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内經》有雲:“虛則實之,滿則洩之”,《難經》六十九難曰:“虛者補其母(即母能令子實),實者瀉其子”(即子能令母虛),學中醫的朋友們視其為針灸所遵循的經典法則。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十一五”“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針灸學》也隻知循此用法。然而我發現,這并非《難經》本義!
我曾對《輔行訣》辯五髒病證并方,大小補瀉24方按湯液經法圖五行格局仔細歸納總結。結果卻顯示:虛者補其子,實者瀉其母!一個明确與我們所熟知并堅信的 “虛者補其母,實者瀉其子”準則相悖。這一結論令人十分沮喪。直到查閱《難經》七十五難曰:“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後,才明白:經典之間是和諧統一,互為印證,并無矛盾的。
今人之所以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全在于斷章取義,不知《難經》中已明确指出其用法各有自己的前提條件和适用範圍。現将之明确如下:
【1】《難經》六十九難曰:“虛者補其母,實者瀉其子”這句經文的适用範圍是:僅适用于本經的五俞穴之間,而不适用于本經與他經之間;
【2】《難經》七十五難曰:“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 這句經文的适用範圍是:僅适用于本經與他經之間,而不适用于本經的五俞穴之間;
【3】《難經》七十五難曰:“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即虛者補其子,實者瀉其母。同時也适用于《傷寒雜病論》、《湯液經法》、《輔行訣》等經文經方。
附原文:
《黃帝内經》靈樞,九針十二原第一:“凡用針者,虛則實之,滿則洩之,宛陳則徐之,邪勝則虛之。”
《難經》六十九難曰:經言虛者補之,實者瀉之,不實不虛,以經取之。何謂也?然,虛者補其母,實者瀉其子,當先補之,然後瀉之。不實不虛,以經取之者,是正經自病,不中他邪也,當自取其經,故言以經取之。
《難經》七十五難曰:經言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何謂也?然,金木水火土,當更相平。東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實,金當平之;火欲實,水當平之;土欲實,木當平之;金欲實,火當平之;水欲實,土當平之。東方肝也,則知肝實;西方肺也,則知肺虛。瀉南方火,補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勝火。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故瀉火補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經曰,不能治其虛,何問其餘,此之謂也。”
本書以母子補瀉為引子,重在解密中醫入門疑難障礙,幫助讀者讀懂經典,通過對經方五行格局的學習,透徹理解經方組方原則,經方法度,并推出經方、針灸方的通用公式。
本書分上中下三篇。其中“天文篇(日月星)”從揭示太極圖的真相入手,逐步解密洛書的來源,先天八卦的含義,河圖的天文背景,後天八卦的形成,天左旋地右動的真意;“地理篇”——用簡練的文字解讀五運六氣;“人事篇”——闡明經方(藥、針):解密《傷寒論》三陰三陽的本質;《輔行訣》大小補瀉方的五行結構;由經方推出的結論“虛者補其子,實者瀉其母”等中醫真相。
本書以大量原創圖、表、文進行解說,幫助讀者了解中醫的真相,并首次推演出經方、針灸方的通用公式,望有緣者珍之重之。希望本書能助您快速步入經典中醫的殿堂。
鄭州雁鳴湖 李雲山
2020年 1月 29日
