍的人、事、物,來引導孩子設想他人的情緒和想法。從他人的情緒反應中,孩子會逐漸領悟到積極情緒能讓自己和對方快樂,消極情緒會給自己和對方造成痛苦,不利于事情的解決。如果孩子在表達情緒與控制情緒之間取得平衡的話,便能以建設性的态度表達強烈的情感,而且控制對自己、對他人有傷害的情緒表達方式。
第五,讓孩子學會樂觀地面對生活。積極的情緒體驗能夠激發人體的潛能,使其保持旺盛的體力和精力,維護心理健康;消極的情緒體驗隻能使人意志消沉,有害身心健康。為此,學會保持樂觀的生活态度與情緒,對孩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作為家長,要培養孩子樂觀地面對人生,自己首先對生活要有一種樂觀的态度。孩子的情緒受家長行為的直接影響,與孩子相處時,家長必須樂觀積極。在教育孩子學會樂觀地面對人生時,除了多與孩子交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首先家長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給予鼓勵和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孩子進取,克服一些他現在克服不了的困難,隻有這樣,才能教會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和措施保持樂觀。
第四節自我激勵,孩子将會更出色
良好的自我激勵能力是高情商的表現之一,善于自我激勵的孩子,可以發揮出自身最大的潛能,把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變成現實。而那些不會自我激勵的孩子,即使各方面條件比别的孩子優越,但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将來大多不會有大的作為。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研究發現,一個沒有受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到激勵後,所發揮的作用相當于激勵前的3~4倍。而這種激勵,要通過本人對自己的鼓勵或者外部的激勵來完成。人生的成長,需要師長的幫助、大衆的扶持、領導的提攜、朋友的勉勵,但是光靠别人,就像僅僅往血管裡注射營養劑一樣,是不能從根本上強身健體的,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事業上的成功者,大都是懂得自我激勵的人。
接下來這個故事,講的是孩子在取得成績後,家長應該适當激勵他們,以此幫助孩子正确地認識自己:
喬治家有一個紅色餐盤,盤子上刻着“與衆不同”四個字,要是誰做了得到一家人都認可的事情,吃飯時就可以使用這個盤子。這天,喬治帶好朋友大衛回家。大衛騎來了一輛漂亮的新自行車,那正是喬治存錢想要買的車子。大衛得意地說,他這次測驗及格,自行車是家長獎給他的。其實,喬治這次測驗也及格了,但仍需要自己攢錢買車。母親擔心喬治會有不公平的想法,便對他說:“我知道你可能會不愉快,尤其是你學習那麼用功,還通過了測驗,這都是我和你爸爸最感到驕傲的事,因此你有資格用紅盤子吃飯了。”
喬治若有所思地看看自行車,再看看大衛,然後小聲對母親說:“媽媽,紅盤子更棒,因為那是通過我自己努力得到的。”說完,就開心地和大衛出去玩了。
喬治的家長用紅盤子吃飯來刺激孩子,通過孩子及時的自我激勵來化解外界環境對他的影響,目的是培養孩子對自身行為的正确認識。當孩子取得好成績或有所進步時,最好的獎賞是能在當晚告訴家人,分享他的成就。作為家長,雖然我們可以不斷重複地告訴孩子,我們是多麼為他感到驕傲,但最終他還是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來強化自己的行為。幫助孩子形成這種力量的最佳做法是:指出他所做的事情值得給予榮耀,然後提醒他要從内心裡承認自己。幫助孩子學會自我激勵是一個長期而細緻的過程,離不開家長的尊重、信任、指導及影響,這有助于孩子增強自信心,并保持繼續努力的積極态度。
此外,下面幾種方法都有助于培養孩子的自我激勵能力:
第一,保護孩子的自尊。家長都愛孩子,但不一定都會教育孩子。很多家長因為孩子的貪玩、好動、淘氣而去大聲斥責孩子,嚴厲批評孩子,甚至粗暴地打孩子,時間一長,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嚴重打擊,自信更無從談起。因此,家長不要說有辱孩子自尊、人格的話,要學會與孩子平等交流,征求孩子的意見,鼓勵孩子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第二,教孩子認識自己的優點。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優點與缺點并存。當孩子因自己的短處遭到打擊時,家長要及時調整孩子的心态,讓孩子全面看待自己,認識到自己的過人之處,這樣孩子才能夠從打擊中快速恢複,不沉浸于負面的評價中,這有助于孩子自我激勵的形成。
第三,教孩子學會積極的心理暗示。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家長幫助孩子的最好辦法,就是讓孩子學會自我激勵,給自己喝彩。積極的心理暗示,為孩子提供了充沛的原動力,使他可以沖破重重障礙,成為一個自強不息的人生鬥士。
第四,讓孩子遠離舒适的環境。教會孩子不斷尋求挑戰激勵自己。提防自己,不要躺倒在舒适區。舒适區隻是孩子心中準備迎接下次挑戰之前刻意放松自己和恢複元氣的地方。
第五,調高目标。許多家長驚奇地發現,孩子們之所以達不到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因為他們的主要目标太小、而且太模糊不清,從而失去了動力。如果主要目标不能激發想象力,目标的實現就會遙遙無期。因此,真正能激勵孩子奮發向上的,是确立一個既宏偉又具體的目标。
