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新高考文言文翻譯專項指導

[考情診斷]

文言文翻譯,要遵循“留、換、補、删、調”的原則。

一定要直譯,一般不允許意譯,要字字落實,忠實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個字都落實為現代漢語的解釋,同時注意平時學習過程中強調的重點實詞、重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語、詞類活用、重點句式、特殊語氣在句中有沒有體現,這些是重點的得分點,需要将特征翻譯出來。

②翻譯個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漢語中常用的單音節詞換成現代漢語中常見的雙音節詞。人名地名等專用名詞不要翻譯,無須自作聰明。

③再将這些字連成句,要求符合現代人說話習慣——“達” 。

④連字成句時注意盡量多就少改,該補的一定要補出來,該調整順序的也要落實,使一句話完整通順。

⑤個别字詞實在無法說通,試試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操作時建議要打草稿,由于文言句語言障礙較大,難以一錘定音,如果一下子寫在試卷上,然後再改,造成卷面邋遢,給人的第一印象就差。

根據往年的評分标準,抓住關鍵詞語的翻譯十分重要,因為評分時關鍵詞語是主要得分點。

在翻譯時要估計出哪些是關鍵詞語,一般是決定句義的謂語動詞,千萬不能讓它們糊弄過去。

[類題舉隅]

2023高考甲卷

(1)泫然流涕曰:“過是,雖欲竭力,複可得乎?”

翻譯:流着眼淚說:“過了這一次,即使想盡力,還可能嗎?”

(2)纮至邑,不複他察,第以所聞薦之。

翻譯:楊纮到了縣裡,就不再考察其他方面,隻憑借所聽到的情況舉薦他。

2023高考乙卷

(1)此若反國,必誅無禮,則曹其首也。

翻譯:這人如果返回晉國,一定會責罰對他無禮的人,那麼曹國就是第一個了。

(2)盛黃金于壺,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遺公子。

翻譯:把黃金盛在壺裡,用飯食裝滿,把玉璧放在上面,夜晚派人送給公子重耳。

2023全國新高考Ⅰ卷

(1)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先之。

翻譯:我的群臣沒有不對我有驕傲輕慢之意的,隻有高赫沒有失去君臣間的禮節,因此把他放在前面。

(2)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

翻譯:請允許我大體說說一隅之見,先生您細察一下它是否真實。

2023全國新高考Ⅱ卷

(1)請君少卻,令将士得周旋,仆與諸君緩辔而觀之,不亦樂乎!

翻譯:請您稍稍後退,讓将士們得以展開戰鬥,我與各位騎馬慢行觀戰,不是很愉快嗎!

(2)古人臨陣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變之法乎?

翻譯:古人臨陣時出奇兵,攻擊敵人意想不到之處,這是變化的方法嗎?

2022全國新高考Ⅰ卷《戰國策》

(1)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千裡而以助魏,且奈何?

翻譯:我國已連續兩年收成不好,如今又要行軍幾千裡去援助魏國,将怎麼辦呢?

(2)燕不救魏,魏王折節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

翻譯:燕國不援救魏國,魏王會屈辱節操,割讓土地,把魏國一半送給秦國,秦國一定會撤兵離開。(句意2分;折節、去各1分)

2022全國新高考Ⅱ卷《後漢書·吳漢列傳》

(1)禹曰:“吳漢可。禹數與語,其人勇鸷有智謀,諸将鮮能及者。”

翻譯:鄧禹說:“吳漢可以,我屢次與他交談,那人勇猛(勇敢兇猛)而有智謀,衆将少有能趕得上的。

(2)吳漢嘗出征,妻子在後買田業。漢還,讓之曰:“軍師在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

翻譯:吳漢回來,責備他們說:“軍隊出征在外,官兵們用度不足,為什麼多買田地房産呢?”

2022全國甲卷《戰國策·秦策》

(1)楚王不聽,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

翻譯:楚王不聽從,說:“我的事辦好了!你還是閉嘴不言,等待我的好事吧。”

(2)張儀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曰:“從某至某,廣從六裡。”

翻譯:張儀知道楚國與齊國斷了交,于是出來接見使者說:“從某地到某地,縱橫六裡。”

2022全國乙卷《說苑·貴德》

(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将奈其士衆何?

翻譯:武王戰勝了殷商,召見太公而問道:“将如何對待(處置)他們的官員和民衆呢?”