《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笃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人不解中醫,拘于虛也:今人衣食無憂,居于空調房,無法體悟穿樹葉、獸皮、住山洞的古人對自然環境、溫差、氣候變化的敏感。今人難明中醫,笃于時也:《黃帝内經》最遲成書于漢,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有具體記載成書于漢末。則兩千多年前這兩本書記載的中醫理論已經完善成熟,而中醫理論的萌芽期隻會距今更為久遠。故今人難明其理實則笃于時也;今人疑惑中醫,束于教也:今人所受的教育,也不利于理解中醫,故束于教也。
中醫是系統的古天文醫學,以天應人,合而為一的理念,通過對宇宙、天體及自然的運行規律的認知來理解人體,設計中醫診療技術,具體以《易經》、陰陽、五行、五運六氣等理論為指導,對應人體、推導出中醫的診斷以及治療技術。而中醫的經典處方,正是古人依據中醫理論設計出來的。故學習中醫,需從了解古天文知識開始。
天文(日月星)篇
一、陰陽
《黃帝内經》從中醫的高度對陰陽的認識:“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俯也”。
我們想象古人的生存環境。窮人身上穿兩片樹葉,富人身上穿三片樹葉,在風中瑟瑟發抖。他們對太陽的崇拜和渴望程度,以及對夜涼如水的恐懼和刻骨銘心的體悟,每一分每一秒,都拿自己的身體測量着。對白天溫暖的喜歡和夜晚寒冷的無法忍受,他們很容易分辨出白天與黑夜。白天因有太陽(日),所以是白天,而當烏雲遮避了太陽,白天也變的像夜晚,他們便進一步明白,陰和陽都是因為太陽,陰是看不到太陽、陽是能看到太陽。
陰上陽下為泰卦,吉。故人們久之習慣說陰陽而非陽陰。
所謂的陰陽,最早就是白天與黑夜。有太陽就是陽、看不到太陽就是陰。陰陽不過是太陽的不同顯現形式。後來在中醫的出現和逐漸完善過程中,慢慢演繹引申出更為抽象複雜的陰陽概念,即人體表現出在白天會出現的現象為陽,人體表現出在黑夜會出現的現象為陰。也就是太陽對人的影響和人體表現。故病如白天視為陽,病如夜晚視為陰。
不同典籍對于陰陽的表述:
日叫太陽,指白天。月叫太陰,指夜晚。
日為太陽之體,陽為太陽之用,日之用為陽。
陽為太陽出來後對地球的影響,陰為太陽消失後對地球的影響。
陽為日之用(日為體、陽為用),陰為日之影。
日出為陽,日入為陰;
日升為陽,日降為陰。
晝為陽,夜為陰。
天為陽,地為陰。
日為陽,月為陰。
動為陽,靜為陰。
用為陽、體為陰(無形為陽、有形為陰)。
男為陽、女為陰。
山南水北為陽,水南山北為陰。
光為陽、影為陰(陽光、陰影)。
暖為陽,冷為陰。
表為陽、裡為陰。
……
二、陰陽的量化
(一)太極圖的推演
除了能分清陰陽,白天黑夜外,古人對日月星辰及其運行規律的認識,也令人驚歎。古人區分陰陽後還将之進行了量化:
古人把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現在一天分為24小時,2個小時一個時辰,兩者沒有本質區别。
根據便民網,我們查閱了鄭州四正的日出日落時刻,如下表:
日期 |
季節 |
日出時間 |
日落時間 |
晝長 |
2019年12月22日 |
冬至 |
07:29:06 |
17:18:35 |
09:49:29 |
2020年3 月 20日 |
春分 |
06:28:30 |
18:37:13 |
12:08:43 |
2020年6 月21日 |
夏至 |
05:12:39 |
19:42:05 |
14:29:26 |
2020年9 月22日 |
秋分 |
06:13:44 |
18:22:26 |
12:08:42 |
2020年12月21日 |
冬至 |
07:29:28 |
17:18:58 |
09:49:30 |
根據鄭州的幾個氣象數據可以畫出的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的陰陽比例圖如下:
