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問,我們給企業配了很多人,為什麼公司業績不升反降了?
案例1:有一家公司為了提升銷售業績,要在6個月内做6000人的擴張,一個月要新增1000個銷售,他們認為,人越多銷售業績增長就越多,于是半年内公司招聘人數增長6倍,最終這家公司倒閉了。
案例2:一家公司的銷售團隊,月初大都沒有業績,到了月尾狂沖業績勉強達成目标,但下個月月初,銷售又會變得沒有業績,團隊顯得非常疲憊,整體銷售業績停滞不前,陷入惡性循環。
這兩個案例的問題似乎都出在組織管理上,但具體應該怎樣解決呢?
系統思考首先要考慮三個要素:
我們知道組織好比一套生态體系,解決系統問題首先需要管理者具備系統思考能力。
彼得·聖吉在《第五項修煉》中提出,系統思考的所有觀念,都是以增強反饋、調節反饋和延遲效應這三要素為基礎建立的。
了解這個對管理者有什麼用?
我們先看看系統三要素在組織中是如何體現的。
增強反饋:不要忽視負向反饋
什麼是增強反饋?
就是你越做什麼動作,就越能帶來什麼樣的結果。比如小朋友越受到鼓勵就越容易變得優秀。
但是,增強反饋是存在正負向的,小朋友越是受到批評,表現也會越來越差。
所以增強反饋同時存在正向的增強反饋和負向增強反饋。
但增強反饋的負向反饋往往容易被管理者忽視,案例1中的管理者,就是忽略了負向的增強反饋。
銷售人員的擴張看似會帶來業績的提升,但相應也會帶來很多管理問題,這是負向增強反饋疊加帶來的負作用。
在一個系統中,增強反饋就像滾雪球,正向的增強效應會使組織進入良性循環,負向的增強效應會使組織進入惡性循環。
調節反饋:找到系統中的儀表盤
如何避免負向增強反饋帶來的惡性循環?
這就是我們系統思考的第二要素——調節反饋。
其實在問題出現前,系統都會向我們發出警報。
比如一旦天氣降溫,我們會打噴嚏,此時感知到信号的我們會添加衣物避免生病,這就是調節反饋在提醒人們注意保暖。
在一個組織中,管理者直接管理10個人往往得心應手,可一旦管理的人增多,管理者會變得手忙腳亂,甚至産生焦慮。
這就是調節反饋在向你傳遞信号:你應該向外分擔管理壓力了。
所以很多時候工作中的焦慮、不盡人意,實際上是系統提醒你做出改變。
但在更複雜的組織系統中,調節反饋發出的信号要隐蔽得多,往往不易察覺。
比如前面提到的案例2中,銷售團隊月初空閑月底瘋狂加班,但整體績效并沒有提升,實際上這也是系統在向你傳遞信号,但這種信号表現并不明顯。
有經驗的銷售管理者會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比如通過管理報表、看闆等工具幫助自己強化調節反饋系統。
所以,案例中的管理者可以在每月最後一周,不去特别抓銷售業績,而是重點關注優質客戶資源的儲備量,避免銷售在月底将一次性消耗掉線索。
無論你是産品經理、項目經理、技術總監還是銷售老大,都需要建立一個管理體系,幫你強化調節反饋。
有了這個儀表盤,你何時該加油門,何時該踩刹車,就變得清晰了。
所以調節反饋更像是一個系統的預警機制,不斷發出警報,提醒我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而管理者需要通過管理工具構建你的儀表盤,才能讓企業平穩發展。
延遲效應:系統績效改善的最佳杠杆
了解增強反饋和調節反饋,你還需要清楚系統中的延遲效應。
什麼是延遲效應?
系統通過調節反饋傳遞給你信号,讓你做出某種改變行為,而發出行為到産生結果中間會有延遲。
好比生病了應該吃藥,但吃藥到痊愈是需要一段時間的。
在企業管理中,延遲的時間取決于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因此把系統的延遲縮小到最小,是系統績效改善工作最有效的杠杆作用點之一。
在前面的案例2中,為了防止銷售團隊在最後一周“殺紅眼”,管理者會引導他們抓高質量客戶的儲備。
但這個行動做出之後,并不會馬上反應在結果上,當你不斷勸說銷售進行客戶儲備時,起初是不會有人聽的,此時管理者一般會有兩個動作:
一是停掉這個管理動作。可一旦停掉,前面做的工作就浪費了,這個事情永遠也沒有得到解決。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什麼?你還是要繼續做,但要換一個方法讓大家接受。
比如先找兩個聽話的銷售執行你的管理動作,等到下個月開始時,哪些沒做客戶儲備的銷售沒有業績,而有些人有了業績,那些不聽話的人慢慢就都會執行你的管理動作了。
所以管理者此時需要考慮的,僅僅是如何讓延遲效應的周期盡可能縮短一些。
而案例1中的企業半年内招進6000人,為了應對大量招人帶來的增強反饋負效應,管理者要做很多管理動作,比如新員工培訓,比如管理者培訓,這些管理工作不能馬上立竿見影,延遲效應會是半個月、1年甚至更長時間,很多公司是吃不消的。
所以一個公司的招聘不取決于你有多少錢,而是取決于你有沒有足夠多成熟的管理者,和有沒有成熟的管理體系。
如果這家公司想招6000人,需要提前一年進行儲備幹部的選拔,系統化培養,上崗競聘,這樣才能應對你公司招聘6000人的目标。
總之需要為你系統的延遲效應打提前量,盡可能縮短延遲效應。
系統思維裡,如果忘記了延遲效應,必會造成不好的結果。
總結
我經常講,組織能力跟不上業務的發展,是每家企業永恒的痛點。
而把系統的延遲縮小到最小,是系統績效改善工作最有效的杠杆作用點之一。
所以你會發現,在生産制造領域,每家企業在産品研發、銷售、配送等環節,都在不斷地縮減時間管理成本。而減少延遲的思路,也成為我們今天精益制造、柔性制造、精細化管理的基礎。
當然如何縮短人才培養的周期,還需要一套系統方法論,因此我提出了人才工廠的建設,一個标準的銷售、一個标準的管理者,在标準上再做百花齊放,對組織來說,這也是最高效的方式之一。
不懂系統思考,把組織當成一個機器來管理。懂系統思考,把組織當成一個生命體來管理。
所有頂尖高手,都應該熟練掌握系統化思維。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