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傑出的生物學家亞·亞·柳比歇夫一生的最後十年,是在烏裡揚諾夫斯克師範學院的工作中度過的。他一生都在不停地學習,不停地進行科學研究,直至八十二歲辭世。
他掌握了法語和德語兩門外語之後,仍然不滿足,一邊從事生物學方面的工作,一邊又自學了第三門外語——英語。
他的女兒拉弗傑莉談到柳比歇夫學英語的時候說:“父親英語學得比較晚,他是用自己的方法學的。他充分利用所有的‘時間下腳料’——乘電車的時候,排隊的時候,參加無聊的會議的時候,如此等等——閱讀外文書籍。當然啦,開始的時候并不能完全看懂,這時候應該查字典,要熟悉基本的語法,這一切都是‘在過程中’做的。必須利用一切時間閱讀,閱讀,再閱讀!”
柳比歇夫本人也曾深有體會地說:“不斷積累詞彙量,一切困難就會消失。至于口語,先要能把閱讀過的内容用文字叙述出來,在寫的過程中建立起組織短句的習慣,這一步做到了,一般來說,說就很簡單了,往後會越來越簡單。”
他利用“時間下腳料”又掌握了英語。
其實不隻是學外語,無論學什麼,有耐心,能持之以恒都是學好的最重要條件之一,這個道理地球人都知道。但時間的寶貴“下腳料”卻悄悄從我們的眼皮子底下溜走了。至于方法,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學法,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文/蘇振方)
順便說,【蘇】格拉甯著《奇特的一生》(侯煥闳等譯,外國文學出版社)便是一部描寫柳比歇夫的傳記。
下一篇
天高雲淡真的好想你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