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經濟學&心理學(3)

01. 必然存在的選擇

由于稀缺是客觀存在的,人們在利用有限的資源時,就必然面對不同的資源進行選擇。例如時間有限,今晚要去健身,就不能跟朋友一起去吃飯了;金錢有限,選擇了看甄子丹的電影,就不能看其他人的電影了等等。當我們在進行選擇時,其實就是對選擇之外的人、事、物進行了歧視,或者說區别對待。這是一定會存在的,隻是平時習慣了做選擇的我們沒有刻意去注意而已,然而我們内心是希望可以做到平等對待的。既然選擇是必然存在的,那麼重要的就是如何選擇了。進行選擇之後,就要自行承擔選擇之後的後果。從經濟人角度出發,選擇時應該遵守最低成本和最大收益原則,可是現實卻是人都是非理性人,且對于成本和收益的評估從不同角度出發,以及随着時間的推移,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也是較難預估的。所以,為了相對而言做出“好”選擇,要先定位出自己的側重點,例如:是更注重選擇帶來的經濟效益,還是帶來的情感回報。以此出發,再更長遠的考慮可遇見的時間範圍内,成本和收益的變化,是否可在自己的接受範圍内。

延伸到産品經理工作中,在做産品決策時,如果設計的到引導用戶進行産品操作選擇,也要多從用戶角度考慮。去設身處地的考慮用戶希望通過産品使用獲得什麼,而不是僅僅從企業的商業利益或者部門的KPI出發,而希望用戶去更多的操作那些其實用戶本不想進行的操作。産品經理的職業責任感是很大的。

02. 由别人決定的價值

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是進行着資源互換,你的價值往往是由别人決定的。比如員工可以為企業提供勞動力、知識服務,企業可以為員工提供工作場所、社會保險、薪酬福利,兩者進行着資源互換。溝通達成一緻後,即可根據契約開始履行合同。再往大了看,某一職業的存在,是看市場是否有該類需求。無論21世紀興起的互聯網職業,還是近幾年開始走向正規的電子競技職業,都是市場随着社會發展變化而産生的需求。當市場有需要時,職業開始可以從無到有的産生,也可以從低谷到高峰的轉變,也會從神壇跌下。而決定着這一切的,都是需求的變化,需求來自社會中的每個人,來自社會的發展,來自時代變化的政策驅動。

延伸到産品經理工作中,在思考産品長遠規劃或者企業發展戰略時,需要學會往前看十年、也往後看十年,甚至更遠。了解某一行業之前的發展經曆是如何的,這些往往可以通過行業報告略知一二,關于往後看十年去預判趨勢則需要豐富的行業經驗以及各領域的知識累積,非一日之功。

03. 直覺與錯覺

丹尼爾·卡尼曼的《思考,快與慢》一書中提到一個觀點:看到熟悉的事物會帶來放松的感覺,這種認知放松會讓大腦的系統2放松對行為的控制,進而導緻系統1會更快做出決策。然而,這其實是一種誤導。在現實生活工作中,随着我們閱曆的增加,自然會對一些事物産生熟悉的感覺。在系統2比較懶惰的前提下,自然而然會遵從系統1直接做出反饋,但是如果缺少系統2的控制和思考,這種行為處事方式難免會造成決策偏差。當然類似情況下,系統1做的決策都是對的。但是為了決策的嚴謹性,當出現此類熟悉的感覺時,當你感覺心情很放松時,最好還是召喚出系統2也來思考一番,确保決策的正确性。以免久而久之,讓“我記得這樣應該是沒錯的呀”成為你的口頭禅。

延伸到産品經理工作中,在将不同的業務模型抽象成為産品模型,再将産品模型發散到業務場景的過程中,往往會産生不同業務場景之間有極高的相似度。因此容易陷入直接類比帶入的陷阱,但這些直觀感覺經常都是表面性的,并未落實到實際的業務場景細節當中。為了做出高質量決策,對業務需求更精準的把握,還是需要每次多花點功夫去精細化場景細節。

那麼我該如何做,小編在這裡給大家準備了一份100套大廠産品學習資料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