(2)“今請求老弱之不養,鳏寡之不室者,論而供秩焉。”景公曰:“諾。”于是老弱有養,鳏寡有室。

翻譯:現在請讓我尋找老弱(年老體弱)而無人供養的人,還有年老喪夫喪妻(喪失配偶)而沒有家室(成家)的人,評定(按照)等級供給(提供)生活用度(費用)。

2021新高考Ⅰ卷《資治通鑒》

(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試賂之。

翻譯:皇上擔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賄賂的,暗地派身邊人賄賂官員做試探。

(2)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

翻譯:君主厭惡聽到自己的過錯,忠臣就會變為佞臣;君主喜愛聽到正直的言論,佞臣就會變成忠臣。

2021全國新高考Ⅱ卷《晉書·祖逖傳》

(1)(後趙王石勒)因與逖書,求通使及互市。逖不報書,而聽其互市,收利十倍。

翻譯:祖逖沒有回信,但聽任雙方互通貿易,獲取十倍的利益。

(2)知大功不遂,感激發病。九月,卒于雍丘。

翻譯:知道大功不能完成,感慨激憤因而生病。

2021全國甲卷《宋史紀事本末》

(1)契丹遂駐兵陽城澱,号二十萬,每縱遊騎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無鬥志。

翻譯:常常縱使遊動騎兵搶劫掠奪,稍稍失利就撒退,來回遊蕩沒有鬥志。

(2)帝曰:“所言歸地事極無名,若必邀求,朕當決戰!若欲貨财,漢以玉帛賜單于,有故事,宜許之。”

翻譯:如果想要錢物,漢朝曾拿玉帛賜給匈奴單于,有先例,可以答應他們。

2021全國乙卷《通鑒紀事本末》

(1)對曰:“……陛下忿選人之多詐,故欲殺之,而既知其不可,複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翻譯:但已經知道了不能這樣做,再依法裁決,這是忍下了小的憤怒卻保全了大信用啊。

(2)皆令門下覆視,有據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

翻譯:全讓門下省複核驗視,有依據法律應判死刑但情由值得憐憫的,記錄情狀上報朝廷。

[方法點撥]

2024年高考備考——規範文言翻譯步驟,突破翻譯障礙點

文言翻譯基本方法:拆分保留删餘換今套固調倒補省轉喻代

常見采分點:

1.一詞多義

1.特殊句式

a判斷句

2.古今異義

b被動句

3.通假

c省略句

4.活用

d倒裝句:賓語前置

定語後置

介詞結構後置

主謂倒裝

5.偏義複詞

6.常見虛詞

2.固定結構

文言翻譯步驟

第一步:默讀翻譯句子,初步理解句子大意。

第二步:運用組詞法,把單音詞換成雙音詞,進行字字對譯。

第三步:仔細琢磨不會的字詞,以疏通文意。注意要符合語境和事理邏輯。

1.弄清成分及詞性。

2.根據對稱結構翻譯。

3.根據語境适當猜測。

4.根據字形适當猜測。

5.聯系教材中的句子和成語翻譯。

6.找其同音字、近音字,形近字,判斷其是否為通假字。

第四步:謄寫(寫出譯文)

第五步:查疏漏(得分點是否翻譯到位,有無錯别字或病句)

[答題技巧]

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傾向性。詳知譯句上下文的含義。逐字對應翻譯,做好換、留、删、補、調。抓住句子中關鍵字詞翻譯,要與上下文對應,這些字詞是得分點。注意詞類活用、倒裝、通假、偏義複詞。複雜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幹,注意句間關系,注意特殊句式。意譯詞語根據上下文推導,不拘泥于原文結構,由實到虛。組合成句子,前後通順。

一、文言文翻譯的要求

翻譯文言文要做到信、達、雅三個字。信是指譯文要準确無誤,就是要使譯文忠于原文,如實地、恰當地運用現代漢語把原文翻譯出來。達是指譯文要通順暢達,就是要使譯文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及用語習慣,字通句順,沒有語病。雅就是指譯文要優美自然,就是要使譯文生動、形象,完美地表達原文的寫作風格。

二、文言文翻譯的原則

在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翻譯時,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隻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對号入座。翻譯時,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的現代漢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如果直譯後語意不暢,還應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使句意盡量達到完美。

