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曆史上,西部沿海地區的“低地”曆來是兵家必争之地。歐洲大陸一旦有強權崛起,必把此地作為向海洋進攻的橋頭堡,而在海峽對岸的英國看來,這塊地更是它在歐陸不可觸碰的紅線。
如今,低地國家包括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三國,這三個歐洲小國雖“身居低位”,在世界上卻都是名列前茅的發達國家。
相比歐洲其他國家,比利時的曆史并不長,這個面積不足我們一個海南島的小國誕生于19世紀30年代。然而,無論從地理還是文明方面,比利時所在地都處于歐洲的十字路口,在過去2000年裡見證了各種民族與文化的興盛和衰敗。
在獨立前的拿破侖戰争中,比利時境内的滑鐵盧古戰場聞名于世。作為标準的四戰之地,這裡成為歐洲真正的種族熔爐,凱爾特人、羅馬人、日耳曼人、荷蘭人、西班牙人和奧地利人在此都留下了曆史的痕迹。
今天的比利時被譽為“歐洲首都”,其不僅為北約和歐盟的創始成員國,首都布魯塞爾還是這兩個組織的總部所在地。将荷蘭語、法語和德語同時列為官方語言,由此可看出,比利時與周圍這三個鄰居有着深厚的曆史淵源。
那麼,比利時這個後起之秀是如何從“低地”脫穎而出的?當年獨立時為何還要經過英法德等歐洲列強點頭?曆史上又經曆了怎樣的曲折?
古曆史古羅馬時期,與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并稱“三大蠻族”的凱爾特人居住在今比利時境内。按羅馬人的定義,從今法國塞納-馬恩省到德國萊茵河這一地區被稱為“比利時高盧”,比利時的國名就源于這一稱呼。
公元前50年前後,凱撒征服比利時高盧,此地成為羅馬共和國的一個行省。到了公元4世紀,羅馬帝國崩潰,日耳曼人的一支法蘭克人大舉入侵,随後建立了墨洛溫王朝,其領土包括現在的比利時。
墨洛溫王朝之後由卡洛林王朝取代,法蘭克帝國相繼統治比利時長達四百年之久。公元843年,查理曼大帝的三個孫子簽署了著名的《凡爾登條約》,法蘭克王國被一分為三。其中,在東西法蘭克的劃分中對比利時産生了重要曆史影響。
當時,比利時所處的佛蘭德地區成為東西法蘭克王國的分界處,以斯海爾德河為界,以西部分歸屬西法蘭克,以東部分歸屬東法蘭克。此後,東西法蘭克分别發展為神聖羅馬帝國和法蘭西,奠定了今天德國和法國的疆域,同時也造就了今天比利時行政區劃的複雜性。
根據不同的語言族群,比利時聯邦化後設立了瓦隆區、弗拉芒區和布魯塞爾-首都區三個行政區,同時又設立荷蘭語社區、法語社區和德語社區三個社區。除首都布魯塞爾外,比利時主要由北部的荷蘭語區及南部的法語區組成。
自獨立起,比利時在歐洲列強幹預下産生的南北分裂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到了20世紀,分裂勢力仍鼓吹将南北兩大區分别并入荷蘭和法國,比利時一度面臨從歐洲地圖上消失的危機。
幾度易手1300年,法國占領佛蘭德,之後,佛蘭德又歸屬勃艮第公國。15世紀後期,比利時歸屬哈布斯堡家族統治。在1506年—1713年的二百多年中,比利時與荷蘭、盧森堡組成西屬尼德蘭,由哈布斯堡家族西班牙一支統治。
1713年,比利時又被轉歸哈布斯堡家族奧地利一支統治。1794年,奧地利被法國擊敗,被迫将比利時割讓給法國。就這樣,比利時在列強間幾經轉手,到了拿破侖戰争時期,比利時仍為法國的一部分。
在還未完全打敗拿破侖的1815年,奧地利、俄羅斯和普魯士等歐洲列強在維也納召開會議,迫不及待地重新劃分歐洲。維也納會議上,奧地利将稱為奧屬尼德蘭的比利時割讓給荷蘭,形成荷蘭聯合王國。
對于比利時,列強安排的“合并”明顯産生了宗教、文化和語言的對立。尤其在視宗教為最高原則的歐洲,這一人為的統一很快引發比利時的強烈不滿。當時,荷蘭主要信奉基督新教,而其南部的比利時則以天主教為主。
于是,宗教成為荷蘭與比利時分家的一個重要因素,1830年,比利時天主教黨和自由黨組成反對派聯盟,布魯塞爾人民舉行起義,獨立運動風起雲湧。當年11月,比利時國民大會宣告從荷蘭統治下獨立為君主立憲國,随後制定了憲法。
終獲獨立頗具意味的一幕出現了,1831年1月,在英國、法國和普魯士參加的倫敦會議上,歐洲列強承認比利時獨立,同時“保證其永久中立地位”。
聞所未聞,比利時自身獨立為何還要經過這三個國家點頭?
原來,曆經拿破侖戰争,法國實力自然被削弱,而作為戰勝方的奧地利和普魯士則逐漸做大,尤其是普魯士的崛起令英國憂心忡忡。基于傳統的歐陸均勢政策,英國向奧地利施加壓力,逼其将奧屬尼德蘭“轉給”荷蘭。
英國人清楚,對于比利時,法國和普魯士都虎視眈眈,這塊地與其落到他們手裡,不如劃給低地國家荷蘭。即使聯合不成,獨立出來的比利時仍為英國在海峽對岸的橋頭堡。
如此一來,兩個“低地”國家連成一片,既能保障英國在歐洲大陸的利益,又可在法國和普魯士之間制造摩擦,這對英國人來說應該是最好的解決方案了。
1839年,事實上已獨立的比利時與荷蘭單獨簽訂條約,荷蘭正式承認比利時為獨立國家。 立國後的比利時的确奉行中立政策,然而,與同樣恪守中立的山地國家瑞士不同,比利時地處無險可守的“歐洲十字路口”,中立對這個低地國家來說隻能是一廂情願。
兩次世界大戰,比利時都被德國占領,也許這就是命吧,因為德國不占英法也要占,作為大國間博弈的緩沖區,平時還能自保,到了戰時就不由己了。
1944年9月,比利時光複,當年同荷蘭和盧森堡結成關稅同盟,此後發展成比荷盧經濟聯盟。1949年,比利時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作為歐盟的六個創始成員國之一,比利時于1957年同法國、西德、意大利、盧森堡和荷蘭簽訂羅馬條約,正式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