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一位中學教師給學生的12條忠告



一位中學教師對學生的12 條忠告

邊框/我心依舊 編制/紫色風鈴
不要在星期天泡電視,不要讓冗長的電視劇和無聊的打情罵俏庸俗了你純真的目光。推開大門,自然就在眼前,美麗而生動的景色其實是最好的風景片。
  不要過早嘗試愛情,生命不需要拔苗助長,雖然早熟是一種時尚,但時尚也成了現代人奢望傳統的理由,比如早熟的麥子雖然提前收割,但産量低而且易折倒。   要學會尊重父母,他們是世界上最勤勞的人群,在黃土地,在工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去掙取你們的未來。出身根本不是鴻溝,中國有70%的人是農民,還有許多的人上一輩也是農民,追溯上去都是農民,農民是共和國的脊梁,父母是家庭的脊梁。尊重父母,人生就有了道德第一道防線。   要相信老師所說的話,頂撞不是自立,更不是顯擺的依據。學習上可以質疑,教育上要相信老師,苦口婆心地勸說,三番五次地教育,除了親人隻有老師還可以相信你可以改正。青春不是沖動,尊重才是禮貌。   要相信學習,熱愛學習。目前為止,它依然是你們追求進步,改變處境的最好出路,不要拿比爾·蓋茨做依據逃課、打遊戲,他隻不過換了學習地點和學習方式。學習更是一種品質,驗證着人前進的能力。   要學會勞動,勞動也是人生。與其将來到社會上打拼才知人生甘苦,不如從今天開始堅持勞動,讓勞動成為習慣,讓勞動成為品質,人生就增添了最亮的底色。   要學會讀書,讀大本的而不是口袋書。當父母外出的寂寞、厭煩作業太多的負荷一齊襲來時,選擇讀書不僅意味着放松,更是一種幸事:因為讀一本好書,就是打開一扇窗,窗外陽光燦爛,豐富多彩。學會讀書,一生受用。   要學會親近生活,與親人為伴,與同學為友,走進田野與花鳥蟲草為鄰。勞動、遊戲都可以讓遠離父母的你分享人生的樂趣。當然也要學會思念,思念那遙遠的背景和親切的關懷,感恩的種子就在你心中萌發。   要學會欣賞。你們擁有城裡人追求的精神家園:小橋、流水、人家,要從村莊開始,從池塘開始,從身邊的點滴入手,用欣賞的眼光去發現美,品味美,尊重美。欣賞風景,本身也是風景。   要學會踏實做事。辍學打工雖然可以賺到第一桶金,但缺少了讀書求學的曆練和校園生活的熏陶,你的青春風景會大打折扣,人生又會回到老路。
相信自己的努力,不懈的打拼,一定可以換取明天的亮麗。   要學會與他人相處。成功來源于40%的知識能力以及60%的人際協調能力。善待他人,尊重别人,把自己當成一棵小草,增添綠色;當成一棵樹,遮風擋雨。讓純真的本色在環境中和諧,一定是最自然的風景。   幸運是一種開始,用努力汗水代步,讓夢想自信飛翔,成功即将來臨。相信自己,相信夢想像土地一樣堅實肥沃而且沒有盡頭。 要學會班主任要像家長一樣,真心關心同學的生活與學習,班主任要像春風一樣,去溫暖學生的心。以下十二種語言班主任不能和學生說: 1、明天叫你家長來,叫不來,你就别上課了。 2、你是不是覺得你比别人水平高,你是不是認為你比别人能行。 3、想一想,你是怎麼回事,想不通,就别回家了。 4、你怎麼這麼沒有了出息,連作業本也忘了帶?你怎麼忘不了自己呢? 5、你臉皮真厚,要是我,早打個地縫鑽進去了。 6、你家長辛辛苦苦讓你上學,你卻不好好讀書,還專門亂花錢!你對得起那個? 7、你看你前面的同學比你好,你右面的學生比你好,左面的後面同學都比你好,隻有你最差! 8、完了,你太沒用了,這輩子算是沒有出息了。 9、你瞧你像個什麼樣子,你配當我的學生? 10、今天為什麼來晚了,不用解釋,站半天。 11、現在正在上課,你在那裡做什麼小動作,站起來。 12、你看你是個什麼人,你根本就不像個人。 一、班主任工作就和交朋友的道理一樣   先看一個故事:一隻烏鴉打算飛往南方,途中遇到一隻鴿子,一起停在樹上休息。鴿子問烏鴉:“你這麼辛苦,要飛到什麼地方去呢?為什麼要離開這裡呢?”烏鴉歎了口氣,憤憤不平地說:“其實我不想離開,可是這裡的居民都不喜歡我的叫聲,他們看到我就攆我,有些人還用石子打我,所以我想飛到别的地方去。”鴿子好心地說:“别白費力氣了。如果你不改變你的聲音,飛到哪兒都會不受歡迎的。”   許多人總喜歡責怪别人,怪環境不好,怪别人不喜歡他不歡迎他,但他總不反省自己的為人舉止,是否值得他人尊重及歡迎。假如一個人不經常反省自己,隻會責怪别人和環境,他就會和這隻烏鴉一樣,到處惹人讨厭。   由此看來,不被人讨厭是結交朋友的最好辦法。做班主任也一樣,隻要學生不讨厭的班主任就是好的班主任。   做個好的班主任并不難。可為什麼很多班主任感覺難呢?主要是評價标準的問題,我的班主任工作是否成功,我隻看一點:當遇見學生時,學生是否會微笑着向你走來。   不知到老師們是怎樣看待你的教育對像的?學生是我們人生中難得的一筆财富,當我們有困難時,隻有學生給予的幫助是無私。