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varicella,chickenpox)是由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成人發病症狀比兒童更嚴重。以發熱及皮膚和黏膜成批出現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疱疹、痂疹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發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冬春兩季多發,其傳染力強,水痘患者是唯一的傳染源,自發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幹燥結痂期均有傳染性,接觸或飛沫吸入均可傳染,易感兒發病率可達95%以上。該病為自限性疾病,一般不留瘢痕,如合并細菌感染會留瘢痕,病後可獲得終身免疫,有時病毒以靜止狀态存留于神經節,多年後感染複發而出現帶狀疱疹。
中醫辯證治療
1、風熱輕證(風熱夾濕)
主證:輕微發熱,或無發熱,鼻塞流涕,或噴嚏、咳嗽。1~2 天後出疹, 疹色紅潤,泡漿清亮,根盤紅暈不明顯、稀疏橢圓,并有篷癢感。此起彼伏, 以軀幹為多(向心性),二便調,舌紅,苔薄白,脈浮數。
治法:疏風清熱解毒。
方藥:銀翹散加減。
連翹10 克,銀花10 克,竹葉10 克,薄荷6 克(後下),牛子8 克,甘草30 克,防風6 克,桔梗8 克,滑石18 兌。
方解:連翹、銀花、竹葉情熱解毒;薄荷、防風輕散解表;桔梗、牛子、 甘草宣肺解表,祛風痰,利咽喉;滑石滲利濕毒。
典型病例:朱玲,女,7 歲,因發熱二天,流涕,身上紅疹來疹,檢查: 低熱,額角、頭皮、耳後、發際、外陰部可見紅疹、水疱、結,咽紅,診為 水痘,風熱輕證。予疏風清熱解毒之劑:銀花10 克,連翹10 克,薄荷6 克 (後下),竹葉10 克,防風6 克,蒲公英10 克,闆藍根15 克,元參10 克, 北杏5 克,甘草5 克,兩劑病愈,痂2 周後脫去。
2、熱毒重證(濕熱熾盛)
主證:壯熱,煩渴,口齒幹燥,面紅,水痘分布較密、紫暗,根盤紅暈 較著,泡漿混濁可伴出血性疱疹,或伴牙龈腫痛、舌生疱、大便幹結、小便 黃赤、舌紅绛、苔黃燥而幹、脈洪數。
治法:清熱涼營解毒,涼血滲濕。
方藥:清胃解毒湯加五味消毒飲。
黃連5 克,銀花10 克,連翹10 克,黃芩8 克,赤芍8 克,丹皮8 克, 生地10 克,石膏15 克,獲苓10 克,苡仁15 克,蘆根15 克,地下10 克。
方解:連翹、銀花、黃連、黃芩、地丁清熱解毒;生地、丹皮、赤芍涼 營活血;石膏、蘆根清胃生津;獲苓、苡仁滲利濕熱。
如疱疹已退,仍見壯熱,神志模糊,口渴飲,甚則,脈浮數,宜清 痘敗毒飲加減治之:犀角6 克、生地10 克、赤芍8 克、黃連3 克、黃芩10 克、闆藍恨15 克、石膏20 克、知母10 克、甘草5 克。
典型病例:辛××,女,4 歲,發熱3 天,身上紅疹、水疱一天來疹。
檢查,體溫39.4℃,咳嗽,流涕,身上紅疹、水疱稠密,根盤紅暈明顯, 泡漿混濁,有少許化膿,口腔頰粘膜有多個潰瘍及水疱,大便二天未解,小 便黃赤,舌質紅,苔黃而幹,脈洪數。診斷:水痘(熱毒重證)給予清熱涼營解毒之劑治療。銀花10 克,連翹10 克,生地10 克,黃芩10 克,石膏110 克,蒲公英12 克,獲苓10 克,蘆根15 克,生苡仁15 克,枯草15 克,甘草 5 克,服2 劑,熱減退,水痘量開始減,紅暈較淺,化膿減少,上方去石膏, 加蟬衣5 克。并囑化膿莫用龍膽紫外搽,并戒服煎炒熱毒辛辣刺激之品,再 服3 劑,水痘全部結痂,囑不要用手抓破,讓其痂自動脫落。并可以紅蘿蔔、 馬蹄(荸荠)、竹蔗煎水代茶。
(二)西醫治療
1.加強護理,保護皮膚清潔,預防繼發感染。
2.局部用1%龍膽紫塗抹,不要用激素,以免加重病情。
解毒銀翹散(楊桂霞方)
【組成】金銀花、連翹各9g,竹葉3g,荊芥1.5g,薄荷、防風、蟬蛻、赤芍各3g,蘆根、當歸各6g。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早、中、晚内服。
【功效】疏風散邪,清熱解毒。主治水痘。
【方解】水痘是外感時行邪毒引起,多屬風熱輕證,故以清透散解。方中金銀花、連翹、赤芍、當歸清熱解毒,涼血活血為君藥;荊芥、防風、蟬蛻、蘆根為臣藥,解毒透疹,祛風止癢;竹葉、薄荷、甘草為佐使藥。諸藥相伍,具有清熱解毒,活血透疹,祛風止癢的功效。
【加減】因喉腫痛者加牛蒡子、桔梗;面紅目赤、較多、熱毒偏甚者加紫花地丁、牡丹皮、黃柏以涼血活血;水谷不化者加炒、炒麥芽、炒神曲;恢複期去荊芥、薄荷,加沙參、麥冬。
【醫案】紀某,男,4歲。其母代述:發熱,全身出現水疱狀痘疹2天,伴有納差,陣咳,二便調。曾服退熱藥及;中劑,抗菌消炎藥無效。故來就診。查體:體溫380C,咽紅腫痛,顔面及軀幹可見水疱疹密集,根盤稍紅,疱漿清亮。雙肺呼吸音稍粗,心肺陰性,舌質淡紅、苔薄黃,脈浮數。
診斷:水痘。證屬:風熱型。治宜:疏風散邪,清熱解毒。
處方:金銀花、連翹各9g,荊芥1.5g,竹葉、防風、薄荷、蟬蛻各3g,紫花地丁、當歸各8g,赤芍、蘆根、桔梗各6g,牛蒡子5g,甘草3g。3劑水煎口服。
并囑患者隔離,清淡飲食。若疱疹瘙癢明顯,可用剩餘中藥煎汁或紫藥水外擦,并剪短患兒指甲,以免刺破皮膚繼發感染。複診時,顔面、胸部水痘已結痂,體溫正常,但見乏力,納差,汗出,煩躁,故去荊芥、竹葉,加炒山楂、炒麥芽各4g,沙參、麥冬各5g,3劑煎服以祛邪扶正化食。1周後追問家長,述服2劑時,疤疹基本幹燥脫落,待3劑服完皆告愈之。
【按語】為病初1~2日有發熱、咳嗽、流清涕、全身不适、食欲減退等症狀。繼之可見頭面、軀幹皮膚分批出現斑疹、丘疹,少許可見疱疹,部位表淺,大小不等,一般呈橢圓形,直徑2~5mm,疱疹初為透明如水滴,後變渾濁,周圍有紅暈,壁薄易破,有癢感。以後水痘疤疹中央逐漸凹陷,并有痂蓋形成,各類疹型可同時出現。病愈恢複時,結痂脫落,不留瘢痕。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計數一般正常。
【方源】引自《名中醫皮膚科絕技良方》。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