三、文言文翻譯的失誤形式

(一)不需翻譯的強行翻譯

在文言文中凡是國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譯時,可以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不用翻譯,因為這些詞一般都無法與現代漢語對譯。

如: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譯成:晉國侯王和秦國霸主包圍鄭國,因為鄭國對晉國無禮。

(二)以今義當古義

有的詞語随着社會的發展,意義已經變化了,有的詞義廣大,有的詞義縮小,有的詞義轉移,有的詞感情色彩變化,有的名稱說法改變。因此,要根據原文的語境确定詞義,且不可以今義當古義。下面幾例翻譯均是不妥的。

1、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西門豹治邺》譯成:這個女子品質不好,應該再找個品質好的女子。

2、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蘇武傳》譯成:使者聽了很高興,按照常惠說的來辭讓單于。

3、(虎)斷其喉,盡其肉,乃去。譯成:老虎咬斷驢子的喉嚨,吃完驢子的肉,才到樹林中去。

4、先帝不以臣卑鄙。譯成:先帝(劉備)不認為我卑鄙無恥。

這四句翻譯均犯了以今義譯古義的毛病。

例1的好屬于詞義擴大。在古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現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質,對人、對事、對物都可以修飾限制。譯句應改成這個女子長得不漂亮。

例2的讓屬于詞義縮小,在古代漢語中既可以表辭讓、謙讓之意,又可表責備之意,而現在隻用于辭讓、謙讓的意思。譯句中的辭讓應改為責備。

例3的去是詞義轉移,由古義離開某地的意思,後來轉移為到某地去。意義完全相反。譯句中的才到樹林中去,應改為才離開。

例4的卑鄙屬于感情色彩變化。在古代這個詞是中性詞,指地位低下,見識淺陋。現在是貶義詞,指人的行為或品質惡劣。譯句中的以今義當古義,應改為古義。

(三)該譯的詞沒有譯出來

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上卿。譯成:以蔺相如的功勞大,拜他為上卿。

譯句沒有把以譯出來,應當譯成因為,也沒有把拜譯出來,應當譯成任命才算正确。

(四)詞語翻譯得不恰當

例如: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譯成:不愛惜珍珠寶器肥田沃土。

譯句中把愛譯成愛惜不當,愛有愛惜之意,但在這個句子中是吝啬的意思。

(五)該删除的詞語仍然保留

例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譯成:從師學習的風尚也已經很久不存在了。

譯句中沒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錯誤。其實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語氣助詞,起到舒緩語氣的作用,沒有實在意義。在翻譯時,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隻表示停頓、湊足音節,或者起語氣作用的助詞,或者起連接作用的虛詞,它們沒有實在的意義,雖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譯時,因為沒有相當的詞可以用來表示它,應該删除不譯。比如表示判斷的者和也或者也者也,在翻譯時應該從譯句中去掉,并在适當的地方加上判斷詞是。

(六)省略成分沒有譯出

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沒有必要翻譯出來,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須翻譯出來語意才完全。

(七)該增添的内容沒有增添

在翻譯時,有時為了文句符合現代漢語習慣,必須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當,如:今劉表新亡,二子不協。譯成:現在劉表剛剛死亡,兩兒子不團結。

在數詞兩後邊加上量詞個,語氣才顯得流暢。再如: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譯成:因此,先主劉備就去拜訪諸葛亮,總共去了三(次),才見到他。譯句中在數詞三後加上量詞次字。

(八)無中生有地增添内容

一般說來,文言文翻譯必須要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據個人的好惡增添一些内容,以至違背原文的意思。否則,就會造成失誤,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譯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潔,學有專長,樂于助人并且可以當我老師的人在裡面。

譯句中的品行高潔、學有專長,樂于助人的人原句中沒有這個内容,是翻譯者随意加進去的,應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

(九)應當譯出的意思卻遺漏了,沒有把全句的意思說出來,隻說出了一部分意思。

例如: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譯成:孔子說:學習後要複習,不也是很高興的事嗎?

