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虛詞“而”字的含義與用法
一、表承接
方法 | 示例 | 含義與解析 |
①承接的本質是先後關系,常用在兩個動詞之間,或者是兩件事之間,判斷其承接關系成立的關鍵是兩者是否存在先後關系。一般譯成“就”“然後”“從而”(譯作“從而”時,一般兼有因果之意),少數譯成“才”。 | ①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始得西山宴遊記》) | 動作間的承接。 |
②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勸學》) | 事理間的承接。 | |
②有的句子中的“而”的承接關系不是非常明确,但仔細體會,它也還是一種承接,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采用排除法,一種一種放進去理解,最合情理的一般就是正确的。 | ③窮山之高而止。(《始得西山宴遊記》) | 全句譯成“爬到山的頂峰才停止”,停止這個行為發生在爬到山頂之後,理解為修飾、轉折、并列、因果都不對。 |
二、表修飾
方法 | 示例 | 含義與解析 |
修飾的本質是“而”字前的詞語與“而”字後的詞語構成偏正關系,即它隻修飾限制中心詞,這個中心詞往往是動詞性的,而修飾部分表示這個動作發生的方式、人物的情态等。翻譯時一般譯作“地”。 | ①客喜而笑。(《赤壁賦》) | 譯為“朋友開心地笑了”。 |
②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始得西山宴遊記》) | 翻譯成“慢慢地行走,随意地遊覽”,表動作發生時人物的情态。 |
三、表轉折
方法 | 示例 | 含義與解析 |
轉折關系就是“而”字後的意思沒有順着“而”字前的意思說,翻譯成“但是”。 | ①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始得西山宴遊記》) | “而”前面說天色漸漸昏暗,天色昏暗理論上應該下山回家,但是作者說不想回,這就構成轉折關系了。 |
②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緻千裡。(《勸學》) | 譯成“借助車馬,沒有使腳步走得快,卻能到達千裡之外”。既然腳步沒有加快,正常情況就不可能到達千裡之外,但後面沒有順着前面這一層意思說,而是說到達千裡之外,所以是轉折關系。 |
四、表并列
方法 | 示例 | 含義與解析 |
并列與承接比較容易混淆,并列關系前後可以調換,而承接是先後關系不可以調換。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勸學》) | 這個“而”就是并列,第一句話隻是說明蟹有六着腳兩隻螯,至于先說二螯還是六跪,不影響蟹的形狀和功能,也不影響後面要表達的意思。 |
②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赤壁賦》) | 譯成“更何況我和你在江上打漁砍柴,以魚蝦為伴,以麋鹿為友”。這裡隻表示人與魚蝦和麋鹿為朋友,至于哪個先說哪個後說,不影響意思的表達,因此是并列關系。 | |
③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秋聲賦》) | 兩個“而”字都是承接關系,草遭遇了秋霜就色變,葉遭遇秋霜就凋零,前後是非常明顯的先後關系。 |
五、表遞進
方法 | 示例 | 含義與解析 |
遞進關系的本質就是後一層比前一層要在程度範圍等上要進一層,一般譯作“而且”“更”。 | 雖在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 “即使是最愚昧無知的人,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是明智的人呢”,連最愚昧無知的人都知道“根不固卻想要樹木茂盛”是不可能的道理,更何況聰明人呢,後一層比前一層要進一層。 |
六、表因果
方法 | 示例 | 含義與解析 |
因果關系即“而”字前是原因,後是結果,一般譯作“所以”“因而”等。 | 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六國論》) | 譯成“賄賂秦國所以國力受損,這是六國滅亡的根本原因”。 |
七、表假設
方法 | 示例 | 含義與解析 |
“而”字前後構成假設關系,一般譯作“如果”。 | 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勸學》) | 譯作“雕刻如果放棄,腐爛的木頭也不會折斷;雕刻如果不放棄,金石也可被雕刻。” |
②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 | 翻譯成“人如果連信用也沒有,不知道這個人還能辦成什麼事”。 |
答案與詳解
一、根據所學,分析并指出下面各句中的“而”字的用法。
1.冰,水為之而(表轉折)寒于水。(《勸學》)
譯句: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2.君子博學而(表遞進)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表遞進)行無過矣。(《勸學》)
譯句:君子廣博地學習并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那麼他就會智慧明達而且行為沒有過失了。
3.人非生而(表承接)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譯句: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誰能沒有疑惑?