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四正陰陽比例圖
冬至到夏至太陽光照時間(陽氣)逐漸增多。“吃過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冬至白天最短,夏至白天最長。
冬至到夏至,白天一天比一天長,夜晚則一天比一天短,就是說,冬至到夏至,陽,日漸增多,陰,則日漸減少,夏至到冬至則相反。
一天總時間24小時,陽增加一個小時,陰就減少一個小時,陽增多少,陰就減多少。當陰陽的總量一定,陽增則陰減,總量不變。陰陽互根,互相依存;陰陽一體,動态平衡。
陽增一分,陰減一分,陰陽總體不增不減,動态平衡。陰陽的這一規律,古人通過觀察、測量做出了模型圖。我們也可以根據天氣預報,日出時間和日落的時間,畫出一年365個陰陽的比例圖來。即把365個陰陽比例圖按時間順序排列,陰陽的變化規律就能體現出來。但陰陽比例圖操作起來有點複雜,用一年365天的日出時間圖來表達會簡單直觀些,如下圖:
一年365天的日出時間圖
我們的自然現象是一年365天,周而複始。從冬至到夏至,再從夏至到冬至,循環無端。如果大家有時間還可以把一年365天的陰陽比例圖作成一個曲線圖來。将上圖延長如下圖:
一年再一年,這個圖可以看出短暫的周而複始,可是顯示不出循環無端,可以顯示陰陽變化,卻顯示不出此圖與太陽的關系,更顯示不出太陽的運行規律是個圓。
《内經》曰:天垂象,地成形,物在太陽下面就有影子,古人用日晷測量太陽的影子規律,并用自己的認知畫出了太陽軌迹圖。
圖片來源:《五運六氣天文曆法基礎知識》田合祿,模拟古人日晷太極圖畫法
古人用自己的認知,借助日晷記錄的太陽影子圖,很象太極圖。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古太極圖是用日晷等工具觀察并記錄的真實圖像。而坐标圖是數學模型,示意圖,并不真實。很顯然,圓圖和坐标圖相比較,陰陽比例曲線含義相似。坐标圖是日期對應日出時刻曲線圖。而圓圖是記錄太陽影子的連線。後者顯然更加的直接,太陽的一年運行規律記錄下來的軌迹圖,是直接顯影,是本質的象。如下圖:
圖片來源:《五運六氣天文曆法基礎知識》田合祿
陰陽,是中國文化之根。隻有先理解、領悟陰陽,才能使我們接下來的論述更容易進行。
現代人可以按太陽的視運動( “吃過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夏至後則相反)将太陽運行規律曲線圖畫出來,如下圖:
太陽運行規律一個月曲線圖 太陽運行規律一年曲線圖
“吃過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即冬至後,晝長每天增加一分鐘左右。于圖而言,半個月即長15線。到夏至則一天短一線。一年365天,于圖則有365條線。
太陽東升西落,再從西降下沉到東升,循環無端,周而複始。太極圖即古人按照太陽運行軌迹記錄圖,可以實測。
圖片來自網絡:太極圖
圓圖為360度,一年365天,一天接近一度,半個月就是15度。以15度代表半個月,一天長一線,半個月即長15線。如下圖:
按照太陽運行規律手繪太極圖
具體畫法:先畫一個圓。再将其按照上下左右四等分,形成四個正位。接着将其八等分,每份45度。然後45度内再三等分,每份15度。最後從下方子時開始标記,依次為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如下圖:
按照太陽運行規律,“吃過冬至飯,一天長一線”,15度内畫15條線,一天比一天長一線,到了夏至則最長。過了夏至,一天比一天短一線,至冬至則最短。如下圖:
成圖如下:
按照太陽運行規律手繪太極圖
我們說,過了冬至白天逐漸變長,一天長一線。而我們畫的,反而把陽長畫成了黑色,與我們用白表示陽的習慣不相符。如将上圖變換為我們習慣用圖,如下:
手繪太極圖
上圖符合以白色表示陽,以黑色表示陰的常規習慣。也就是說這個圖是接近正确表達陰陽的變化圖。每天的陰陽變化也可以畫成這樣的太極圖(子時處在最低點,午時處在最高點)。