因此,學生是我們一生中最值得結交的朋友,是這樣吧?有此想法再看班主任工作,是很愉快的事情。班主任工作就和交朋友的道理一樣。   二、做個無憂的班主任   有個網友給我講過一個故事:   一天,見一老農趕着驢子,驢欲啃路邊的小麥,農夫喊:“盡想好事。”随手輕輕地給了驢一鞭。驢慢悠悠繼續前行。   見此情景,心羨老農——他太幸福了。   “盡想好事”,好事成真當然是幸福的。要是我們的學生都聽話,按照我們的“吆喝”前行多好。“盡想好事”這話不太好聽,不管怎樣,有點好事想總比沒有的好。我們心中有夢才會有前行的目标,才會有前行的動力。呵:)那就做個夢吧:做個無憂班主任。 三、班主任不做雕刻家,做個欣賞家   過去同一座山上,有兩塊相同的石頭,三年後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一塊石頭成為雕塑,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和膜拜;一塊石頭卻成為路邊石,被人搬來搬去,還經常受到踐踏、污損。路邊石極不平衡地說道:“老兄呀,三年前,我們曾經同為一座山上的石頭,今天卻發生了這麼大的差距,我的心理特别痛苦。”雕塑石頭答道:“老兄,你還記得嗎?三年前,曾經來了一個雕塑家,你不願意改變,更害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你告訴它隻要把你簡單雕刻一下就可以了。而我那時想象未來的模樣,樂于改變,也不懼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于是,雕刻家在你身上隻是簡單地處理了一下,在我身上呢?錘子砸,鋼鋸鋸,刻刀刻,紗布磨……我經受的改變是你的數倍,我忍受過的痛苦比你多得多,這才産生了今天的不同啊!”路邊石聽了這一席話,既慚愧,又後悔。   看完這個故事,千萬不要認為我想成為學生的“雕刻家”,對學生又是“錘子砸,鋼鋸鋸,刻刀刻,紗布磨……”。事實上,每個學生都是一件值得欣賞的“藝術品。”學生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完全取決于學生自己的選擇,我們無法改變他們,隻有學生自己能改變自己。我們要作的事是放大他們美好的一面,積極上進的一面。當他們受到污染時,為他們除去污汁。鼓勵他們積極地面對人生,對自己負責,做自己命運的雕刻家。   四、班主任的育人目标   一位國王總覺得自己不幸福,就派人四處去找一個感覺幸福的人,然後将他的襯衫帶回來。   尋找幸福的人碰到人就問:“你幸福嗎?”回答總是說:不幸福,我沒有錢;不幸福,我沒親人;不幸福,我得不到愛情……就在他們不再抱任何希望時,從對面被陽光照着的山崗上,傳來悠揚的歌聲,歌聲中充滿了快樂。他們随着歌聲找到了那個“幸福人”,隻見他躺在山坡上,沐浴在金色的暖陽下。   “你感到幸福嗎?”   “是的,我感到很幸福。”   “你的所有願望都能實現?你從不為明天發愁嗎?”   “是的。你看,陽光溫暖極了,風兒和煦極了,我肚子又不餓,口又不渴,天是這麼藍,地是這麼闊,我躺在這裡,除了你們,沒有人來打攪我,我有什麼不幸福的呢?”   “你真是個幸福的人。請将你的襯衫送給我們的國王,國王會重賞你的。”   “襯衫是什麼東西?我從來沒見過。”……   每個人都在追尋幸福,每個人對幸福的诠釋各有不同。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幸福是一種象征,是一種自我感覺,關鍵是如何把握這種象征和感覺。   同樣的道理,班主任的育人目标就應該去追尋學生幸福的象征,追尋學生幸福的感覺。這種象征、感覺是什麼?不好意思,清流也不知道。但我知道學生幸福的象征,學生幸福的感覺都寫在學生的臉上。這需要“班主任萬能定律:呵護那一點點光” 五、有一則《井蛙歸井》的寓言故事:   井裡的青蛙向往大海,請求大鼈帶它去看海。大鼈平生第一回當向導,非常高興,便欣然同意。一鼈一蛙離開了井,慢慢前行,來到海邊。青蛙見到一望無際的大海,驚歎不已。它“呱呱”大叫,急不可待地紮進大海的懷抱,卻被一個浪頭打回沙灘,措手不及喝了幾口鹹水,還被摔得暈頭轉向。   大鼈見狀,就叫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帶着它遊海。一蛙一鼈漂浮在海面上,樂趣無窮,青蛙也逐漸适應了海水,能自己遊一會兒了。就這樣,它倆玩得很開心。過了一陣子,青蛙有些渴了,但喝不了又苦又鹹的海水。它也有些餓了,卻怎麼也找不到一隻它可以吃的蟲子。青蛙想了想,對大鼈說:“大海的确很好,但以我的身體條件,不能适應海裡的生活。最要命的是,這裡沒有我能吃的食物。看來,我還是要回到我的井裡去,那裡才是我的樂土。”   于是,青蛙向大鼈告别,回到了自己的井中,過着平安快樂的生活。   