4.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表轉折)恥學于師。(《師說》)
譯句:現在的一般人,他們才智不及聖人也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
5.愛其子,擇師而(相當于“以”,表目的)教之。(《師說》)
譯句:愛自己的孩子,選擇老師來教他。
6.小學而(表轉折)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師說》)
譯句:小的方面學習了大的卻丢了,我沒有看到他的明達。
7.群聚而(表修飾)笑之。(《師說》)
譯句:就聚在一起嘲笑他們。
8.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表轉折)不知其所止。(《赤壁賦》)
譯句:浩浩淼淼好像乘風淩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裡才會停栖。
9.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表承接)登仙。(《赤壁賦》)
譯句:飄飄搖搖好像要離開塵世飄飛而起,羽化成仙進入仙境。
10.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表修飾)歌之。(《赤壁賦》)
譯句:在這時喝酒喝得非常高興,敲着船邊唱起歌來。
11.下江陵,順流而(表修飾)東也。(《赤壁賦》)
譯句:奪得江陵,沿長江向東進軍。
12.盈虛者如彼,而(表轉折)卒莫消長也。(《赤壁賦》)
譯句:時圓時缺的就像這月,終究沒有增減。
13.耳得之而(表承接)成色,目遇之而(表承接)成色。(《赤壁賦》)
譯句:聽到便成了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
14.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表并列)吾與子之所共食。(《赤壁賦》)
譯句:這是大自然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15.覺而(表承接)起,起而(表承接)歸。(《始得西山宴遊記》)
譯句:醒來後即起來,起來後即回家。
16.到則披草而(表承接)坐,傾壺而(表承接)醉。(《始得西山宴遊記》)
譯句:一到就撥開茅草坐下,倒出壺裡的酒來盡情喝醉。
17.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态者,皆我有也,而(表轉折)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遊記》)
譯句:以為凡是這個州的山水有奇異姿态的,都為我所擁有、欣賞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異獨特。
18.攀援而(表修飾)登,箕踞而(表修飾)遨。(《始得西山宴遊記》)
譯句:我們攀援着登上山去,伸開兩腿坐下,觀賞風景。
19.悠悠乎與灏氣俱,而(表轉折)莫得其涯。(《始得西山宴遊記》)
譯句:心神無窮無盡地與天地間的大氣融合,沒有誰知道它們的邊界。
20.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表修飾)亡者,其實亦百倍。(《六國論》)
譯句:六國諸侯(賄賂秦國)所喪失的土地與戰敗所喪失的土地相比,實際也要多百倍。
21.趙嘗五戰于秦,二敗而(表并列)三勝。(《六國論》)
譯句:趙國曾經與秦國交戰五次,打了兩次敗仗,三次勝仗。
22.惜其用武而(表轉折)不終也。(《六國論》)
譯句:可惜趙國用武力抗秦而沒能堅持到底。
23.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表因果)亡,誠不得已。(《六國論》)
譯句:可以說是智謀窮竭,國勢孤立危急,戰敗了而亡國,确實是不得已的事。
24.下而(表承接或假設)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之下矣。(《六國論》)
譯句:如果憑借偌大國家,卻追随六國滅亡的前例,這就比不上六國了。
25.骊山北構而(表承接)西折,直走鹹陽。(《阿房宮賦》)
譯句:可惜趙國用武力抗秦而沒能堅持到底。
26.一日之内,一宮之間,而(表轉折)氣候不齊。(《阿房宮賦》)
譯句:一天之中,一宮之内,氣候卻不相同。
27.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表轉折)複哀後人也。(《阿房宮賦》)
譯句:如果後人哀悼他卻不把他作為鑒戒吸取教訓,也隻會使更後的人又來哀悼這後人啊。
28.二貴酋名曰“館伴”,夜則以兵圍所寓舍,而(表因果)予不得歸矣。(《<指南錄>後序》)
譯句:兩個重要頭目名義上是到賓館來陪伴,夜晚就派兵包圍我的住所,我就不能回國了。
29.以小舟涉鲸波出,無可奈何,而(表轉折)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錄>後序》)
譯句:靠了一條小船渡過驚濤駭浪,實在是沒有辦法,對于死本已置之度外了!
30.予之生也幸,而(表轉折)幸生也何為?(《<指南錄>後序》)
譯句:我能死裡逃生算是幸運了,可幸運地活下來要幹什麼呢?
