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以指數型增長改變這個世界,奇點臨近。 奇點教育以未來指引現在的思路來看待未來教育。 SEL:Singularity Education Labaratory 奇點教育實驗室
“我們塑造我們的工具,然後,我們的工具塑造我們。” 約翰·庫金(John Culkin)(1967)
迎戰未來的三大素養,可以幫我們打造個人知識體系。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聊一聊,構建個人知識體系的一個辦法——“第二大腦”,我們将讨論“第二大腦”的好處,以及為什麼現在是建立“第二大腦”的最佳時期?
優勢:第二大腦記憶擴存:建立個人信息池
将知識儲存在頭腦以外的地方,是一個古老的話題。看看我們手中的書本,就是古人将自己的智慧記錄在紙張之中,現在我們有了比紙張更好的工具,數字筆記系統,我們既可以保留傳統紙質筆記的優勢,又兼具了數字化的優勢,可以方便我們對筆記中的信息進行複制、查找、存儲和再利用。
圖片來自《回憶》
我們生活在一個數字大爆炸的時代,前人幾千年積攢的智慧,都成為了書本上的知識。我們每天接觸到微博、微信、短視頻等片段化的信息,也有需要我們記錄的信息。現在的學習者,已經不是單單從書本中獲取知識,還有很多專業化的網站,内容可能是文字形式的,也可能是圖片形式的,或視頻形式的。這些不同形式、不同渠道接觸到的信息,都可以幫助學習者更好地完善個人知識系統。
筆者的第二大腦自媒體網站庫
例如在我的第二大腦中,還可以保留我遇見的“圖片下載網站”,将這些網站進行彙總,等我需要用到某種類型的圖片的時候,就可以很快速且方便的找到。在我的第二大腦中,我還收集了前人的一些“模型”,形成我的個人“思維工具庫”,在做事沒有思路的時候,就可溫習一遍,不需要在茫茫信息海洋中重新查找。
筆者的第二大腦思維工具庫
我們的大腦容量有限,我們的時間也有限,現在有很多人已經認識到,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也成為了一種新的資源。
記憶的研究,已經是一個很成熟的課題,好的記憶一直被推崇,“記住”一直是學習的難點。
但是大多數人并沒有擁有一個好記憶,即使一個好記憶,也無法承載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所有内容。第二大腦可以成為我們記憶的外部存儲設備,隻保留我們引起我們認同和共鳴的信息,并随時随地捕捉我們的靈感,逐漸成為我們的一個外部集中式的數字内容存儲庫。
這樣的私房信息庫裡,這樣的第二大腦中,儲存的都是我們第一大腦篩選過的信息和知識。我們的第一大腦,就可以把有限的精力,注意力放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
圖片來着《小林清美》
知識管理:進行思維訓練
信息經過篩選儲存的第二大腦中,我們就可以對個人信息池中的信息進行管理,将其變成對我們有用的知識。
例如我将有創意性的影片,儲存在我的第二大腦中,并定期對這些影片信息進行管理。将這些我認為有創意的影片對比分析,總結出好創意的共同特性,每個小的影片信息,就在我的第二大腦中形成了新的知識。
一旦開始将有價值的信息收集在一個集中的地方,我們就能發現一些新的模式和聯系,讓信息與信息之間形成連接,這會幫助我們進行思維訓練。當然管理不是我們的目的,提高效率才是我們的目的,創造性表達才是我們的目的。
圖片來自Nature
我們的個人信息池,經過每個人特有的認知管理之後,将生成學習者特有的知識體系,并在這個知識體系之下,不斷增加新的信息與知識。第二大腦體積越龐大,管理越清晰,越能幫助我們完成信息到知識,知識到智慧的認知升級。在這個過程中,邏輯能力、創造能力、總結能力等思維都得到了鍛煉。
信息經過篩選儲存在第二大腦中,我們就可以對個人信息池中的信息進行管理,将其變成對我們有用的“知識”。時代變了,在人機結合的世界裡,第二大腦是新一代知識工作者能夠将創造力成為可靠的洞察力引擎,将人類的最佳素質與機器素質相結合的引擎。
穿越時間:提高生産力
在未來腦力工作将會成為主流,一些體力勞動或簡單的事務性勞動,都會由人工智能完成,第二大腦不僅幫我們儲存信息、管理信息,将信息随處“轉移”,更能幫我們随時間進行“轉移”,為未來的我們提供價值。
圖片來自Tilburg University Cognitive Science
我們自身的大腦,很擅長理解性記憶,而不是死記硬背。理解性記憶,就需要我們對這個知識進行深度的認知,有人統計過某學科的專家能記住這個學科10萬知識塊以上的信息,這個“記住”并不是死記硬背,而是他很好的将這些知識進行了連接,形成了他自己的專業知識網。我們在生活中也會發現,一個很擅長某一領域的人,他在遇到這個領域的一個新知識,可以很快地記住。第二大腦就是希望我們借助科技的力量和系統的方法,将不同領域的知識塊放入個人知識網絡之中,即使沒有專家的知識連接能力,日積月累依舊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第二大腦在提高生産力方向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我們知道任何一次輸出,都需要有内容的支持,有一些甚至需要單獨查找資料,重新構思,以一種新的角度來闡述某一問題。第二大腦讓我們在日常之中逐漸積累一個項目所需要的内容,這就像一個需要消耗巨大精力的輸出項目,變成了日常學習的小塊兒,第二大腦中已經存儲了相應的内容,隻要拿來用即可。
盧曼的卡片盒筆記法,一直被大家推崇。盧曼使用這套方法,積累了 90000 個知識卡片,一生中寫了 60 本書和其他大量出版物,超高的知識生産力和效率讓它的【方法論】變得非常珍貴,魯曼的卡片盒就是他的第二大腦。
圖片來自蘋果廣告
技術成熟:數字筆記/知識管理/生産力當前的數字筆記技術已經成熟,使用數字筆記也已經融入日常。很多數字筆記的設計者也是很好的知識管理者,設計的很多項功能都可以為“第二大腦”提供技術支持。
雖然使用數字筆記存儲信息已經深入人心,但是知識管理、提高生産力依舊是一個新興的領域。無論什麼時代,人們都會因為認知的差異造成“信息差”,上個時代的發展,已經充分證明了,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差就是風口。相比明天,今天就是建立第二大腦的最佳時間,現在的社會發展,新事物每天都會出現,終身學習以及不是少數人對自己的“要求”,更成為了所有人“必需品”。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