原來如此,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馬爾比?D?馬布科克說:“最常見同時也是代價最高昂的一個錯誤,是認為成功有賴于某種天才、某種魔力、某些我們不具備的東西。”其實,成功的要素就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成功的教育方法是不容易學不到的,假如容易學得到的話,我想領導們就會不惜一切代價讓我們出去學習,專攻“點金之術”,那教育就簡單了。故事給我們很好的啟示,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不必太在意與名家的不同。可能你會說:“井底之蛙,見識少,才會這樣說。”或許你說得也沒錯,我們生活的世界真的是很有趣,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善與惡”、“積極與消極”……等等,就看你看到那一面。我看還是努力把别人的教育方法内化為自己的,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使自己的教育行為具有鮮明的個性。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六、以積極的态度面對教育難題(PMA黃金定律)   拿破侖?希爾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對我們每個人都極有啟發。   塞爾瑪陪伴丈夫駐紮在一個沙漠的陸軍基地裡。丈夫奉命到沙漠裡去演習,她一個人留在陸軍的小鐵皮房子裡,天氣熱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陰影下也有華氏125度。她沒有人可談天——身邊隻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們不會說英語。她非常難過,于是就寫信給父母,說要丢開一切國家去。她父親的回信隻有兩行,這兩行信卻永遠留在她心中,完全改變了她的生活:   兩個人從牢中的鐵窗望出去。   一個看到泥上,一個卻看到了星星。   塞爾瑪一再讀這封信,覺得非常慚愧。她決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塞爾馬開始和當地人交朋友,他們的反應使她非常驚奇,她對他們的紡織、陶器表示興趣,他們就把最喜歡但舍不得賣給觀光客人的紡織品和陶器送給了她。塞爾瑪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種沙漠植物、物态,又學習了有關土撥鼠的知識。她觀看沙漠日落,還尋找海螺殼,這些海螺殼是幾萬年前的,這沙漠還是海洋時留下來的、……原來難以忍受的環境變成了令人興奮、留連忘返的奇景。   是什麼使這位女士内心發生了這麼大的轉變呢?   沙漠沒有改變,印第安人也沒有改變,但是這位女士的念頭改變了,心态改變了。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認為惡劣的情況變為一生中最有意義的冒險。她為發現新世界而興奮不已,并為些寫了一本書,以《快樂的城堡》為書名出版了。   同一個學校,班主任的知識水平應該說沒有明顯的差異,差異很小。但這種很小的差異卻往往造成了教育效果的很大差異。積極的教育心态容易使教育成功,消極的教育心态必導緻教育失敗。在這方面應該說,我們有切實的體會.   七、教育行為開始之前一定要換位思考   有一位作母親的很喜歡帶着5歲的女兒逛商店,可是女兒卻總是不願意去,母親覺得很奇怪,商店裡琳琅滿目五顔六色的東西那麼多,小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帶開了,母親蹲下身子為孩子系鞋帶,突然發現了一種從未見過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動着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從此,即使是必須帶孩子去商店的時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真是一位細心的母親。   “蹲下來看看孩子的世界”,與學生換位,反思我們的教育,真的有點可怕。學生犯了錯事時,經常采取一些責問、訓斥、罰站等做法。這樣的做法學生根本不會有安全感,設想一下沒有安全感的教育怎麼會有效呢?難怪很多老師在教育學生之後,沒有期待到想象的效果時,也多半覺得委屈,“好心沒好報”。其實,這樣的大動肝火,不如寬容、諒解和體貼入微的感情上的感化。   教育要考慮到學生的可接受性。