31.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義而(表修飾,因果?)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記》)
譯句:(墓中的)五個人,就是當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時候,激于義憤而死于這件事的。
32.其疾病而(表修飾)死,死而(表承接)湮沒不足道者,亦已衆矣。(《五人墓碑記》)
譯句:他們因患病而死,死後埋沒不值得稱道的人,也太多了。
33.于是乘其厲聲以呵,則噪而(表修飾)相逐。(《五人墓碑記》)
譯句:這時趁着他厲聲呵罵的時候,就一齊喊叫着追趕他。
34.然五人之當刑也,意氣揚揚,呼中丞之名而(表修飾)詈之。(《五人墓碑記》)
譯句:然而,當五個人臨刑的時候,神情慷慨自若,呼喊着中丞的名字罵他,談笑着死去了。
35.大閹之亂,缙紳而(表轉折)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欤?(《五人墓碑記》)
譯句:當魏忠賢作亂的時候,做官的人能夠不改變自己志節的,偌大的國家,能有幾個人呢?
36.待聖人之出而(表承接)投缳道路,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五人墓碑記》)
譯句:直到當今的皇上即位,(魏忠賢畏罪)吊死在路上,不能不說是這五個人的功勞呀。
37.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而(表并列)又有剪發杜門。(《五人墓碑記》)
譯句:有的脫身逃走,不能被遠近各地所容納,也有剪發為僧,閉門不出。
38.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表因果,承接也通)為之記。(《五人墓碑記》)
譯句:惋惜這墓前空有一塊石碑,就為它作了這篇碑記。
39.今急而(表承接,譯作“才”)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燭之武退秦師》)
譯句:現在由于情況危急因而求您,這是我的過錯。
40.夜,缒而(表修飾)出,見秦伯。(《燭之武退秦師》)
譯句:在夜晚有人用繩子将燭之武從城樓放下去,見到秦穆公。
41.若亡鄭而(表承接)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燭之武退秦師》)
譯句: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地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
42.因人之力而(表轉折)敝之,不仁。(《燭之武退秦師》)
譯句: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
43.昔取之而有餘,今守之而(表轉折)不足,何也?(《谏太宗十思疏》)
譯句:當初取得天下時才能有餘,現在守天下就顯得才能不足,什麼原因呢?
44.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苟免而(表轉折)不懷仁,貌恭而(表轉折)不心服。(《谏太宗十思疏》)
譯句:即使用嚴酷的刑罰來督責(人們),用威風怒氣來吓唬(人們),人們最終隻求苟且免于刑罰而不懷念感激國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裡不服氣。
45.宏茲九德,簡能而(表承接)任之,擇善而(表承接)從之。(《谏太宗十思疏》)
譯句: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選好的意見而聽從它。
46.鳴琴垂拱,不言而(從語意的準确性來看,表轉折更妥當,單從句意看,表承接也可)化。(《谏太宗十思疏》)
譯句:皇上彈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說什麼,天下人就已經都有教化了。
47.其勢必不敢留君,而(表遞進)束君歸趙矣。(《廉頗蔺相如列傳》)
譯句:這種形勢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還會把您捆綁起來送回趙國。
48.秦強而(表并列)趙弱,不可不許。(《廉頗蔺相如列傳》)
譯句:秦國強,趙國弱,不能不答應它。
49.秦以城求璧而(表轉折)趙不許,曲在趙。(《廉頗蔺相如列傳》)
譯句:秦國請求用城換璧,趙國如不答應,趙國理虧.
50.城入趙而(表承接,譯作“那麼”)璧留秦。(《廉頗蔺相如列傳》)
譯句:城邑歸屬趙國了,就把寶璧留給秦國
51.今以秦之強而(表假設)先割十五者予趙,趙豈敢留璧而(表承接)得罪于大王乎?(《廉頗蔺相如列傳》)
譯句:如今憑着秦國的強大,先把十五座城邑割讓給趙國,趙國哪裡敢留下寶璧而得罪大王呢?
