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歌《象鼻山》中的“我”
象鼻山在哪兒?曾經耳聞過,具體卻不是很清楚。看過詩人的《象鼻山》卻有想去桂林,一睹其尊容的沖動。這力量就來自于詩歌語言的形象性以及詩歌中的“我”。水穿過象鼻山的“鼻子”,象鼻山矗立在水邊,詩人卻說“巨象來到水邊喝水”,“一口吞掉半條漓江”。一“喝”一“吞”,把靜态的象鼻山拟人化動态化了,尤其一個“吞”字,擲地有聲氣勢非凡。臨水而立的象鼻山就如目在前栩栩如生了。象鼻山的“月亮”映入水中,詩人卻說“來河邊喝水的月亮”被“象鼻牢牢卷住”。一個“卷”字就又把象鼻山的外形拟人化動态化了。詩歌的前四行,運用拟人化的手法,摹寫了象鼻山的“形”,傳達出了象鼻山的“神”,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細細一想詩行中卻隐藏着一個“我”字。象鼻山、月亮和水的意象,全在“我”的視線之内,由此詩歌最後一行“我”的出現才不顯得突兀。倒數第二行“我”的假設,彰顯了象鼻山在“我”心中的“重量”,也恰切的把兩個故事銜接在了一起,既厚重了詩歌的内蘊,又增添了詩歌的情趣。
附原詩:
象鼻山
木行之
一頭巨象來到河邊喝水
一口吞掉半條漓江
來河邊喝水的月亮
被象鼻牢牢卷住
誰若将巨象趕到漁船上
我便能稱出它的重量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