以關愛學生的态度教育學生,這樣的教育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教育才會有效,學生才會有自信,才會有追求,才會有奮鬥的行動。老師給予學生一分關愛,然起學生一分自信。   切記,教育行為開始之前一定要換位思考。 八、班主任完美定律   有三個這樣的孩子:   一個孩子4歲才會說話,7歲才會寫字,老師對他的評語是:“反應遲鈍,思維不合邏輯,滿腦子不切實際的幻想。”他曾經還遭遇到退學的命運。   一個孩子曾被父親抱怨是白癡,在衆人的眼中,他是毫無前途的學生,藝術學院考了三次還考不進去。他叔叔絕望地說:“孺子不可教也!”   一個孩子經常遭到父親的斥責:“你放着正經事不幹,整天隻管打獵,捉耗子,将來怎麼辦?”所有教師和長輩都認為他資質平庸,與聰明沾不上邊。   這三個孩子分别是愛因斯坦、羅丹和達爾文。   這個答案不會讓你感到意外嗎?我們做過類似的傻事嗎?别的老師我不好說,清流可沒少做。曾被我“預言”不成器的學生中,雖沒有像“愛因斯坦、羅丹和達爾文”似的著名人物,但也不乏活得滋潤、幸福的,事業小有成績的。我真的擔心那些被我“預言”不成器的學生,現在是否真的就不成器了?   其實,每個學生都心存着一個夢想,都有一座屬于自己的天堂,我們不能發現它,那是我們還缺少一雙智慧的眼睛。   面對學生應該怎樣做呀?再看看下面的故事,我想會有答案。   有個孩子對一個問題一直想不通,為什麼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卻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家後他問道:“媽媽,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覺得我和他一樣聽老師的話,一樣認真的做作業,可是,為什麼我總比他落後?”媽媽聽了兒子的話,感覺兒子開始有自尊心了,而這種自尊心正在被學校的排名傷害着。她望着兒子,沒有回答,因為她不知道怎樣回答。   又一次考試後,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還是第一名。回家後,兒子又問了同樣的問題。她真想說,人的智力确實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腦子就是比一般人的靈。然而這樣的回答,難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嗎?她慶幸自己沒有說出口。   應該怎樣回答兒子的問題呢?有幾次,她真想重複那幾句被上萬個父母重複了上萬次的話—你太貪玩了;你在學習上還不夠勤奮;和别人比起來還不夠努力……以此來搪塞兒子。然而,像她兒子這樣腦袋不夠聰明,在班上成績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時活得還夠辛苦嗎?所以,她沒有那麼做,她想為兒子的問題找到一個完美的答案。   兒子小學畢業了,雖然他比過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沒趕上他的同桌,不過與過去相比,他的成績一直在提高。為了對兒子的進步表示贊賞,她帶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這次旅行中,這位母親回答了兒子的問題。   後來,這個孩子再也不擔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沒有人追問他小學時成績排第幾名,因為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清華。   故事中沒提到母親的答案是什麼,給我們留下了個性的想象空間。我想母親的答案一定很完美!   故事沒有給我們一個清晰的教育思路,但也能給我們一點啟示:班主任無論面對什麼樣的教育問題,都要有尋求“完美答案”的精神。隻要我們這樣做了,或許教育效果不一定好,至少不會傷害學生。隻要我們這樣做了,或許我們不一定會成為好班主任,起碼我們不會平庸。   清流把這個故事中隐含的思想(盡管現在還不知道,或許一生都無法感悟)叫做:班主任完美定律。 九、愛怎樣變成傷害   有一個湖,叫天鵝湖,湖中有一個小島,住着一個老漁翁和他的妻子。漁翁搖船捕魚,妻子養雞喂鴨,除了買些油鹽,他們很少與外界往來。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鵝來到島上,它們是從遙遠的北方飛來,準備去南方過冬的。老夫婦看到這群遠方來客,非常高興,因為他們在這兒住了這麼多年,還沒有誰來拜訪過。漁翁夫婦拿出喂雞的飼料和打來的小魚招待天鵝,漸漸地這群天鵝就和漁翁夫婦成了朋友。它們在島上不僅敢大搖大擺地走來走去,而且在老漁翁捕魚時,它們随船而行,嬉戲左右。