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佛教道教中的學識(二)

前一講說到了寺、院、殿(堂)、庵。今天說一說宮、觀、廟。

宮:“宮”本泛指房屋,秦漢以後專指帝王所居住的房屋宮原指有套間的房子,後來發展為指多間建築組成的建築群,最後專指皇帝的居室,如北京故宮。宮後也可指為寺廟,後專指道教的廟宇,如北京的蹯桃宮、萬壽宮、文昌宮等。原本是居室相連相通,後來為了便于書寫,就把兩個“口”分開,進而上下重疊。在周代金文中,把代表居室的方形寫成圓形,戰國文字中又寫成三角形。大篆和小篆寫法一脈相承,都是在本來分開的兩個“口”中間加上一個短豎,使兩個“口”上下相連。新中國成立後規定“宮”為舊字形應廢棄掉,而“宮”為新字形可以使用。本義是房屋。《易·系辭下》:“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

6、觀:雲:“觀者,于上觀望也”。觀就是古代天文學家觀察星象的“天文觀察台”。史載在甘泉造“延壽觀”,以後,建“觀”迎仙蔚然成風。據傳,最早住進皇家“觀”中的道士是漢朝的汪仲都。他因治好漢元帝頑疾而被引進皇宮内的“昆明觀”。從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築稱之為“觀”。(另一說,道教始祖老子曾在陝西盩厔樓觀台講道,故後世将道教建築稱觀。

廟:這個字始見于西周金文,廟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漢代以後,廟逐漸與原始的神社(土地廟)混在一起。随着佛教的傳入,後代的佛教寺院也稱廟。現代漢語一般稱佛教寺院為寺,但也有人稱佛教寺院為廟。古時候對廟的規模有嚴格的等級限制。中說:“天子七廟,卿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太廟”是帝王的祖廟,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廟”。漢代以後,廟逐漸變成了神社(土地廟)。廟成為祭鬼神的場所,世間達賢位逝者,亦可依律建廟,如孔廟,二王廟等,皆是敬順真如,仰止賢聖,即得妙法之地,故稱廟,廟通“妙”也。還常用來敕封、追谥文人武士,如文廟——孔子廟,武廟——關羽廟等。

要說明的是:寺、院、庵、堂是佛教的場所;宮、觀、廟道教的屬地。在上古,“寺”是官署,“廟”是祖廟,“觀”是台榭,兩漢以後,它們的意義有了演變:“廟”指供奉神的一般廟宇,“寺”是供奉佛的佛教建築,“觀”是供奉仙的道教建築。寺和廟往往同時使用。越來越近義了!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