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推其根本)莊宗之所以(……的原因)得天下,與其所以(……的原因)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将終也,以(拿)三矢(箭)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歸順)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給)爾三矢,爾其(副詞,表祈使語氣,一定)無忘乃(你的)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後用兵,則遣從事(官名,漢以後三公及州郡長官皆自辟僚屬,多以“從事”為稱)以一少牢(古代祭祀用羊、豬各一頭叫“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背)而前(名作狀,在前面)驅,及凱旋而納之。
方(當……時候)其系(捆綁)燕父子以組(繩索),函(名作動,用匣子裝)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精神,意志)之盛,可謂壯哉!及仇雠(仇人)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名作狀,在晚上)呼,亂(形作動,作亂)者四(四面,四處)應,倉皇(倉促)東(名作狀,向東方)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回頭看),不知所歸。至于(以至,至……程度)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何等,多麼)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欤?抑(或者,還是)本(考查,探究)其成敗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書》曰:“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使……興盛)國,逸豫可以亡(使……滅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舉(全)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争;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被)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溺愛),豈獨伶人也哉!作《伶官傳》。
二、文言現象
(一)通假字
1.及仇雠已滅(與“仇”同義,不通假)
2爾其無忘乃父之志!(通“毋”,不要)
(二)詞類活用
1.函梁君臣之首(名作動?)
2.契丹與吾約為兄弟(名作動,約定?)
3.抑本其成敗之迹(名作動?)
4.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名作動?)
5.負而前驅(名作狀)
6.倉皇東出(名作狀)
7.一夫夜呼(名作狀)
8.亂者四應(數作狀)
9.而告以成功(動作名)
10.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使動用法)
11.凱旋而納之(收藏,沒有活用)
12.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形作動)
13.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形作名?)
(三)古今異義
1.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
古義:至……程度
今義:另提一件事。
2.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古義:官名
今義:
3.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古義:人的行為
今義:
(四)一詞多義
1.盛
(1)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興盛)
(2)請其矢,盛以錦囊(裝)
(3)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旺盛)
(4)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興盛)
2.困
(1)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圍困)
(2)智勇多困于所溺(使……陷入困境)
3.告
(1)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囑咐)
(2)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祭告)
(3)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
4.其
(1)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一定)
(2)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多麼)
(3)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代詞,他的)
(4)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
(五)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2)此三者,吾遺恨也
(3)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狀語後置句)
(1)請其矢,盛以錦囊
(2)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3)而告以成功
(4)夫禍患常積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5)莊宗受而藏之于廟
3.(省略句?)
(1)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2)以三矢賜望而卻步宗而告之曰
(3)請其矢,盛以錦囊
(4)豈獨伶人也哉
(5)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4.(被動句)
(1)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2)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定考神針全力打造
高一、高二高考必備書目
《定考神針 語言文字運用200練A本》(統編版)
上一篇
邊際心理學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