冬天來了,這群天鵝竟然沒有繼續往南飛,它們白天在湖上覓食,晚上在小島上栖息。當湖面封凍,它們無法覓食的時候,老夫婦就敞開他們的茅屋讓它們進屋取暖,并且給它們食物。這種關愛一直持續到春天來臨,湖面解凍。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每年冬天,老夫婦都這樣奉獻着他們的愛心。有一年,他們老了,離開了小島,天鵝也從此消失了,不過它們不是飛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凍的時候凍死了。有時候愛得多了也是一種傷害,并且緻命。   我們工作中有沒有因“愛”給學生造成了傷害?   總擔心學生無法建立班級秩序,我們建立的班規;   總擔心學生做不好衛生,我們做出的榜樣;   總擔心學生違規,我們的苦口婆心;   總擔心學生春遊出問題,我們放棄了學生尋找春天的渴望   ……   這些“愛”,有的會傷害他們的心靈,有的會使他們心靈碎弱,有的會使他們逃避責任!太細心的“關愛”使他們無法面對現實。   學生生活在社會中,就要接受社會的摔打。我希望教育貼近社會,貼近生活,希望他們能成為鮮活的社會人。 十、班主任萬能定律:呵護那一點點光。   這是一個關于孩子和母親的故事。朋友們!這個故事要用心去讀。   孩子兩歲了,第一次看見一隻螞蟻。也許别的母親會鼓勵她的孩子去一腳踩死那隻螞蟻來鍛煉他的膽量。可是這個孩子的母親卻柔聲地對他說:“兒子,你看它好乖哦!螞蟻媽媽一定很疼愛她的螞蟻寶寶呢!”于是小孩就趴在一旁驚喜地看那隻螞蟻寶寶。它遇見障礙物過不去了,小孩就用小手搭橋讓它爬過去,母親一臉欣喜。   後來,孩子上幼兒園了。有一次,他吃完了香蕉随手亂扔香蕉皮。她沒有像一些母親那樣視而不見,而是讓他撿起來,帶着他丢進果皮箱裡。然後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女孩,在媽媽的熏陶下,她總要把垃圾扔進果皮箱裡,有一次對面才有果皮箱,她就過馬路去丢雪糕紙。媽媽看着她走過去。然而一輛車飛奔過來,小女孩像一隻蝴蝶一樣飛走了。她媽媽就瘋了,每天都在那個地方撿别人丢下的垃圾。當地人感動了,從此不再亂丢垃圾,他們把那些綠色的果皮箱擦得一塵不染,在每一個果皮箱上都貼上小女孩的名字和美麗的相片。從此,那個城市成為一座永遠美麗的城市。故事講完了,孩子的眼眶濕潤了。他說:媽媽,我再也不亂扔東西了。   孩子上小學了。可是最近他總是遲到。老師找了他的母親。她沒有罵他,或者打他。臨睡覺的時候,她對他說:“孩子,告訴媽媽好嗎?為什麼那麼早出去,卻還要遲到?”孩子說他發現在河邊看日出太美了,所以他每天都去,看着看着就忘了時間。第二天,母親一早就跟他去河邊看了日出。她說:“真是太美了,兒子,你真棒!”這一天,他沒有遲到。傍晚,他放學回家時,他的書桌上有一隻好看的小手表。下面壓着一張紙條:因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們更要珍惜時間和學習,你說是嗎?愛你的媽媽。   後來,孩子上初中了。有一天,班主任打來電話,說有嚴重的事件找她去學校。原來,兒子在課堂上偷看一本畫冊,裡面有幾張人體畫!她的腦袋嗡了一下。和老師交換了意見後,她替兒子要回了那本畫冊,仿佛什麼也沒有發生。第二天早晨,兒子在他的枕頭上發現了那本畫冊,上面附着一封信:兒子,生命如花,都是美麗。所以一朵花枯了,很多年後,我們還能憶起;所以一個女人死了,千年後,我們還能懷念她的美麗,比如李清照,還有秋瑾。孩子,從美出發,記住那些讓我們感動的細節,比如一片落葉,一件母親給你織的毛衣,一個曾經為你彎腰系過鞋帶的女孩……有一天,你就會以你充滿色彩和生命的心香感召世人,就像你小的時候我給你講的那個飛翔在果皮箱上的小女孩。人們愛她,因為她是天使……   這位極聰明偉大的母親懂得在孩子的缺點中發現那一點點優點,并用無微不至的聖潔的母愛呵護着他生命中的那一點點光!而那一點點不曾被撲滅的光,總有一天會灑成滿天的星星、月亮和太陽,照亮這個我們深愛着的人世啊。   讓我們虔誠地把故事牢記在心,用心思考,用心感悟。讓教育智慧升華,煉就一雙慧眼,發現孩子“那一點點光。”總會有那一瞬間,一顆流星、一點流螢,在廣袤的夜空,都是亮麗的風景,都讓我們感受到每一個鮮活生命的獨一無二和與衆不同。 讓我們一起努力!讓“呵護那一點點光”永存心中,作為我們教育行為的準則。 教師精彩課堂用語50句 聽 1、 謝謝大家聽得這麼專心。 2、 大家對這些内容這麼感興趣,真讓我高興。 3、 你們專注聽講的表情,使我快樂,給我鼓勵。 4、 我從你們的姿态上感覺到,你們聽明白了。 5、 我不知道我這樣說是否合适。 6、 不知我說清了沒有,說明白了沒有。 7、 我的解釋不知是否令你們滿意,課後讓我們大家再去找有關的書來讀讀。 8、 你們的眼神告訴我,你們還是沒有明白,想不想讓我再講一遍? 