太極圖是古人對太陽一年(每天)光照時間動态變化的記錄圓圖,是一個真實的科學的記錄。一個自然科學的天文模型。
通過畫圖,我們更清晰地了解到,太極圖表示太陽的光照時間具有長短逐漸變化的節律,周而複始。從冬至到夏至,光照時間越來越長,陽光之氣越來越足——陽長,由弱到強,下半年夏至到冬至,陽由強到弱(長到短)——陽減,又叫陰長。因為一天24小時,隻要陽變短(衰)則陰一定變長(盛),24小時不會變。
手繪太極圖
(二)太極圖的量化
太極圖是太陽光照即陰陽規律圖,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但隻明白這個圖是遠遠不夠的。接着來我們進行陰陽的量化分析,看古人是如何将陰陽量化出來的。
鄭州2020年24節氣日出日落時刻表
日期 |
節氣 |
日出時刻 |
日落時刻 |
晝長時間 |
2019年12月22日 |
冬至 |
07:29:06 |
17:18:35 |
09:49:29 |
2020年1月6日 |
小寒 |
07:33:17 |
17:28:49 |
09:55:32 |
2020年1月20日 |
大寒 |
07:33:54 |
17:43:43 |
10:13:39 |
2020年2月4日 |
立春 |
07:21:51 |
17:56:48 |
10:34:57 |
2020年2月19日 |
雨水 |
07:07:17 |
18:11:25 |
11:04:08 |
2020年3月5日 |
驚蟄 |
06:48:56 |
18:24:51 |
11:35:55 |
2020年3月20日 |
春分 |
06:28:30 |
18:37:13 |
12:08:43 |
2020年4月4日 |
清明 |
06:07:42 |
18:49:04 |
12:41:22 |
2020年4月19日 |
谷雨 |
05:48:11 |
19:00:07 |
13:12:44 |
2020年5月5日 |
立夏 |
05:30:34 |
19:13:46 |
13:43:12 |
2020年5月20日 |
小滿 |
05:18:40 |
19:25:26 |
14:06:46 |
2020年6月5日 |
忙種 |
05:12:14 |
19:35:54 |
14:23:40 |
2020年6月21日 |
夏至 |
05:12:39 |
19:42:05 |
14:29:26 |
2019年6月21日 |
夏至 |
05:12:29 |
19:41:55 |
14:29:26 |
2020年7月6日 |
小暑 |
05:18:28 |
19:42:13 |
14:23:45 |
2020年7月22日 |
大暑 |
05:28:28 |
19:35:30 |
14:07:02 |
2020年8月7日 |
立秋 |
05:40:12 |
19:22:16 |
13:42:04 |
2020年8月22日 |
處暑 |
05:51:23 |
19:05:13 |
13:13:50 |
2020年9月7日 |
白露 |
06:02:58 |
18:43:49 |
12:40:51 |
2020年9月22日 |
秋分 |
06:13:44 |
18:22:26 |
12:08:42 |
2020年10月8日 |
寒露 |
06:25:48 |
18:00:04 |
11:34:16 |
2020年10月23日 |
霜降 |
06:38:17 |
17:41:16 |
11:02:59 |
2020年11月7日 |
立冬 |
06:52:03 |
17:26:20 |
10:34:17 |
2020年11月22日 |
小雪 |
07:06:27 |
17:16:57 |
10:10:30 |
2020年12月7日 |
大雪 |
07:19:45 |
17:14:24 |
09:54:39 |
2020年12月21日 |
冬至 |
07:28:59 |
17:18:28 |
09:49:29 |
2021年12月21日 |
冬至 |
07:28:51 |
17:18:21 |
09:49:30 |
2020鄭州四正日出日落時刻表
日期 |