52.秦王與群臣相視而(表修飾)嘻。(《廉頗蔺相如列傳》)
譯句: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觑,發出苦笑之聲。
53.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而(表轉折)絕秦、趙之歡。(《廉頗蔺相如列傳》)
譯句:如今殺了相如,終歸還是得不到寶璧,反而破壞了秦趙兩國的交情。
54.卒廷見相如,畢禮而(表承接)歸之。(《廉頗蔺相如列傳》)
譯句:最終還是在殿堂上隆重地接見了相如,大禮完後讓他回了國。
55.今人有大功而(表轉折)擊之,不義也。(《鴻門宴》)
譯句:現在人家有大功(你)卻要打人家,這是不仁義的。
56.臣與将軍戮力而(表修飾)攻秦。(《鴻門宴》)
譯句:我和将軍合力攻打秦國。
57.項王按劍而(表修飾)跽。(《鴻門宴》)
譯句:項王握着劍挺起身。
58.哙拜謝,起,立而(表修飾)飲之。(《鴻門宴》)
譯句:樊哙拜謝後,起身,站着把酒喝了。
59.勞苦而(表遞進)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鴻門宴》)
譯句:這樣勞苦功高,沒有得到封侯的賞賜。
60.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表并列)輕伯夷之義者。(《秋水》)
譯句:而且我還曾聽說認為過孔丘懂得的東西太少和輕視伯夷的節義的話語。
6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表修飾)歎。(《秋水》)
譯句:于是河神方才改變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對着海神仰首慨歎。
62.邦分崩離析,而(表轉折)不能守也;而(譯為“反而”,兼有轉折和遞進之意)謀動幹戈于邦内。(《季氏将伐颛臾》)
譯句:國家支離破碎,卻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國境以内使用武力。我
63.棄甲曳兵而(表修飾)走,或百步而(表承接)後止。(《寡人之于國也》)
譯句:戰敗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後停下來。
64.然而(表轉折)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國也》)
譯句:做到了這些卻不能統一天下稱王的還從未有過。
二、選擇題
1.B【解析】
選項 | 答案 | 例句 | 譯句 |
正确項 | B | 臂非加長也,而(連詞,表轉折)見者遠。 | 手臂并沒有加長,可是遠處的人卻能看見。 |
君子博學而(連詞,表遞進)日參省乎己。 | 君子廣博地學習并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 | ||
錯誤項 | A | 自其不變者而(連詞,表修飾)觀之。 | 從事物易變的一面看來。 |
施施而行,漫漫而(連詞,表修飾)遊。 | 就慢慢地行走,無拘束地遊玩。 | ||
C | 蟹六跪而(連詞,表并列)二螯。 | 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 | |
侶魚蝦而(連詞,表并列)友麋鹿。 | 與魚蝦作伴,與麋鹿為友。 | ||
D | 披草而(連詞,表承接)坐,傾壺而醉。 | 就分開草坐下,倒盡壺中酒,一醉方休。 | |
正襟危坐,而(連詞,表承接)問客曰。 | 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問道。 |
2.D【解析】
選項 | 答案 | 例句 | 譯句 |
正确項 | D | 至無所見而(連詞,表轉折)猶不欲歸。 | 直到看不見什麼了還不想返回。 |
逝者如斯,而(連詞,表轉折)未嘗往也。 | 不斷流逝的就像這江水,其實并沒有真正逝去。 | ||
錯誤項 | A | 青,取之于藍而(連詞,表轉折)青于藍。 | 靛青,是從藍草裡提取的,然而卻比藍草的顔色更青。 |
