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06 08:22:02 本文轉載自愛崗敬業
1.“劃步驟”,既記錄全課程教學環節。
2.“抓轉換”就是記錄教學環節與環節之間是轉換和銜接。
3.“加備注,就是對課堂教學中教師語言以外又有記錄的必要東西,用加備注(括号)的方式記載下來。
4.記錄學生上課情況。
5.“記時間”。
6.“勤評點”。
7.“錄闆書”。
聽課不能為了記錄而記錄,聽課教師不是“攝像機”,不可能也沒必要對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作一番攝錄;也不可能像專業速記那樣,一字不漏地記錄,而應講究聽課技巧,記錄時做到有所選擇,要學會“去粗存精”, 讓自己真正從聽課中受益
聽課筆記也不能是“八股”和“教條”,其記錄也未必要面面俱到,洋洋灑灑。其實,聽課跟授課一樣,聽課者要有獨特的觀察能力、欣賞能力、鑒别能力、領悟能力、評判能力,要能夠把聽課時的所聽、所看變成自己的所感、所悟。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寫聽課筆記呢?
記錄精妙之處有位哲人曾說,世上最聰明的人是那些善于發現别人長處,并能學習别人長處,最終使其變為自己的長處的人。我們聽課就是抱着學習的目的而去的,因此對于課堂教學過程的精妙之處,我們一定要把它記錄下來,比如,課堂中出現的一些精彩的教學片段,教者靈活駕馭課堂教學之巧妙處,善于誘導啟發思維之經典處,學生積極動腦智慧閃現之精彩處,善于探究觸類旁通之關鍵處,或一個巧妙的引入過度承轉,一段獨具匠心的留白,甚至是一句實用的話,一個貼切的詞語等等,都應重點記錄。至于師生那些最尋常、最直接的活動和對話可略記。如果我們在聽課時能積極調動自己敏銳的眼光,善于去發現别人課堂上的每一點閃光之處,課後慢慢品味,細細揣摩,再将其拿到自己的課堂上去實踐印證,這樣久而久之,自然就會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記錄不足之處聽課時要帶着批判和審視的目光,無論多麼資深的教師,準備得多麼充分,教學過程中也難免會有疏漏失誤之處,也一定會有“敗筆”,有不足之處,我們應當将其記錄下來,課後回顧、梳理和剖析這些“敗筆”之處,靜下心來認真思忖: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他的課堂出現了這樣的問題?我以後在實踐中針對這一問題應該怎樣去做?吸取教訓,重新思考作設計,以便以後自己在教學時得以改進和提高。以此為鑒,也可以使我們在以後的教學中少犯或不犯同類錯誤,減少失誤,提高教學水平,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站在前人失敗的肩膀上去獲取成功。記錄疑問之處“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對别人的授課,自己持不同看法的地方,用問号标記出來,用以反思、商榷和詢問。比如:這個問題有必要問嗎?能否這樣處理教材?還有比這更好的處理辦法嗎?如果執教者的這節課讓我來講應如何做?我以前怎麼沒這樣想過呢?尤其是對于自己與執教者有不同的思考、不一樣的環節設計時,更該記錄。同時最好也寫下自己在以前的課堂中是如何處理這個環節以及這樣處理的原因。課後再将執教者的教法與自己的構思進行比較,這樣既可以避免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别人,看不到講課教師的長處,不理解執教者的良苦用心,又可以避免無原則地認同講課教師的設計,看不到執教者思路、方法的不足。記錄感悟之處在聽課過程中,聽課教師往往會因為一些特殊場景或一些偶發事件而産生瞬間靈感,激活其思維,使其産生聯想和想象,但這些“智慧的火花”若不及時去捕捉并記錄下來,就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因此,聽課者在聽課的過程中要随時記下當時感想、感悟和收獲,這不僅利于課後評課、交流,更有利于為進行自主反思提供鮮活的素材,同時也為日後寫文章積累第一手資料。當然,聽課時的感悟并不能立即在聽課時成文,這時我們隻需要寫幾個關鍵詞即可,課後可根據關鍵詞進行相關整理。及時撰寫聽課反思“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聽課不思考等于沒有聽,如果光看課堂上的表面現象而不去弄清教者的設計意圖,一味進行“鹦鹉學舌”式的機械模仿,甚而可能會帶來負面效應。我們聽課的目的是為了借其所長為我所用,見其所短為我所鑒。因此,每次聽過課後都應該對聽課内容進行及時的反思。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