季節 |
日出時間 |
日落時間 |
晝長 |
2019年12月22日 |
冬至 |
07:29:06 |
17:18:35 |
09:49:29 |
2020年3 月 20日 |
春分 |
06:28:30 |
18:37:13 |
12:08:43 |
2020年6 月21日 |
夏至 |
05:12:39 |
19:42:05 |
14:29:26 |
2020年9 月22日 |
秋分 |
06:13:44 |
18:22:26 |
12:08:42 |
2020年12月21日 |
冬至 |
07:28:59 |
17:18:28 |
09:49:29 |
上圖為按便民網公布的鄭州2020年日出時間和日落時間畫出來的陰陽比例圖,是2020年陰陽變化的規律圖。
我們再看看其他的太極圖畫法。古人以陽爻“—”表示陽,陰爻 “––” 表示陰,由此可以畫出下圖:
此圖可以直觀顯示陰陽漸變的規律。
把這個陰陽變化比例畫在圓内,則能得出下圖:
隻要按照冬至一陽升,夏至一陰升,則用什麼符号表示都是可以畫出類似的太極圖的。
天幹為十,地支十二。古人有認為太陽為十的習慣。《淮南子。本經訓》曰:“堯之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食。”十個太陽的神話還見于《山海經。海外東經》。“羲和之為十個太陽的母親,實際上反映了天幹的誕生。”《山海經。大荒西經》:“大荒之中,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左傳。昭公五年》:“明夷,日也。日之數十,故有十時,亦當十位。”這裡十分明确指出十個太陽和十進位法的關系。十進位法,在一切原始民族裡面,都是最基本的數學。”(詳請參見《中國天文學源流》鄭文光。)
量化陰陽時,我們尊重古人用十個數字表陽的習慣,由此來讨論太陽規律。十個太陽,計為十天幹,下應人體十個手指計數。因此讨論天上太陽的陰陽變化規律以天幹計,以十為一個圓滿,把圓分十份,可畫出陰陽比例圖如下:
此圖以陰陽總量為十,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以十分法計。此陰陽比例圖,更為清晰直觀地顯示出了陰陽量化的對比。
如以數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表示陰,以“123456789”表示陽。則可畫出以下陰陽的量化比例圖:
如圖所見,從冬至開始:1九代表1份陽九份陰,2八代表2份陽八份陰,3七代表3份陽七份陰,4六代表4份陽六份陰,5五代表5份陽五份陰,6四代表6份陽四份陰,7三代表7份陽三份陰,8二代表8份陽二份陰,9一代表9份陽一份陰,二8代表二份陰8份陽,三7代表三份陰7份陽,四6代表四份陰6份陽,五5代表五份陰5份陽,六4代表六份陰4份陽,七3代表七份陰3份陽,八2代表八份陰2份陽,九1代表九份陰1份陽。這裡的數字是陰陽比例數,需牢記。
自然界的陰陽量化,如圖:
月亮的陰晴圓缺所顯示的陰陽變化圖
當陰陽比例圖很熟悉的時候,可以簡化為下圖:
如進一步把上圖數字抽取出來,可整理如下表:
左升陰陽比例數字 |
右降陰陽比例數字 |
1九 (1陽九陰) |
一9 (一陰9陽) |
2八 |
二8 |
3七 |
三7 |
4六 |
四6 |
5五 |
五5 |
6四 |
六4 |
7三 |
七3 |
8二 |
八2 |
在上表數字中可以發現
陽升組 |
陰降組 |
組數 |
1九 |
一9 |
一組 |
2八 8二 |
二8 八2 |
兩組 |
3七 7三 |
三7 七3 |
兩組 |
5五 |
五5 |
一組 |
4六 6四 |
四6 六4 |
兩組 |
上面數字共 8組16對,明顯超出10天幹計數。
古人按照物以稀為貴的原則,保留了123組弱陽和一二三組弱陰。弱陽為嚴冬,弱陰為酷暑,均是人類生存最困難時期,提示後人扶弱,顯示了古人的生存智慧與順應自然的思想。
即保留123弱陽,忽略8二,7三壯陽;保留一二三弱陰,忽略八2,七3足陰。
則餘下123陽之和為6陽,即春分之前是6陽,那麼春分之後保留6陽以平衡。