窮山之高而(連詞,表條件,才)止。 | 一直到山頂才停下 | ||
B | 锲而(連詞,表假設)舍之,朽木不折。 | (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麼)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 | |
倚歌而(連詞,表修飾)和之。 | 配着節奏為歌聲伴和。 | ||
C | 覺而起,起而(連詞,表承接)歸。 | 睡醒了就起來,起來了就回家。 | |
攀援而登,箕踞而(連詞,表修飾)遨。 | (我們随後)攀援登上山頂,随意坐下觀賞。 |
3.C【解析】
選項 | 答案 | 例句 | 譯句 | |
正确項 | C | 缇騎按劍而(表修飾關系)前。 | 差役們按着劍柄上前。 | |
夜,缒而(連詞,表修飾)出。 | 在夜晚有人用繩子将燭之武從城樓放下去。 | |||
錯誤項 | A | 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表因果關系)得者。 | 比較秦國受賄賂所得到的土地與戰勝别國所得到的土地。 | |
故不戰而(可是,表示轉折)強弱勝負已判矣。 | 所以用不着戰争,誰強誰弱,誰勝誰負就已經決定了。 | |||
B | 二敗而(表并列關系)三勝。 | 打了兩次敗仗,三次勝仗。 | ||
缙紳而(表轉折關系)能不易其志者。 | 卻能夠不改變自己志節的做官的人。 | |||
D | 今急而(連詞,才,表順承)求子。 | 現在由于情況危急才求您。 | ||
因人之力而(連詞,表轉折)敝之。 |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 |
4.C【解析】
選項 | 答案 | 例句 | 譯句 |
正确項 | C | 漁父莞爾而(修飾)笑。 | 漁父聽了,微微一笑。 |
處涸轍而(卻)相歡。 | 即使身處于幹涸的主轍中,卻也是歡樂無比。 | ||
錯誤項 | A | 漁父見而(承接)問之曰。 | 漁父見了向他問道。 |
何不淈其泥而(承接)揚其波。 | 何不攪渾泥水揚起濁波。 | ||
B | 何不餔其糟而(并列)歠其醨? | 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 | |
天柱高而(并列)北辰遠。 | 天柱高不可攀,北方的北鬥星多麼遙遠。 | ||
D | 而(卻)用流俗人之言。 | 卻追随了世俗之人的意見。 | |
古者富貴而(卻)名摩滅。 | 古時候雖富貴但名字磨滅不傳的人。 |
5.D【解析】
選項 | 答案 | 例句 | 譯句 |
正确項 | D | 鼓枻而(修飾)去。 | 搖起船槳動身離去。 |
化而(承接)為鳥。 | 鲲變化成為鳥。 | ||
錯誤項 | A | 搖尾而(修飾)求食。 | 就隻得搖着尾巴乞求食物。 |
怒而(修飾)飛。 | 當它振動翅膀奮起直飛的時候。 | ||
B | 蓋文王拘而(卻)演《周易》。 | 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擴寫《周易》。 | |
酌貪泉而(卻)覺爽。 | 即使喝了貪泉的水,卻仍覺着神清氣爽。 | ||
C | 抟扶搖而(修飾)上者九萬裡。 | 環繞着旋風飛上了九萬裡的高空。 | |
我騰躍而(修飾)上。 | 我一跳就飛起來。 |
6.A【解析】
選項 | 答案 | 例句 | 譯句 |
正确項 | A | 爽籁發而(承接)清風生。 | 排箫的音響引來的徐徐清風。 |
鄙陋沒世而(承接)文采不表于後也。 | 如果平平庸庸地死了,文章就不能在後世顯露。 | ||
錯誤項 | B | 懷帝阍而(卻)不見。 | 懷念着君王的宮門,但卻不被召見。 |
我決起而(修飾)飛。 | 我們奮力而飛。 | ||
C | 地勢極而(并列)南溟深。 | 南方的陸地已到盡頭,大海深不可測。 | |
而(卻)宋榮子猶然笑之。 | 而宋榮子對這種人卻加以嘲笑。 | ||
D | 纖歌凝而(承接)白雲遏。 | 柔緩的歌聲吸引住飄動的白雲。 | |
水淺而(并列)舟大也。 | 這是水淺而船大的原因。 |
7.B【解析】