譯句把時的意思漏掉了,應該在複習前加上按時二字,才是意思完整的譯句。

(十)譯句不符合現代漢語語法規則

在古代漢語中,有一種倒裝句,這種句子在翻譯時,一般說來,要恢複成現代漢語的正常句式。

[知識梳理]

附:文言句式

固定句式

1.“所以”

在文言文裡,“所以”是兩個詞,其中,“所”是特殊指示代詞,作介詞“以”的前置賓語,表示動作行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産生的原因。由于介詞“以”具有表原因、憑借等功能,因此,“所以”這個凝固結構大緻有兩種情形。

其一,“以”字當“因為”講,“所以”相當于“……的原因”、“……的緣故”,用來表示原因。

其二,“以”字當“拿”、“用”或“憑借”講,“所以”相當于“……的辦法”或“用來……的”,用來表示手段、方法、根據、工具等。如:

2.“……有所……”“……無所……”

譯:有……的(人、事、物);沒有……的(人、事、物)。

3.何所

表疑問的固定結構。是“所……者為何”的移位和壓縮,可譯為“……的(人、事、物)是誰(什麼)”。

4.“……之謂也”“其……之謂也”

此句式中的“之”為賓語前置的标志,“……之謂也”翻譯為“說的就是……啊”,“其……之謂”中“其”表推斷,翻譯為“大概說的就是……吧?”。

5.“……有以……”“……無以……”

譯為“有什麼可拿來”或“有用來……的(辦法)”,“沒有什麼可拿來”或“沒有用來……的(辦法)”。

6.“得無……乎”

譯為“該不會(莫非、隻怕、恐怕)……吧”。另外,“得無”中的“無”有時還換成“微”或“非”,構成“得微……乎”或“得非……欤”的格式,其意義也不變。

7.“無乃……乎”

譯為:“恐怕(隻怕、大概)……吧”。有時“無乃……乎”中的“無”字換成“毋”字,成為“毋乃……乎”的形式,其意義不變。

8.“不亦……乎”

譯為:“不是(不也是)……嗎?”“難道不是(不也是)……嗎?”

9.“何(奚、惡、安)……為”“何以……為”

譯為:“要(拿、用)……做(幹)什麼呢”或譯為“怎麼、哪裡(為什麼)用得着……呢”。

10.“何乃……”

譯為:為什麼竟……

11.“如何(若何)”“奈何”,

譯為:“怎”“怎麼辦”“怎麼樣”或“怎麼對付”等。

12.“何……之有”

表示反問,是“有何”的倒裝。“之”是助詞,賓語前置的标志。“何……之有”譯為“有什麼……呢”或“有什麼……的呢”。

13.“唯……是……”

表示動作對象的單一性和強調的賓語,往往用“唯……是……”的格式,可将副詞“唯”譯成“隻”“隻是”或者“一定”,而助詞“是”是賓語前置的标志,不譯。如現代漢語成語中的唯利是圖、唯你是問、唯才是舉等等。

14.獨……乎

譯為:難道……

15.……庶幾……欤?

表示揣測,可譯為“……或許(大概,差不多)……吧?”

16.顧……哉?

譯為:“難道……嗎?”

17.“庸……乎”“其庸……乎”

表疑問,相當于現代漢語“哪裡(怎麼)……呢?”

18.……抑(抑或)……

表示選擇,相當于“還是”、“或是”。

19.其……其……?

表示選擇,可譯為“是……還是……?”

20.“……孰與……”“與……孰……”

“孰”字,作疑問代詞為常見的現象,用“哪”或“哪個”對譯,“孰”字之前如有表示人或事物的詞語,而這個先行詞是表示“孰”字所代的範圍的,這時,“孰”字就有從中“選擇其一”的意思,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哪一個”或“哪一件”,一般對譯為“…………比……怎麼樣”或“……跟(與)……比誰(哪一個)……”。

[例題分析]

1.成平二年,夏,詠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屬歲歉,民多私鬻鹽以自給。捕獲犯者數百人,詠悉寬其罰而遣之。官屬請曰:“不痛繩之,恐無以禁。”詠曰:“錢塘十萬家,饑者八九,苟不以鹽自活,一旦蜂聚為盜,則為患深矣。俟秋成,當仍舊法。”五年,真宗以詠前在蜀治行優異,複命知益州。會遣謝濤巡撫西蜀,上因令傳谕詠曰:“得卿在蜀,朕無西顧之憂矣。”詠與青州傅霖少同學。霖隐不仕。詠既顯,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來谒,阍吏白傅霖請見,詠責之曰:“傅先生天下賢士,吾尚不得為友,汝何人,敢名之!”