同理,一二三陰為六陰,秋分之前是六陰,那麼秋分之後保留六陰以平衡。即三陰三陽合而為6舍棄4,此則三陰三陽的基本含義。在五運六氣裡這一思想體現的淋漓盡緻。古人是實用主義,他們隻關心有用的或者隻關心不得不關心的問題。将8組16對數字,保留123弱陽,忽略8二,7三壯陽;保留一二三弱陰,忽略八2,七3足陰,後可簡化為下表:
簡化前 |
簡化後 |
||||
1九 |
9一 |
一組 |
1九 |
一9 |
一組 |
2八 8二 |
二8 八2 |
兩組 |
2八 |
二8 |
一組 |
3七 7三 |
三7 七3 |
兩組 |
3七 |
三7 |
一組 |
5五 |
五5 |
一組 |
5五 |
五5 |
一組 |
4六 6四 |
四6 六4 |
兩組 |
6四 |
六4 |
一組 |
可能有人覺得這樣抑強扶弱取舍數字,不符合自然,那麼,運用數學算法合并同類項,如下表所見,得出結果與上表相同:
合并前 |
合并後 |
||||
1九 |
9一 |
一組 |
1九 |
一9 |
一組 |
2八 8二 |
二8 八2 |
兩組 |
2八 |
二8 |
一組 |
3七 7三 |
三7 七3 |
兩組 |
3七 |
三7 |
一組 |
5五 |
五5 |
一組 |
5五 |
五5 |
一組 |
4六 6四 |
四6 六4 |
兩組 |
6四 |
六4 |
一組 |
簡化後陰陽比例數字表
簡化後陰陽比例數字 |
||
1九 |
一9 |
一組 |
2八 |
二8 |
一組 |
3七 |
三7 |
一組 |
5五 |
五5 |
一組 |
6四 |
六4 |
一組 |
簡化後陰陽比例數字圖
将上表數字整理如下:
123456789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5五居中,左右各四
由于5五居中,故直接放置圖中央,以示平衡之道,如下表:
由于5五居中,就直接放置圖中央 |
||
1九 |
一9 |
一組 |
2八 |
二8 |
一組 |
5五 |
一對 |
|
3七 |
三7 |
一組 |
6四 |
六4 |
一組 |
(三)太極圖的量化的結果——洛書
複習前面的陰陽量化數字圖:
陰陽量化數字圖
此圖,清晰可見123三個弱陽,一二三3個弱陰。三個弱陽對應的是冬天,三個弱陰對應的是夏天。冬天的寒冷和夏天的炎熱是古人需要克服的生存難關,故必須保留123陽,一二三陰。123陽為6陽,故6陽要保留以成平衡。一二三陰為6陰,故六陰要保留以成平衡。而5五為陽升,處于冬至和夏至中間,且陰陽比例為五︰5,為時間之中,陰陽之中,也即天地之中。5五、五5為平衡之點,陰平陽秘,故古人把5五、五5放置中間位置,放于陰陽魚中,成為魚眼。五︰5陰陽混沌,無法區分,以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如下圖:
再者5五、五5本居天地之中,陰陽相等,時間上各為上半年和下半年之中點,五5、5五之能居于中間,才能明确五居中的含義。所以五5、五5居中,陰陽比例的動态平衡如下圖所示:
在上圖中,還有5組, 20個數字,仍然不符十天幹的要求。古人将其進一步精簡為10個數字,不但意義不減而且含義更為豐富、準确。古人把奇數13579定為陽,偶數2468定為陰,由此可把圖簡化為:
當規定13579為陽,則可以簡化掉2468用來表陽的數字。規定2468為陰的時候,則可以去掉一三五七九表示陰的數字,見下圖:
由于定義為13579奇數為陽、2468偶數為陰,則對其進一步簡化,可見下圖:
上圖實為太陽的陰陽節律運行動态變化比例圖:
1實質為1陽九陰
8實質為2陽八陰
3實質為3陽七陰
4實質為6陽四陰
9實質為9陽一陰
2實質為8陽二陰
5實質為5陽五陰
7實質為7陽三陰
由推演可知:太極圖,實則為陰陽動态變化圖。
我們推演簡化出的九個數字實則洛書。洛書就是數字化的太極圖,即太陽運行規律陰陽動态變化的數字量化圖(陰陽的量化數)。太陽的化身為太極,太極為圖,洛書為數。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