選項 | 答案 | 例句 | 譯句 |
正确項 | B | 而(并列\遞進)征一國者。 | 能力能夠取得全國信任的。 |
夫列子禦風而(修飾)行。 | 列子乘風而行。 | ||
錯誤項 | A | 煙光凝而(并列)暮山紫。 | 天空凝結着淡淡的雲煙,暮霭中山巒呈現一片紫色。 |
而(并列)禦六氣之辯。 | 駕馭着六氣的變化。 | ||
C | 旬有五日而(承接)後反。 | 十五天以後返回。 | |
而(承接)後乃今培風。 | 這時候才憑借着風力。 | ||
D | 而(承接)控于地而已矣。 | 接着就落在地上。 | |
背負青天而(承接)莫之夭阏者。 | 背負着青天,而沒有什麼力量能阻擋它了。 |
8.B【解析】
選項 | 答案 | 例句 | 譯句 |
正确項 | B | 奚以之九萬裡而(承接)南為。 | 何必要飛九萬裡到南海去呢? |
三餐而(承接)反。 | 需準備一日之糧就回來。 | ||
錯誤項 | A | 潦水盡而(并列)寒潭清。 | 雨後的積水消盡,寒涼的潭水清澈。 |
不過數仞而(承接)下。 | 不過數丈高就落下來。 | ||
C | 窮睇眄于(向)中天。 | 向天空中極目遠眺。 | |
遊于(在)江潭。 | 遊蕩于江邊。 | ||
D | 屈賈誼于(在)長沙。 | 使賈誼這樣有才華的人屈居于長沙。 | |
聖人不凝滞于(被)物。 | 聖人不被外物所束縛。 |
9.C【解析】
選項 | 答案 | 例句 | 譯句 |
正确項 | C | 寡人之(取獨)于國也。 | 我對于國家。 |
也。 | 我對于國家。 |
無如寡人之(取獨)用心者。 | 沒有像我這樣用心的。 | ||
錯誤項 | A | 棄甲曳兵而(修飾)走。 | 戰敗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
或百步而(承接)後止。 | 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後停下來。 | ||
B | 季氏将有事于(對)颛臾。 | 季孫氏要對颛臾用兵。 | |
龜玉毀于(在)椟中。 | (占蔔用的)龜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裡被毀壞。 | ||
D | 以(用)爾車來。 | 你用車來迎娶。 | |
以(把)我賄遷。 | 我帶上嫁妝嫁給你。 |
10.B【解析】
選項 | 答案 | 例句 | 譯句 |
正确項 | B | 季氏将有事于(對)颛臾。 | 季孫氏要對颛臾用兵。 |
龜玉毀于(在)椟中。 | (占蔔用的)龜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裡被毀壞。 | ||
錯誤項 | A | 危而(轉折)不持。 | 果盲人搖晃着要倒下卻不去扶持。 |
颠而(轉折)不扶。 | 顫顫巍巍将要跌倒卻不去攙扶。 | ||
C | 固而(并列)近于費。 | 如今颛臾城牆堅固而且靠近季孫氏的封地。 | |
不患寡而(并列)患不均。 | 不擔心财富不多,隻是擔心财富分配不均勻。 | ||
D | 不在颛臾而(并列)在蕭牆之内也。 | 不在颛臾,而是在魯國内部。 | |
不患貧而(并列)患不安。 | 不擔憂人(東西)少而擔憂社會不安定。 |
11.D【解析】
選項 | 答案 | 例句 | 譯句 |
正确項 | D | 猥以(憑借)微賤。 | 像我這樣出身微賤地位卑下的人。 |
臣具以(用)表聞。 | 我将以上苦衷上表報告。 | ||
錯誤項 | A | 不在颛臾而(并列)在蕭牆之内也。 | 不在颛臾,而是在魯國内部。 |
不患貧而(并列)患不安。 | 不擔憂人(東西)少而擔憂社會不安定。 | ||
B | 臣以(因為)險釁。 | 我因命運不好。 | |
臣以(因為)供養無主。 | 臣下因為供奉贍養祖母的事無人承擔。 | ||
C | 雞栖于(在)庭。 | 雞在廳堂裡栖息。 | |
嘗居于(在)此。 | 曾經在這裡居住過。 |
12.C【解析】
選項 | 答案 | 例句 | 譯句 |
正确項 | C | 謹拜表以(來,表目的)聞。 | 恭敬地呈上此表來使陛下知道這件事。 |
以(來,表目的)當南日。 | 用來擋住南面射來的日光。 | ||
