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桂枝類方;受風則癢;7劑而瘙癢痊愈
張某,女,72歲,初診日期:2018年1月18日。
主訴:反複全身瘙癢3年,加重1月。
現病史:患者3年前出現全身瘙癢,反複發作,皮色泛紅,一受風則癢,抓撓則癢加重,期間塗抹外用止癢藥(具體不詳),未見明顯效果。1月前患者症狀加重,平均1周發作2-3次,患者頗為苦惱,就診于我處。
刻下症:全身瘙癢,受風加重,皮色泛紅,無腫痛,不出汗,喜飲熱水,納可,眠一般,大便1日1次,成形,小便可。
查體:體形中等,舌淡紅,苔薄白略黃,脈浮。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第五》說:“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筆者臨床體會到桂枝麻黃各半湯的方證是:全身或局部瘙癢,無汗,局部或面色紅,受風則發作或加重,偏怕冷,脈弦細數。本案患者全身瘙癢,反複發作,皮色泛紅,不出汗,一受風則癢,舌淡紅,苔薄白略黃,脈浮。符合桂枝麻黃各半湯的方證,故方證辨證為桂枝麻黃各半湯證。
中醫診斷:瘾疹 桂枝麻黃各半湯證。
治療:方用桂枝麻黃各半湯。
桂 枝24g,生白芍14g,生 姜14g,生甘草14g,
大 棗12g,杏 仁10g,麻 黃10g(先煎半小時)。
7劑,日1劑,分2次早、晚飯後半小時溫服。
二診(2019年1月25日):患者訴服藥後出汗,全身即不再瘙癢,原來受風則癢,現在受風不再發作,諸症告愈。
随訪2周未見複發。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第五》說:“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一兩十六铢,去皮 芍藥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黃各一兩,去節 大棗四枚,擘 杏仁二十四枚,湯浸,去皮尖及兩仁者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内諸藥,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溫服六合。”此中身癢為肌表受邪,皮色則泛紅,肺不得宣發肅降,汗液則不得出。
清·黃元禦《傷寒說意·卷一·太陽經》說:“若脈浮而緊,面熱身癢,是陽為陰郁,欲發而未能也。仲景脈法:寸口脈浮而緊,浮而為風。緊則為寒,風則傷衛,寒則傷營,營衛俱傷,骨節煩疼,當發其汗。宜桂枝麻黃各半湯,雙瀉營衛也。”故此可解為陽為陰郁,陽氣欲發而不能,郁于肌表,緻身癢;風寒傷衛營,營衛俱傷故肌表蘊閉,緻汗不出。《神農本草經·上經·木》說:“桂枝,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神農本草經·中經·草》說:“麻黃,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症堅積聚。”桂枝麻黃各半湯中以桂枝補中益氣,通達肌表,以麻黃驅散風邪發汗,兩藥相輔,得以補營固衛,全方共奏疏風散寒,溫通發汗止癢之效。綜觀本案患者的四診信息,即為營衛俱傷。符合桂枝麻黃各半湯的方證,故方證辨證為桂枝麻黃各半湯證。
桂枝麻黃各半湯的方證是:全身或局部瘙癢,無汗,局部或面色紅,受風則發作或加重,偏怕冷,脈弦細數。
上一篇
盤點世界知名的五大航展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