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史之亂”中,大家覺得犧牲的最冤枉最不應該,也是最令人惋惜的一個人,她就是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而且,在人們看來,“馬嵬驿兵變”真正的幕後人物唐肅宗李亨,他與楊貴妃并無過節,卻為何偏偏不給她活路呢?
客觀來說,涉及明的恩怨,唐肅宗李亨與楊貴妃之間似乎并無大的過節,而若提深層次的恩怨,這個梁子結得還不淺。明擺着,在平複“安史之亂”中,李亨作為“馬嵬驿兵變”真正的幕後主使,盡管楊國忠在兵變中被誅,但作為楊國忠政治地位後台支撐最得力的主心骨的妹妹楊貴妃,她的存在,在當時尚是太子地位的李亨看來,就等于是給自己的将來留下心腹大患,因此,必除之而後快。
唐肅宗也許有人說,既然“馬嵬驿兵變”楊國忠已經被誅,楊貴妃雖以美色令唐玄宗迷惑怠政,可那也是唐玄中自己一廂情願的事,而且楊貴妃也并未“後宮幹政”幹出誣陷忠良的事情,對于太子李亨的政治抱負來說,就算不殺她,日後應該也不會對自己造成太多不利因素,何必要趕盡殺絕呢?其實,太子李亨并不這麼想。
楊玉環 心理創傷:苟存于宮廷政治争鬥中的李亨 久受心靈摧殘隐忍之苦唐朝在我國曆史上,當時在世界的地位有點類似于今天的美國,無論在經濟、政治、還是軍事、人口、疆土等方面,都堪稱世界領先,綜合國力世界第一。而唐都長安,也被視為世界的中心,可謂四夷臣服,萬國來朝,而唐太宗李世民,在當時被封為天可汗。
然而,正是在這麼一種看似輝煌的大國強國光環中,回味曆史,實則不難發現,作為唐朝的皇帝最不好當,尤其是作為大唐的太子更加不好當。從李淵的太子李建成,到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再到李治的兒子們,沒有一個過得比較容易。而後來到了李隆基唐玄宗手裡,他的上台,也是費了很大一番功夫,除姑姑、逼迫父皇退位……可以說,唐玄宗自己的皇位是政變來的。當然,當輪到李亨為太子時,對李亨本人來說,也早已經是心靈備受煎熬,每日提心吊膽,隐忍做事。
大唐地圖隻說李亨為何會如此,先看看在李亨前面的前任太子結局就明白。李隆基親政,自從開創開元盛世之後,李隆基逐漸沉浸在自滿自足中,開始變得耽于享樂。開元三年(715年)李瑛被冊立為皇太子,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李隆基因聽信寵妃武惠妃讒言,甚至連查都不帶查,一日之間,将包括太子在内的三個兒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廢為庶人并殺害。同年十二月,武惠妃病故。次年,改立三子忠王李玙(後改名李亨)為太子。自古,虎毒尚不食子,而李亨的父皇唐玄宗,此刻在太子李亨的印象中,可真個變成了隻要美人一言甚至連親生兒子都不将顧的糊塗帝王,那麼,在飽受此種心靈摧殘環境下長大的太子李亨,他的心理壓抑程度可想而知。不過,對于此時的太子李亨來說,好在那個毒妃武惠妃已經不在了,但萬幸中的不幸,還沒等他舒口氣,在武惠妃後不久,李隆基便物色上了武惠妃之子壽王李瑁的妃子楊玉環,也就是一個比武惠妃更加美貌絕倫,堪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女子,後來,唐玄宗居然還硬是曠古未有的上演了一場出自帝王之家的“父奪子妻”的鬧劇,愣是将其據為己有,賜封“楊貴妃”。試想,此種事情,若是在尋常人家估計都很難讓人接受了,何況此事還是出在了帝王之家。那麼,在李亨的心裡,在這種愛恨交織的不尋常的複雜環境下,李亨所承受的隐忍摧殘也必定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唐肅宗李亨因此,對于李亨來說,表面看楊玉環雖然沒有“後宮幹政”,李亨也沒有明面表示不恭,但是,在他的心裡,對于楊玉環的存在,必然也是十分的不暢快的。這也必然為日後的“馬嵬驿兵變”楊玉環的香消玉殒埋下了伏筆。
恨之彌切:楊貴妃之兄楊國忠對李亨的持續政治傾軋 導緻二人積怨極深再看“馬嵬驿兵變”的曆史成因。