(選自《宋史·張詠傳》,有删節)

(1)苟不以鹽自活,一旦蜂聚為盜,則為患深矣。

理清上下文語境,弄清語段大緻意思。

a.語段大意

b.落實得分點

第一步:切分(可以在原句中用“/”隔開),弄清成分及詞性。以動詞為分界線,劃定語法成分(主謂賓定狀補)。

猜測得分點:苟/不/以/鹽/自/活,一旦/蜂/聚/為/盜,則/為/患/深/矣。

詞:自活、蜂聚特殊句式:“自活”為“活自”賓語前置句

第二步:運用組詞法,把單音詞換成雙音詞,進行字字對譯。

第三步:無法用組詞法進行字字對譯,聯系上下文及詞性仔細琢磨,以疏通文意,符合語境和事理邏輯。

第四步:謄寫(寫出譯文)

第五步:查疏漏(得分點是否翻譯到位,有無錯别字或病句)

譯文:如果不靠販賣私鹽養活自己,一旦像蜜蜂一樣聚集在一起做盜賊,那麼成為禍患就嚴重了。

(2)傅先生天下賢士,吾尚不得為友,汝何人,敢名之!

a.審語境

b.落實得分點

第一步:切分(可以在原句中用“/”隔開),弄清成分及詞性。以動詞為分界線,劃定語法成分(主謂賓定狀補)。

猜測得分點傅先生/天下/賢/士,吾/尚/不/得/為/友,汝/何/人,敢/名/之!

關鍵詞語:尚、名、為、名特殊句式:判斷句

第二步:運用組詞法,把單音詞換成雙音詞,進行字字對譯。

第三步:無法用組詞法進行字字對譯,聯系上下文及詞性仔細琢磨,以疏通文意,符合語境和事理邏輯。

第四步:謄寫(寫譯文)

第五步:查疏漏(得分點是否翻譯到位,有無錯别字或病句)

譯文:傅先生是天下很有才德的人,我尚且不能和他成為朋友,你是什麼人,竟敢直呼他的名字!

2.有行,至貧至賤可以進之;無行,至富至貴不可親之。何也?有行之人,綱紀森然,動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雖貧乏不以為不足,無故與之猶不受,況妄謀乎!忠孝仁義,睦于家,藹于鄉,不以害遺于人,斷無後殃。無行之人,谲佞殘妒,塞于胸間,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貪涎滿吻,并包之心熾然,使得時則以勢劫之矣,雖死且有謀,馀孽猶毒于人,必難終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孫,遺善為闾裡傳;卿相無行,亡身、亡家、亡國、亡天下,遺臭為後世笑。敢斷之曰:無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損我者也,實益我者也。(選自《鄭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1)有行之人,綱紀森然,動皆法度。

a.審語境

b.落實得分點

第一步:切分(可以在原句中用“/”隔開),弄清成分及詞性。以動詞為分界線,劃定語法成分(主謂賓定狀補)。

猜測得分點

關鍵詞語:森然、動、法度特殊句式:

第二步:運用組詞法,把單音詞換成雙音詞,進行字字對譯。

第三步:無法用組詞法進行字字對譯,聯系上下文及詞性仔細琢磨,以疏通文意,符合語境和事理邏輯。

第四步:謄寫(寫譯文)

第五步:查疏漏(得分點是否翻譯到位,有無錯别字或病句)

譯文:有品行的人,綱常法紀嚴明,一舉一動都符合法令制度

(2)雖貧乏不以為不足,無故與之猶不受,況妄謀乎!a.審語境b.落實得分點

第一步:切分(可以在原句中用“/”隔開),弄清成分及詞性。以動詞為分界線,劃定語法成分(主謂賓定狀補)。

猜測得分點

關鍵詞語:雖、與、妄特殊句式:

第二步:運用組詞法,把單音詞換成雙音詞,進行字字對譯。

第三步:無法用組詞法進行字字對譯,聯系上下文及詞性仔細琢磨,以疏通文意,符合語境和事理邏輯。

第四步:謄寫(寫譯文)

第五步:查疏漏(得分點是否翻譯到位,有無錯别字或病句)

譯文:即使貧困也不認為不富足,無緣無故給他東西尚且不接受,何況是用不正當手段去謀取呢!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