9、 會“聽”也是會學習的表現。我希望大家認真聽好我下面要說的一段話。 10、 從聽課的情況反映出,我們是一個素質良好的集體。 說 1、 謝謝你,你說的很正确,很清楚。 2、 雖然你說的不完全正确,但我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 3、 你很有創見 ,這非常可貴。請再響亮地說一遍。 4、 ××說得還不完全,請哪一位再補充。 5、 老師知道你心裡已經明白,但是嘴上說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轉述出來 ,然後再請你學說一遍。 6、 說,是用嘴來寫,無論是一句話,還是一段話,首先要說清楚,想好了再說,把自己要說的話在心裡整理一下就能說清楚。 7、 對!說得很好,我很高興你有這樣的認識,很高興你能說得這麼好! 8、 我們今天的讨論很熱烈,參與的人數也多,說得很有質量,我為你們感到驕傲。 9、 說話,是把自己心裡的想法表達出來,與别人交流。說時要想想,别人聽得明白嗎? 10、 說話,是與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儀态,身要正,不扭動,眼要正視對方。對!就是這樣!人在小時候容易糾正不良習慣,經常注意哦。 讀 1、“讀”是我們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說,讀書時應該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們今天達到了這個要求。 2、大家自由讀書的這段時間裡,教室裡隻聽見琅琅書聲,大家專注的神情讓我感受到什麼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動。 3、經過這麼一讀,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說明什麼了。 4、請你們讀一下,将你的感受從聲音中表現出來。 5、讀得很好,聽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讀出來了。特别是這一句,請再讀一遍。 6、讀的要求應該分出層次。首先是通讀,将句子讀順口,不認識的字借助工具讀準字音。對于這一點,我們同學的認識是清楚的,态度是重視的,做得很好。 7、聽你們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你們不但讀出了聲,而且讀出了情,我很感謝你們。 8、默讀時,貴在邊讀邊思考。現在我們将默讀的思考心得交流一下。 9、默讀,要講究速度。現在我請大家在十分鐘内看完這段文字,并請思考…… 10、“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請各位再把這部分内容多讀幾遍,弄懂它的意思。 問 1、“學貴有疑”,問題是思考的産物,你們的問題提得很好,很有質量,這是善于思考的結果。 2、你們的問題很有價值,看來你讀書時是用心思考的。 3、這裡有同學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請大家看看是否有答案。 4、你們現在真能問,能問在點子上,能抓住要點來提問。 5、我們同學的思想變得很敏銳,這些問題提得很好。 6、這個問題提得很有意思,讓我試着回答,也不一定準确。 7、今天我們提問已大大地超出了課文的範圍,反映了我們同學學習的積極性及強烈的求知欲望。 8、有些問題我們可先問自己,自己有能力解決的,就不必向别人提出,讓我們試試看,剛才新提出的問題,哪些是自己有答案的? 9、有一個問題,是我要求教大家的,誰能幫我解決。 10、我從同學們的提問中,看到的是思維的火花,非常爛燦,與其說是我在教你們,不如說是你們在教我,你們的學習能力是在提高。 寫 1、 同學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業本很幹淨,書寫也端正。我很高興,感謝大家。 2、 請同學們看(用手揚起一大疊本子)我今天要表揚這麼多同學,讓我來介紹他們的名字。這些同學的作業字迹端正,行款整齊很少有錯别字,文句通順,進步很大。 3、 同學們寫下了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我也寫了一點,現在我念給大家聽,希望大家能喜歡。 4、 寫文章的目的是與别人交流,将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用文字表達出來,讓别人了解。我們的作文也應該有讀者,有讀者群。我建議大家互相交流。看完後将自己的體會,用一兩句話寫下來,目的是互相鼓勵。 