錯誤項 | A | 思垂空文以(表目的,來 )自見。 | 想到活下來從事著作來表現自己的思想。 |
能以(憑借)足音辨人。 | 能夠根據腳步聲辨别是誰。 | ||
B | 是以(“是以”固定翻譯,因此)區區不能廢遠。 | 從來就沒有停止侍奉而離開她。 | |
臣無祖母,無以(“無以”固定翻譯,沒有用來……的辦法)至今日。 | 臣下我如果沒有祖母,就沒有今天的樣子。 | ||
D | 呱呱而(修飾)泣。 | 呱呱地哭泣。 | |
客逾庖而(承接)宴。 | 客人得越過廚房去吃飯。 |
三、洪邁《容齋随筆》
1. A【解析】吝惜,舍不得。
選項 | 例句 | 譯句 |
A | 官人疑策愛也 | 那個官人懷疑陳策舍不得賣這個騾子。 |
B | 今何靳 | 現在為什麼吝啬不賣呢? |
C | 買陶器欲轉易于北方 | 他買了一批陶器,想要轉運北方交換物品。 |
D | 妻子饑寒不恤也 | 妻子兒女受饑寒,他也不顧慮了。 |
2. C【解析】
選項 | 答案 | 例句 | 譯句 |
正确項 | C | 不忍移之(它)他人。 | 不忍心把它轉移給别人。 |
以炫賈之(它)。 | 來炫耀這騾子能馱東西而賣它。 | ||
錯誤項 | A | 故為(替)公驗之。 | 所以為您驗一驗它。 |
何欺寒人為(表示反潔、疑問語氣,可譯為“呢”)? | 為什麼要欺騙貧困的人呢? | ||
B | 有質錢而(表承接)沒者。 | 有個人拿羅绮抵押借錢後死了。 | |
而(表轉折)不果行。 | 可是沒有成行。 | ||
D | 其子與(介詞,“和”“跟”)猾驵計。 | 陳策的兒子與狡猾的經紀人商量。 | |
叔卿與(動詞,給予)之。 | 曾叔卿把陶器交給他。 |
3. D【解析】不是怕北方有災荒,而是知道北方剛剛發生災荒。
4.叔卿日/不可/吾緣北方新有災荒/是故不以行/今豈宜不告以誤君乎/遂不複售/而叔卿家苦貧/妻子饑寒不恤也。(每錯3處扣1分)
5.(1)聽說您想用羅绮作女兒的陪嫁,怎麼能夠用這種東西使您憂慮呢!(“嫁”1分,“病”1分,語言通順1分)
(2)(危整)說:“你隻是想要點酒罷了,為什麼要欺騙貧困的人呢?(“何……為'1分,“寒認”1分,語言通順1分)
【譯文】
呂南公有一篇文章所寫的都是建昌南城人。一個叫陳策,曾經買騾子,買到一頭不能加鞍使用的,不忍心把它轉移給别人,讓人在野外的草房裡養着,等着它自己死掉。陳策的兒子與狡猾的經紀人商量,趁着經過這裡的官人死了馬,就磨破了騾子脊背,來炫耀這騾子能馱東西而賣它。騾子已經賣出去了,陳策聽說了,親自去追上了那個官人,把騾子不能加鞍使用的事告訴他。那個官人懷疑陳策舍不得賣這個騾子,就把騾子關起來,不讓陳策看見。陳策請求用鞍子試一試,騾子的脊骨高高的,一整天都不能加上鞍子,官人這才感謝而退回了騾子。有一個人到陳策這裡來買銀器和羅绮(疏薄有花紋的絲織品),陳策不拿給他羅绮。那個人說:“先前還看見你的庫房裡有羅绮,現在為什麼吝啬不賣呢?”陳策說:“是這樣,有個人拿羅绮抵押借錢後死了,這羅绮放置的時間很久了,絲力碎脆不耐用,聽說您想用羅绮作女兒的陪嫁,怎麼能夠用這種東西使您憂慮呢!”陳策拿來應當給他的銀器,放進很旺的炭火中,他說:“我恐怕抵押這個東西的人或許得到的不是真的銀器,所以為您驗一驗它。”有一個叫危整的,他買鮑魚,那個市場經紀人玩弄秤錘,暗中多給危整稱鮑魚。賣鮑魚的人離開,他自己留在危整身邊,請求說:“您買的僅是五斤,我已經為您秘密地加倍稱進了鮑魚,願您給我酒吃。”危整一聽很吃驚,追趕賣鮑魚的人(出去)幾裡地讓他回來,把多得的鮑魚的錢付給了他。危整又請那個市場經紀人喝好酒,說:“你隻是想要點酒罷了,為什麼要欺騙貧困的人呢?”有一個叫曾叔卿的,他買了一批陶器,想要轉運北方交換物品,可是沒有成行。有人到曾叔卿那裡要求把陶器一并賣給他,曾叔卿把陶器交給他,已經收了錢,仍然問道:“現在把這些東西運到哪裡去呢?”那個人說:“我想要效仿您先前的打算。”曾叔卿說:“不行,因為北方剛發生災荒,因此我不用這些陶器前去交換物品,現在難道不應該告知您,以緻使您受害嗎?”于是不再賣陶器給那個人。其實,曾叔卿家裡很貧苦,妻子兒女受饑寒,他也不顧慮了。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