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郁熱的病因病機及治療

郁熱的病因病機及治療

郁熱的臨床特征

郁熱,由于緻郁原因不同,所郁部位之異,正氣強弱之别,兼雜邪氣之殊,故其臨床表常複雜。盡管症狀千差萬别,但由于其具有熱郁于内的這一共同病理基礎,因而臨床表就有共性可循。

下面從脈、舌、神色、症分述之。

(一)脈

郁熱的典型脈象是沉而躁數。脈何以沉?維持脈的正常運行有兩個因素:一靠陰血充盈、二靠陽氣之鼓蕩。郁熱的一個重要病理改變就是氣機郁結,使氣血不能外達以充盈鼓蕩血脈,故而脈沉。

正如《四言舉要》所雲火郁多沉”。脈之沉伏程度,與氣機郁結程度成正比。氣郁輕者,脈不浮,可中取而見,如楊栗山雲:“凡溫病脈,不浮不沉,中按洪長滑數,右手反盛于左手,總由怫熱郁滞,脈結于中也”,此即指氣郁較輕者。

氣郁重者,脈不僅不浮,反而見沉、見伏,甚至脈厥。如《溫病條辨》“陽陰溫病……脈沉伏,或并脈亦厥”,此亦郁極重而緻脈厥者。

脈何以躁?因熱邪郁伏幹内使然。熱為陽邪,主升,主動,氣機郁結,熱伏于内,必不肯甯靜,躁動不安,奔沖激蕩,擾動氣血,故脈躁數急迫。

如《醫家心法·診法》雲:“怫郁之脈大抵多弦澀凝滞,其來也必不能緩,其去也必不肯遲,先有一種似數非數躁動之象。”若郁閉重奔,氣血滞泣,脈可呈沉小、沉細、沉澀、沉遲乃至脈厥,例《傷寒論》208條“陽明病脈遲”。

熱郁脈之沉小、細、澀、遲、厥,有類虛寒,然斷不可誤為虛寒。

對此,楊栗山曾告誡曰:“凡溫病内外有熱,其脈沉伏,不洪不數,但指下沉澀而小急,斷不可誤為虛寒。”

二者區别關鍵在于沉候有力無力,沉取按之無力者,即為虛寒;若沉取按之躁急有力者,即為實熱。正如《四診抉微》曰:“陽氣微,不能統運營氣于表,脈顯陰象而沉者,則按久越微;若陽郁不能浮應衛氣于外,脈反沉者,則按久不衰。陰陽寒熱之機,在于纖微之辨。”

(二)舌

郁熱之舌當紅,因氣機郁結,邪熱不能外達而上灼,故而舌紅。由于郁熱的輕重不同,舌紅的程度亦有差異。輕者舌微紅或僅舌尖紅或舌尖部有晶瑩突起之紅點如粟狀;重者全舌皆紅,甚至舌绛少津,極重則舌绛幹斂。

但某些特殊情況下,如大出血、血液病嚴重貧血、大量輸液等,郁熱雖盛而舌淡,此時之淡舌不以虛看,當舍舌從脈。

若因濕濁壅塞阻滞氣機而導緻郁熱者,苔當厚膩而舌質紅。濕未化熱則苔白;濕初化熱苔白膩微黃;濕已化熱則苔黃膩,濕已全部化熱化燥,則苔千黃或黑而起芒刺;若濕未化而津已傷者,則苔白厚而幹或如積粉,舌質深紅或绛紫。

(三)神色

郁熱上沖則面赤,然因氣滞而氣血不暢,故面雖紅而有暗滞之感,郁重者,可面色青紫而暗滞。其神,可心煩少寐,或心中躁擾不甯,或谵語、狂躁、神昏,若因濕遏熱伏者,可神情呆滞、嗜睡、朦胧。

(四) 症

郁熱的症狀特點是,内呈一派熱象,外呈一派寒象。氣機郁滞,陽郁不達,外失陽之溫煦,故外呈寒象,如惡寒惡風、肢厥腹冷等。熱邪郁伏于内,故内呈熱象,如身熱、煩渴、胸腹灼熱、口穢氣粗、溲赤便結等。

