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課标大語文
作者:新課标語文課題組 鄭鎮濠
【作文真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有人認為:“行有所止,言有所界,邊界是個體成長的保護牆,邊界感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也有人認為:“融而後通,破而後立,要敢于打破邊界、多向融合,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對此,你怎麼看?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體,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題】 本作文題屬于任務驅動型作文,命題思路類似于2021年全國高考上海卷、全國高考浙江卷。
題目以“邊界”為關鍵詞,考查考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同時也引導考生思考成長中的做人問題,也思考成長和發展中學習創新問題。總體上,本題思辨性極強,讨論話題新穎,既能幫助考生發展思維能力,也能幫助考生樹立正确的“三觀”。
【審題指導】 限制性
1.真實情境的限制。本題為任務驅動類作文。情境設置聚焦對“邊界”的讨論。題目從兩個角度界定邊界的含義:“行有所止,言有所界,邊界是個體成長的保護牆,邊界感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這是從個人修養和個體成長——做人的角度來談邊界;“融而後通,破而後立,要敢于打破邊界、多向融合,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這是從做事的角度來談邊界。兩個觀點看似對立,其實并不矛盾。考生要針對此談談自己對“邊界”的思考。
2. 典型任務的限制。本題的任務比較簡單,限制性條件不多,能給考生靈活操作的空間。引導語“對此,你怎麼看?”“此”即是題目中的兩種看法,考生不管贊同還是質疑,都不得更換情境中對“邊界”的界定。“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題目更強調考生對“邊界”的理性思考,應該寫成議論文。
3.價值判斷的限制。第一種觀點中“行有所止,言有所界”指的是“個體成長”和“個人修養”,“打破邊界、多向融合”則是指向學習創新,兩種觀點都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考生不可置疑。
開放性
1.
立意角度自由。本題任務設置開放性強,立意上也有許多操作的空間。在立意時,考生可以從三個維度出發: 其一是贊成邊界感,如立意為:“行有所止,言有所界”“邊界感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守好邊界,健康成長”; 其二是贊成打破邊界,如立意為:“莫讓邊界成為發展的束縛”“融通發展,創造價值”“融而後通,破而後立”; 其三,綜合立意,即結合觀點一與觀點二,辯證看待“邊界”,如立意為“做人守住邊界,做事要打破邊界”。
2.聯想是開放的。本題聯想的層面非常多。就觀點一,對于個人修養和個人成長而言,要有“邊界意識”,即“規則意識”,在公共場合要規範言行、尊重他人;要保持人與人之間、人與法規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合理邊界;就觀點二,不管是個人學習還是國家發展,都要敢于打破邊界(壁壘),融合發展。比如世界有了互聯網,中國有“互聯網+”。
【參考立意】
切題立意: 1.守好邊界,健康成長。 2.邊界感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 3.樹立邊界感,遵守規則。 4.行有所止,言有所界。 5. 多向融合,創造更大價值。 6.打破邊界,融合發展。 7.融而後通,破而後立。 8.做人守住邊界,做事要打破邊界。 ……
【偏題立意】 1.莫讓世俗成約束。(偷換關鍵詞。) 2.邊界感。(泛泛而談,走向話題。) ……
【範文展示】
邊界感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 邊界感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我們都應守住邊界。 每個人需要有自我的邊界意識,即使父母和孩子之間,也是有邊界的。親情不是占有,而是彼此尊重。父母要給孩子成長空間,讓孩子學會成長與獨立,不要打着愛與關心的名号幹涉孩子的生活。
尼采曾說:“要清楚自己人生的劇本:不是父母的續集,不是子女的前傳,更不是朋友的外傳。”足見自我邊界對框定自我的重要性,如若沒有自我的邊界,沒有自我認定的價值觀和原則,那麼便如孔子口中的“鄉願”一般,成為道德之賊,無思想無立場,與爛泥無異。(引用尼采的話談自我“邊界”意識。) 邊界感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我們都應守住邊界。
人與人之間亦有邊界。每個人擁有自我的邊界之後,
人與人之間也必定出現界線,而這樣的邊界往往是個人的底線,神聖不可侵犯,如國界一般。如果缺乏邊界的意識,随意踐踏自我與他人邊界,哪怕你是皇帝,也要懂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否則,即使你金城千裡,一樣叫你身死人手,為天下笑。粉絲追星原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若是分寸感和邊界感的缺失,便會在追星的途中迷失自己,越活越逼仄。
恰如胡适所言:“你不能做我的詩,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引用胡适的話談人與人之間應有“邊界”意識。) 不僅要守住人與人之間的邊界,還要守住人與法規間的邊界。 走路行車要遵守法規,比如不能闖紅燈、酒駕、無證駕駛……隻要你越了界,自然有法律來懲罰你,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亂扔垃圾,也會觸犯了法律的邊界,上海已經出台了史上最嚴的垃圾分類處理規定;公民要依法納稅,範冰冰不依法納稅被巨額罰款;公職人員不可以公車私用,更不可以權謀私,工作日不可中午飲酒;疫情時代,人與人之間有三米的距離,倘若帶着病毒亂跑,監獄的大門就向你敞開。即使網絡世界也不是法外之地,也是有分寸感和邊界感的,網絡自由應以守法為前提。(探讨人與法規之間的“邊界”。) 人與自然之間也是有邊界的。(探讨人與自然之間的“邊界”。)
草木榮華滋碩之時,斧斤不可入山林。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合理利用,自然才回報以幹淨的水、蔚藍的天、清新的空氣;無序開發、粗暴掠奪,自然的懲罰必然是無情的。“槍響”之後沒有赢家”,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守住自然生态安全邊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類才可以永續發展。
行有所止,言有所界,邊界感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我們都應守住邊界。
文章轉自:
本文系轉載,原作者:告知幫您署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