5、 優秀的作文是全班的财富,應該讓大家來共享,請大家出出主意,如何使這些财富充分地發揮作用,讓每一位同學得益,特别請這些财富的創造者出出主意。 6、 用自己的筆寫自己心裡的話,這一點很重要。我們班×同學做得比較好,他的作文雖然也有缺點,卻給人一種真誠的感受。 7、 “有納才能吐”,有積累才能夠表達。我們有些同學作文中的詞語是豐富的,看得出他們課外有較大的閱讀量。 8、 ××同學從生活中找寫作材料的本領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觀察,作為原始材料積累起來,他的寫作材料總是那麼新鮮、獨到。 9、 剛剛過了××節,同學們一定還有深刻的印象,就“××節”為題,寫一遍作文,好嗎? 10、 文章寫完了,自己應該小聲讀兩遍,注意有沒有詞句的毛病和寫錯、寫漏的字。 父母做好三件事,孩子準優秀 父母對待孩子無外乎三種情況:一是事事管、時時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卻不好;二是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做,放任自流,不聞不問,結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長一帆風順。 顯然,“什麼都做”和“什麼都不做”都過于極端,失之偏頗,并不可取。傑出的父母從來都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更明确地說,隻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養良好的親子關系 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麼時候與孩子關系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麼時候與孩子關系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其關鍵在于“定位”: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利為惟一宗旨。 2、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隻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而應該給予孩子一種保持良好競技狀态的力量,即“拉拉隊”的力量。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隊”,既要善于發現和贊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确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友。 3、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隻有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但他們通常隻能依據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轉而和父母溝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們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會沒事,若總去撓,卻要很長時間才能好。原因就是人體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會好,施加外力隻會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停下來,等一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不用教育就能解決問題。 第二件事: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麼比習慣養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1、一切從習慣培養開始 養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現在人的細小的行為上。 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開始。 