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濟南戰役時,不少人持有這樣一個觀點:濟南戰役定的作戰方針是“攻濟打援”,而作為攻城總指揮的許世友,隻是在戰術層面上考慮問題,一味強攻猛打,緻使濟南戰役打得太快,從而影響了粟裕的打援計劃。出于這個觀點在網絡上比較盛行,同時這一觀點自然也把許世友與粟裕不和的關系放大。因此,有必要就這一問題進行分析和澄清。
帥克先亮明一下自己的看法:濟南戰役打快了,影響了粟裕打援,這一觀點是值得商榷的,是站不住腳的。
其一,濟南戰役從毛澤東到粟裕都認為是一場極為難打的戰役,早打完早赢得戰略戰役主動。
濟南戰役之前,解放軍還從沒有打過10萬人以上駐守的大城市。特别是濟南,它是由國民黨軍名将王耀武來把守。因此,在戰前組織作戰籌劃的時候,都判定濟南戰役可能打20天以上,甚至打一兩個月。濟南戰役整個排兵面陣是根據這一基本判斷作出的。
對于這樣一個極為難打的戰役,對于與國民黨軍王耀武這樣的名将交手,從哪方面來講,肯定都是越早打完,越能赢得戰略戰役上的主動。這是一個非常簡單而樸素的道理。
其二,濟南戰役的核心作戰目的就是奪占濟南,要求攻城戰役打慢不符合邏輯。
濟南戰役盡管确定了攻濟打援的作戰方針,但整體來講,攻城是核心目的,打援隻是保障攻城順利實施。因為在此之前的一些戰役,包括三戰四平,包括南麻、臨朐戰役等,都是在打援上出了問題。所以,這次濟南戰役,對打援格外重視,考慮得非常充分。
不過,對打援不管再如何重視,都是緊緊圍繞把濟南城打下來作文章的。因此,要求攻城部隊打慢不符合基本的邏輯。
其三,濟南戰役成了差一點打不下去的一場戰役,攻城部隊堅持住了最後五分鐘。
濟南戰役外圍作戰打了7天之後,也就是在1948年9月23日打内城的時候,我們晚上發起的總攻,實際上并沒有攻進去。當時不少縱隊司令就覺得這場仗傷亡已經太大,沒法再打下去了。
好在這時候,攻城東集團指揮、9縱司令員聶鳳智等人堅持認為,我們傷亡大、困難多,敵人更困難、更難堅持,我們必須堅持最後五分鐘,必須把仗一氣打下去。結果是9月24日淩晨,我軍再次發起總攻。最終,濟南城被攻克。
回過頭來看,濟南戰役遠比我們想象的殘酷得多、艱難得多,甚至是差一點就打不下去的仗。
其四,濟南戰役打快了是因為多種綜合因素促成,不是想打快就能打快的。
戰争有它的偶然性和戲劇性的一面。濟南戰役最終8天能夠解決戰鬥,是因為多種綜合因素促成的。
第一個因素便是吳化文率部起義。因為這一起義共有兩萬多人,而守城總共才10餘萬人。濟南城的整體防禦體系因吳化文起義大受影響,這給王耀武帶來了極大的被動和錯亂。
第二個因素便是助攻改為主攻。原本上主攻是宋時輪指揮的西集團,助攻是聶鳳智指揮的東集團。東集團的骨幹部隊是第9縱隊。該縱主要是由山東子弟兵組成。在家門口打仗,打助攻有點說不過去。所以,聶風智在傳達命令時便私自把助攻改為主攻。關鍵是這一傳達,大大激發了部隊的革命英雄主義。結果是聶風智的東集團打得非常勇猛漂亮。本來,王耀武判斷西面是主攻,他的判斷原本也是正确的。結果東集團這樣一頓猛攻,搞得王耀武也判斷不出到底哪是主攻哪是助攻了。這一錯亂,無疑對加速濟南戰役整個進程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其五,粟裕本人非但沒有要求慢打,而是在戰役進程中要求快打。
粟裕本人對濟南戰役打快打慢持什麼觀點,這一點是至為重要的。因為軍委命令具體攻城由許世友負責,粟裕負責華野全軍指揮。所以粟裕在戰役期間更多關注的是打援方向。但即使這樣,粟裕在戰役期間還是發出過一些指令。
比如,9月20日早晨,粟裕便給西集團指揮宋時輪發電,要求他乘吳化文戰場起義,加快向商埠和内城的攻擊。透過這份命令,顯然粟裕不是要求打慢,而是要求打快。
同樣是在這一天,粟裕還發過這樣一道指令:讓本來參加打援的葉飛的1縱,加入到濟南的攻城之中。同樣,粟裕的這道命令,當然也是通過葉飛縱隊加入攻城,希望盡快把濟南城打下來,以防生出事端和不測。後來,粟裕經過審慎考慮,特别是吳化文率部起義,濟南攻城兵力夠用,最後他又于當天晚上把這一道命令撤回。
綜上分析,我們不難得出:濟南戰役打快了,許世友隻注重戰術,不從戰略上着眼,導緻攻城太快,影響粟裕最終打援,這一說法是不成立的。至于坊間傳說的因攻城打快問題,影響了許世友和粟裕之間的關系,甚至這種不和的關系還被放大和扭曲,這些都是不成立的,也是不可取的。
主要參考文獻:《毛澤東軍事文集》《濟南戰役》
上一篇
吳老師講通經湯(一)
下一篇
大禹酒泉治水的傳說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