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近代史上,1856年是個獨特而重要的年份。這一年,北京的鹹豐和南京的洪秀全,勢均力敵,誰也奈何不了誰,到達了一種很奇妙的平衡。如果說,因為什麼打破了這種平衡,那就是1856年9月2日發生的天京事變。楊秀清死了。
楊秀清才是太平天國最有才能之人
成也此人,敗也此人
楊秀清其人,給大家的印象就是嚣張跋扈,性情高傲,不把天王放在眼裡,所以才招緻殺身之禍,引發天京事變。楊秀清“性情高傲”顯然是毫無疑問的,他有強烈的權力欲,對洪秀全百般壓制,也是無争議的事實。但毋庸置疑的是,楊秀清有其才能。
要知道,實際執掌太平天國軍政實權的,就是楊秀清。楊一死,整個太平天國搖搖欲墜,日薄西山。洪秀全其實就是一個牌位,一個象征,坐擁教主之位,實則深居宮禁,不理政務,日常一切軍政大事都是由東王處理,實際上就像君主象征,首相當權的制度,楊秀清就是手握實權的“宰相”。
太平天國的局限性 眼光狹隘
為什麼說,成也此人?因為楊秀清太傑出了,整個天國無出其右,他成了天國的實際統治者。比如,一開始,楊秀清就不斷試圖改造拜上帝教:他反對洪秀全打砸儒家;一進天京,他就馬上開科取士,開始解除“男行女行”,支持石達開在安徽等地收租,這是一個傑出政治家的所作所為。
甚至,1856年,太平天國打破僵局,太平軍攻破江南江北大營,也是益于楊秀清的優秀指揮調度。曆史上,傳言甚廣的就是,楊秀清逼洪秀全封自己“萬歲”,惹來殺身之禍。實際上,這樣的言論,也僅僅是洪秀全的一面之詞。
這樣,天京事變的脈絡就很清楚了:被篡奪了權力的洪秀全,對動辄借“天父下凡”威脅自己地位的楊秀清忍無可忍,表面繼續推崇,暗中卻與韋昌輝、秦日綱、陳承镕等朝中大員密議,趁太平天國剛獲得空前大捷、楊秀清志得意滿放松警惕之際,利用陳承镕掌握城門鑰匙的便利,悄悄将韋昌輝、秦日綱等人及其心腹親兵召回天京,用突襲的手段殺死楊秀清全家和許多親信。
天京事變内讧 太平天國元氣大傷
也算洪秀全、韋昌輝、秦日綱心狠,抓住千載難逢的機會:第一次太平軍大破江南江北大營,楊秀清的嫡系精銳部隊全部派出追擊清軍,楊秀清身邊極其空虛(東王府大約1000多護衛),才讓韋昌輝等人趁虛而入!
有人說,太平軍的楊秀清猶如朱元璋的劉伯溫,這有點拔高。但,毋庸置疑,楊秀清軍政才能的确出衆,比之洪秀全不知強了多少倍。無論是韋昌輝、石達開、洪仁玕還是李秀成,均可當一面之任,而無統馭全局之能,所以說,對于楊秀清,太平天國成也此人敗也此人!
本文為頭條号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