2、習慣養成絕非一日之功 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 習慣養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 3、通過習慣培養鑄造品格 教育猶如海上行船,必須按正确的航線行駛,否則,船越大越有觸礁沉沒的危險。 人的品質,決定了人的發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養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 不過,研究者發現,習慣與人格相輔相成,習慣影響人格,人格更會影響習慣。正派、誠實、責任心、愛心、合作精神、講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過習慣培養來鑄造。 第三件事: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吸引孩子熱愛學習、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灑;亂管瞎管,種瓜得豆;唠叨數落,肆意打罵;代替包辦,制造“機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種種不明智的做法,隻會使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隻是表面現象,背後一定有原因: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沒有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面?是沒有科學用腦?是父母阻礙了孩子的“玩中學”的天性?是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後的原因,才可能幫助孩子走出厭學的陰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學習潛能是可以激發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響或者嚴格要求不夠,而是阻塞了孩子的興趣。 興趣(好奇心)、夢想、成就感、質疑、感恩、發奮、發憤等都是疏通和啟發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對于孩子來說,所謂競争優勢就是潛能得到有效的開發而已。心情、開竅、暗示、遐想、砥砺、計劃是激發孩子學習潛能的六大原則。 潛能開發雖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也有步驟,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緒、磨砺意志、專注于一點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愛學”是“會學”的前提,而“會學”是“愛學”的保證,“會學”才能“學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須要掌握一些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計劃完成、認真寫字、慢慢看課本、整理錯題、随手筆記、無私幫助同學、高效率考試、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現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步入了一個新的誤區,即盲信盲從甚至癡迷于所謂成功教子的家教經驗,但這些經驗聽着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它們沒有“可遷移性”,如果隻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實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鄲學步”,适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東西是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提煉的。教育孩子并沒有父母想像的那樣複雜,抓好了親子關系、習慣培養、學習這三件大事,父母成為傑出的父母,孩子成為傑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遙遠的夢。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