先說說楊貴妃之兄楊國忠和李亨的關系:
楊國忠和李亨的關系一直處于水火不容之中。在李林甫為宰相當政期間,雖然楊國忠直接不能威脅李亨,也沒有理由為難李亨,畢竟二人沒有過節,而且也不互為利益,但是,好于獻媚的楊國忠,他在與李林甫的關系上,起初,為了讨好宰相李林甫方便往上爬,于是,二人一唱一和,但凡有誰和李林甫的政見不合,李林甫不喜歡誰,楊國忠就邀功幫助李林甫整誰。自然,在李林甫陷害太子李亨的一系列活動中,楊國忠是其忠誠黨羽,并沒少對太子李亨做過大逆不道之事。比如,在京師設立推院,履興大獄,株連太子黨羽數百家。尤其是,楊國忠更加仗着皇帝、貴妃娘娘這道“皇親國戚”的“免死金牌”,恃寵敢言,屢次在對太子李亨的發難中,總是他先帶頭。于是,楊國忠和李亨,他們二人的梁子自是愈結愈深。
楊國忠而在楊國忠為相之後,他獨攬大權、飛揚跋扈,無視民間疾苦,導緻民怨沸騰。太子李亨更是對其十分不滿。尤其是在安祿山叛亂時,唐玄宗本想讓太子李亨接替皇位,但在楊國忠及其姐妹的反對下未能如願。就此恩怨來說,李亨足以有心滅掉楊國忠了。
而實際上,後來的“馬嵬驿兵變”,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場士兵嘩變,實質上,他幕後的真正主使,正是太子李亨。是一場由太子李亨發動的和宦官李輔國、高力士等策劃的一場争奪皇權的鬥争。自然,第一個要除掉的對象是楊國忠及其家人,而楊貴妃作為楊國忠的親妹妹,安能安然被李亨排除在外。楊貴妃的悲慘命運,在“馬嵬驿兵變”中必然是作為其兄楊國忠的“殉葬品”在劫難逃。
防患未然:其兄已誅 楊貴妃的存在等于懸在李亨頭上的一把利劍我們可以做個假設,假如在“馬嵬驿兵變”中,李亨可以放過楊貴妃,但是他是否可以保證之前武惠妃陷害皇三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并置之于死地的悲劇不會在楊貴妃這裡重演,畢竟他誅殺了楊貴妃之兄及其姐妹,那麼此後,李亨在楊貴妃的心裡到底有多恨,之後她會不會因恨生狠,估計,就連李亨他本人也無法把握。而且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前車之鑒不得不鑒。也許我們覺得,以楊貴妃的個性應該不會作出類似事情,而李亨可能覺得很危險“其兄雖誅,而其妹尚在,楊貴妃的存在無異于懸在自己頭上的一把随時都可能落下來的利劍。”自然,楊貴妃的命運曆史便無法替她改寫了。
馬嵬驿兵變正可謂“其兄不仁,親人受累。”
後顧之憂:楊貴妃“集三千寵愛于一身” 若有子嗣直接威脅李亨太子地位當然還有一個被人們視為無稽之談,也不大可能發生的原因,就是所謂“集三千寵愛于一身”的楊貴妃,雖然曆史記載她縱然受盡唐玄宗的萬般寵愛,但卻未給唐玄宗生下一男半女。至于什麼原因,我們在此暫不做讨論。但是,對于當時的李亨來講,他是怕的。最受父皇寵愛的貴妃娘娘楊玉環,她和父皇那麼“恩愛”,當時沒有孩子隻是當時還沒生而已,并不代表永遠不能生。而往後若一旦生個龍種,不論男孩、女孩,先不說會不會威脅到自己的太子地位,日後絕對會和自己是冤家對頭。畢竟,你殺了人家的舅舅、姑姑的,而且還篡了人家“父皇”的位,那麼,李亨縱然在此次兵變中逼宮奪位成功了,若留有這般威脅在,縱然李亨當了皇帝,那也為以後的江山穩固留下後顧之憂。畢竟,身在帝王家,政治上的事情,一切都不好說呢。
唐玄宗與楊貴妃正是如上四大因素,導緻具有傾城容貌,卻并未涉及“後宮弄權”的楊貴妃魂斷馬嵬坡,這不得不說,自古紅顔多薄命,一腔“癡”意為誰留?而也如白居易所作的怨詞《後宮詞》裡提到的:
淚濕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紅顔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可憐紅顔總薄命。最是無情帝王家。果然無盡感歎!
『文/淳幀通安,筆名宏羅,本文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歡迎留言、探讨,感謝關注!』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