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終究會獲得社會的認可6小時前
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喜歡時間自由、空間自由的職業,如何養活自己?
長期不上班是種怎樣的體驗?
大家有不上班在家做自由職業的嗎?
選擇自由職業,就不要期望别人能理解你....
别人眼裡的自由職業:挺好的,不用坐班,時間比較自由,可以自己安排。
實際上的自由職業:在家根本無法工作,隻能背着電腦出門。全家人都覺得你不忙,有什麼事情就一個電話喊你回來..
我差不多是19年開始成為完完全全的「自由職業」。哦對了,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叫做「營養自媒體博主」。
我是覺得,大部分自由職業者并不是因為「越來越喜歡時間自由、空間自由的職業」而做的自由職業。
他們大部分是因為,即便選擇了「相對時間空間、空間自由的職業」,也可以有足夠的收入養活自己或者家庭。
「經濟基礎」才決定自己能不能任性啊...
1.我做自由職業,是因為喜歡「時間自由、空間自由」的職業嗎?
我并不覺得年輕人可以為了自由随便的不上班。相反,選擇自由是有代價的。
我後來不去公司上班,純粹是因為:
1.連續呆的幾家公司都沒有什麼大的發展,專業做的再好也沒法帶着整個公司往前跑,覺得浪費時間。
2.其他兼職收入已經超過我全職收入,且持續了接近半年以上,感覺自己可以養活自己
13年我畢業後,就開始做公共營養師培訓,到了15,16年的時候,除了上班我還會帶着講一點公共營養師的課,17~18年,嘗試做了知識付費,甚至已經開始有了一些商業合作的雛形。
18年之後,我發現無論專業上我做多少,都沒法決定公司的走向和收入(畢竟,渠道才是王道,專業知識輔助),所以與其浪費時間倒不如投資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再加上某位姓顧的前輩在自媒體領域做着極為優秀的榜樣....我也決定全職幹脆全職做科普。
2.如何養活自己?
前期,真的是靠「節流」養活自己。
當時救我一個人,家又在南京,吃飯基本都可以蹭家裡的,沒有太多食宿的開銷和負擔,所以剛開始家裡給了很多支持。
至于前期的收入,主要是依靠講營養師培訓課,從3小時100塊,到1小時100、150、200...最後300,總之我隻要願意講,有課,就有收入。
那個時候一天3小時、6小時甚至9小時,拼命講就完事了,結果我30歲不到落了個慢性咽炎。
但是我發現,隻要我幹活就有收入,就有飯吃,這種感覺一直持續到現在。
這給了我極大的自信和鼓勵,畢竟不是每個人努力就有回報,我覺得我真的很幸運了。
中期,主要是靠一波「知識付費」
17~18年是「知識付費」的黃金時期,那個時候每一位知乎live的講者都有不菲的收入,我也感覺到極大地震撼,沒想到自己的那麼被大家認可...
靠着「知識付費」掙得錢“活着”,繼續努力提升專業,繼續寫、講,這就是我自由職業「中期」的工作邏輯。
現在:主要靠商業,專業不放松
19年後,組成家庭,有了孩子,「節流」已經行不通了,這個時候就得拼命「開源了」~
雖然,大部分自媒體人都保持着極高的科普熱情,但商業永遠是收入重頭。從2020開始,我感覺我已經觸碰到「商業合作」的邊界,越來越多的品牌和企業願意認可我的身份,這也是很幸運的一件事~
除了品牌和粉絲,行業内的前輩和同行也并沒有因為我“接觸商業合作”對我嗤之以鼻,這也讓我特别感動..
總之,我覺得如果自由職業者能夠生存,特别需要「商業合作」這種形式,無論是文章、視頻、直播、肖像、甚至是帶貨,這可能都是一條「生存的路」。
目前商業占我精力的30%左右,但是收入可以達到總收入的70%+(有交稅、放心)
當然,專業不能丢,無論是寫稿,審核、回問答、咨詢,還是專業直播,視頻(我拍的比較少),我都有在做,目前純專業内容的工作量應該占70%左右,但是大約隻占收入的20~25%...
3.長期不上班是種怎樣的體驗?
1.長期不上班後,沒有節假日、周末的概念,對于周末和節假日的概念完全來自于上班的人。
2.平常上班日我特别輕松,因為隻要工作;周六日比較累,因為要優先陪家人和處理家裡的事情,說不定還要工作。
3.工作以項目制居多,做事情前往往先問好DDL,然後安排計劃,但通常都會拖到最後1.2天,或者幹脆超時。
4.沒有租辦公室(暫時不需要),不喜歡在家工作,喜歡在找咖啡館和茶社
5.偶爾打一天遊戲,也并不快樂,感覺隻是“工作截止日-1”而已
4.有什麼對,想要成為「自由職業者」的朋友說的?
1.如果你家裡沒有礦,建議你至少連續3個月中,“兼職收入”>“工資收入”再考慮從事自由職業。
2.不要指望别人理解你,能理解你自己的隻有你自己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