第六,做好調整計劃。實現目标的道路絕不是坦途。它總是呈現出一條波浪線,有起也有落。但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安排休整點。事先看看時間表,找出讓孩子放松、調整、恢複元氣的時間。
第七,直面困難。每一個解決方案都是針對一個問題的,二者缺一不可。困難對于腦力運動者來說,不過是一場艱辛的比賽。真正的運動者總是盼望比賽。如果把困難看做是對自己的詛咒,就很難在生活中找到動力。如果學會了把握困難帶來的機遇,自然會動力陡生。
第八,敢于競争。競争給了我們寶貴的經驗,無論你多麼出色,總會人外有人。所以,家長要讓孩子學會謙虛。努力勝過别人,能使他們更深地認識自己。不管在哪裡,都要參與競争,而且總要懷着快樂的心情。要明白最終超越别人遠沒有超越自己重要。
第五節情商也很重要――人際關系早培養
人際關系的好壞,影響了一個人的成敗。而高情商的重要表現之一,就是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曾說:“成功公式中,最重要的一項因素是與人相處”。倘若幼兒在社會化過程中,人際互動的社會技巧未朝正向發展,表現任性、事事以自我為中心、不合群、霸道、有攻擊性等行為,這樣的孩子在團體中往往不受歡迎,很難有良好的人際關系互動,因而喪失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及安全感,愛與尊重的基本需求自然無法得到滿足,這樣的孩子很容易進一步轉變為情緒的困擾,也有可能影響身體生理的健康,甚至影響人格發展與對未來社會生活的适應。
人際關系就是管理他人情緒的藝術。它要求人能在認知他人情緒的基礎上,采取相應的措施,與他人建立并維系良好關系。一個人的人緣、商緣、領導能力、人際關系和諧程度都與這項能力有關,充分掌握這項能力的人常常是社會上的佼佼者。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孩子人際關系很好,朋友很多;有的孩子則在這一方面表現較差,朋友很少。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除少量先天的影響因素外,和孩子後天的生活習慣及性格關系最為密切。
人際關系不良的孩子主要有以下幾種典型的心态:認為自己必須給人留下好印象,以赢得他們的尊敬和喜愛,不過又不知如何赢得他人的心意,越是想取悅他人,越會覺得得不償失;認為别人都能洞察自己的心事,并認為害羞和焦慮都是要不得的情緒,因此足不出戶;害怕自己當衆出醜,相信萬一出醜,别人會拿你的事當做笑料;不會說不,也不會表達憤怒,當與别人發生矛盾,隻會一味遷就和妥協,給人留下缺乏自信的印象;認為别人并不喜歡真實的自己,一旦别人發現真實的自己,就會覺得自己懦弱無能,一無是處;感到自己成了衆矢之的,大家都對自己議論紛紛……以上這些心态,相信很多人際關系不良的孩子都會有所感觸。
如今,“人際關系”技能已被列為孩子的基本情商之一。正像菲律賓大學臨床兒童心理學家馬??勞迪斯??卡蘭丹所說的那樣:“一個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比沒有進過大學的孩子具有更大的缺陷。”孩子出生後,就像一張白紙,一切圖案的形成,都是家長一筆一筆描繪出來的。人際關系能力也同樣如此。
那麼,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力呢?
第一,從基礎開始。兒童心理學家勒納??圖阿說,我們應該從最普通的基礎開始,教孩子說“你好”、“請”、“謝謝”,以及回應的話。也就是說,要從最基本的開始教起。
第二,怎樣談話。餐桌是家長同孩子交流的好地方,家長應盡量講些随意的話題,如“這個周末我們想幹什麼”?如果孩子沒有提議,你可以提出建議。不過,最好還是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意願,不要把他放在旁觀者或附和者的位置上。
第三,克服害羞。千萬不要輕視孩子的害羞現象,這是他們交朋友的巨大障礙。研究表明,約有11~15的孩子有過分害羞的傾向。非常嚴肅的家長常使害羞的孩子更加膽怯,說話結巴。這時家長如果強行糾正,孩子的結巴會愈演愈烈。家長的不斷唠叨或用高壓手段糾正孩子,隻會使他更加恐慌。其實,任何威脅行為,如責罵、諷刺、挖苦或唠叨不僅不會對孩子有絲毫幫助,而且會使他更加退縮,使他從害羞轉入嚴重的心理障礙。
家長循序漸進地帶孩子去社交場所能夠幫助他克服膽怯心理。例如,母親可以把女兒帶到某個集會,或帶到公園,把她介紹給别的孩子,并建議女兒把自己的玩具拿給對方玩。
第四,和諧相處。孩子在進入團體生活時都會面臨人際關系的磨合,在尚未社會化的孩子中,幾乎每個孩子都一樣會出現“自我為中心”的現象,這種現象并不是幼兒自私或道德品質不高,而是人類自然的表現。面對幼兒期的自我中心,如何教導他們走出自我中心,學會公平、分享、禮讓、合作等基本和諧相處的行為,這是培養幼兒良好人際關系發展的重要一課。
第五,讓孩子擔當角色。如果要參加一次鋼琴演奏,孩子可能會提前好幾周開始練習,這會使孩子增強自信。但很多家長忽略給孩子參加大型邀請賽的實踐機會,他們不知道這樣的機會将深深刻在孩子的腦海裡。
給孩子擔當角色的機會是非常重要的。專家稱這樣的機會就像鋼琴上的琴鍵,會奏出美妙的音符。如果你的孩子想去參加一次活動,比如出席一個婚禮,家長應該告訴他婚禮的一般程序及其“劇情”,允許孩子自己去。
此外,打扮和衣着也不應忽視。某專家說:“衣着十分重要。如果他衣着不整潔,其他孩子會注意到,甚至會談論它,這将影響孩子的自信。”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注意事項。菲律賓兒童心理學家馬??勞迪斯??卡蘭丹特别告誡說,在教孩子如何交流時,不要改變孩子的基本個性,也不要刻意追求讓孩子具備十分優秀的社交能力。如果他隻有一兩個無拘無束的朋友,那也很好。重要的是孩子與朋友能夠很好地交流。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