熱擾于心則心煩、昏谵、狂亂;熱迫于肺則咳喘、氣粗。熱郁少陽則口苦、咽幹、目眩、胸脅苦滿;熱淫于肝則動風;熱邪迫血妄行則動血發斑;郁熱上沖則面赤目赤、咽痛頭痛、頭汗;郁熱下迫則小便赤澀、協熱下利或熱結旁流等。

以上諸項特點中,以脈沉而躁數最關緊要,其次為舌,若見沉而躁數之脈,舌質又紅者,即可診為郁熱。至于症狀,千差萬别,隻作參考。所謂外寒内熱,僅指典型郁熱證而言,多數沒有外寒的表現,不可因無外寒而否定郁熱的存在。


四、郁熱的治療

因為郁熱證的病機,一是氣機郁滞不暢,二是熱郁于内不能透達,所以針對上述病機,則郁熱證的治療原則為宣暢氣機,清透郁熱。

如何宣暢氣機?

原則是祛其壅塞,展布氣機。因造成氣機不暢的原因衆多,六淫外襲,或痰濕、瘀血、食積、腑實等壅塞氣機者,須祛邪以暢達氣機,若情志怫郁而氣機不暢者,則須行氣理氣以疏達氣機,若正氣虛餒而氣機不暢者,又宜扶正以暢達氣機。總之,要針對造成氣機不暢的原因,有的放矢。

如何清透郁熱?

“熱者寒之”裡有熱邪,故當以寒涼之品清之。但清熱時,一定要勿過寒涼,因過寒則遏伏氣機,則熱邪更不易透達,當選用寒而不遏之品清熱最宜。

經雲:“火郁發之”。熱郁亦即火郁,亦當發之,所以在治療郁熱證時,當以發之為首務,而清居其次。

升降散善能升清降濁,行氣活血,透發郁熱,不僅為治溫之總方,亦為治郁熱之總方。

方以僵蠶為君,辛鹹性平,氣味俱薄,輕浮而升,善能升清散火,祛風勝濕,清熱解郁,升而不霸,為陽中之陽。

蟬蛻為臣,甘鹹性寒,升浮宣透,可清熱解表,宣毒透達,為陽中之陽。

姜黃為佐,氣辛味苦,行氣活血解郁。

大黃為使,苦寒瀉火,通腑逐瘀,推陳緻新,擅降濁陰。

氣血暢達,清升濁降,郁伏于内之熱自可透達于外而解,故凡郁熱者皆可以升降散主之。由于緻郁原因各異,熱邪輕重之殊,正氣強弱不同,故臨床使用升降散時,尚須依據病情靈活化裁。

因濕遏熱郁者,加茵陳、滑石、佩蘭、石菖蒲等。

溫邪襲肺緻郁者,加淡豆豉、梔子皮、連翹、薄荷、牛蒡子等。

情志怫郁緻郁者,加玫瑰花、代代花、綠萼梅、川楝子等。

瘀血而緻熱郁者,加赤芍、牡丹皮、桃仁、紅花、紫草等。

痰濁蘊阻緻熱郁者,加瓜蒌、川貝母、黛蛤散、杏仁、竹瀝等。

食積中阻而熱郁者,加三仙、雞内金、炒枳殼、焦槟榔等。

陽明腑實熱郁者,加芒硝、枳實,郁熱重者加石裔、知母、黃芩等,熱郁津傷加蘆根、天花粉、石斛等。熱郁兼氣虛者,去大黃加生黃芪、黨參、升麻、柴胡等,肝經郁熱上擾者,加桑葉、菊花、苦丁茶、龍膽、栀子、石決明等。總之,應用廣泛,加減頗多。

郁熱經治療透達之後,可見身熱反劇、面赤、口渴反增等現象,此非病情加劇,乃郁熱外達,肌表之熱反呈顯露之象。

判斷郁熱已然外透的主要标志有五:

一為脈由沉伏漸轉浮起,由細小遲澀轉洪滑數大且兼和緩之象。

二為舌由绛紫幹斂轉紅活而潤。

三為周身四肢由逆冷轉四為神識由昏昧轉清。

五為由無汗轉周身荥絷之正汗。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