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這是一個非常隐私的問題,但并不妨礙大家都非常感興趣!相信各位應該是出于對我國女性航天員的關心所緻,下文我們就來讨論幾個比較尖銳的問題!我們先給出答案,NASA的醫學專家建議是吃避孕藥,那麼我國醫學專家解決方案是什麼?
失重環境對人體的影響究竟有多大?每次宇航員返回地球,在飛船現場或者航天飛機現場都是架着椅子或者坐着輪椅被推出現場的,這不免讓大家心有餘悸,太空那麼危險難道就癱瘓了不成?其實完全不是這樣,隻是因為長期失重後人體一下子沒法适應!就像在遊泳池裡玩了一下午,突然上岸那感覺。
上圖中6個狀況基本囊括了失重狀态下人體的主要現象,有的比較簡單,比如運動病那就适應下即可,而有的則是多多運動,比如肌肉萎縮的問題,鍛鍊還是可以解決的,還有的則是吃藥補鈣的問題,比如體液重新分配和骨質流失等,問題似乎并不是特别大。
能不能讓宇航員在地面先适應?
宇航員上天才出現問題,這真是糟心事,難道就不能在地面上模拟失重訓練嗎?也是可以的,兩種方式一種是自由落體的零重力塔,還有一種則是零重力飛機,兩種都可以,不過第一種時間太短,第二種成本比較高,時間還是很短,一次不過十幾秒,每張票接近7000美元,還隻有十來個起落。
水下模拟失重不行嗎?
好主意,宇航員模拟艙外行走與維修空間站都是水下訓練,利用的浮力和重力平衡的狀态,此時人體會懸浮在水中猶如失重,但這隻是表面上失重而已,就像潛艇懸浮在水下,但潛艇内卻并沒有失重,你的身體似乎是失重了,但内髒并沒有,所以隻能用作比較粗暴的艙外作業訓練。
長期失重,在地面上無法訓練!
失重狀态下,女宇航員生理期會出現什麼變化?女性的生理期就是子宮内膜脫落後的血液自然排出的過程,重力狀态下是非常自然的,但失重狀态下就毫無方向了,所以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後果,比如逆行月經跑到卵巢造成腹痛甚至炎症等比較嚴重的症狀。
吃飯拉大便也是同樣的道理,為什麼在太空毫無障礙?
這兩個問題非常有趣,一個進一個出,囊括了人體的能量攝入與排洩活動,确實有些類似!但事實上卻完全不一樣!
失重狀态下吃飯是怎樣的過程?
吞咽是有意思的行為,其方向是由喉頭向下,但到了食道後這個過程就很奇特了,因為食道有節律的運動會将食物向胃擠,而且食道與胃的交界處有一個贲門,這個一般情況下是單向閥,可以進入胃部,但胃部的食物與胃液無法反向流動。
到了胃部充滿食物後有壓力,蠕動後會向幽門排放進入小腸、大腸,經過回盲部,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直腸處形成大便。因為幽門也是單向的,所以會不斷擠壓形成一個向後運動的趨勢,這個過程與是否失重是沒有關系的。
失重狀态下排便是怎樣的過程?
大便在直腸堆積形成便意,那麼接下來就是排便了,一般你會屏氣腹部收縮,腹腔給予直腸比較大的壓力,将大便擠壓出來,這個過程與失重狀态無關,這是屬于壓力差的主動排便。
子宮也會蠕動,但沒有方向,也沒有贲門與幽門那麼多結構,腹腔的壓力能産生,但由于其容量大無法形成充盈(膀胱充盈後也可以壓力差排尿),也無法對其形成“排經血”所需的壓力,因此生理期的女航天員日子不好過。
所以無法用簡單的方法來補救,隻能吃藥讓其不來或者減少量!比如國際空間站上公開過生理期處理辦法的女航天員都是吃避孕藥,而NASA的航天醫學專家則稱正在考慮使用長效避孕藥,免得經常吃藥造成不便。
未來有沒有徹底解決的可能?從這個角度來看,太空還真有點不太歡迎女性!從生理結構上就注定了這還真是個麻煩事,所以女航天員真的非常不容易!
有沒有一勞永逸的辦法?當然絕經後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也可以做卵巢摘除手術,比如安吉麗娜朱莉就因為基因篩查出卵巢癌風險而施行了卵巢摘除手術,所以她如果去國際空間站的話就不需要擔心生理期了!
但一個健康人誰會因為一個航天員的職業把生育後代的希望的卵巢給摘除呢?讓空間站模拟重力不行嗎?事實上是可以的,隻是結構比較龐大,種花家曾經計算過能模拟0.5G重力環境,并且以人體不眩暈的2轉/分速度旋轉産生離心力來模拟重力,直徑大約需要220米左右。
很顯然就算是國際空間站也達不到這個水準,因為國際空間站最大尺寸(太陽翼)也隻有110米左右,而載人艙最長隻有80多米,要實現難度還是有點大的,不過有非常簡單大尺寸回轉直徑實現方式,将兩個艙室用長繩系在一起,然後再啟動發動機讓兩個艙室繞着繩子的中心公轉,就會形成足夠的離心力!
未來的空間站可以采用這種方式來制造,唯一的問題就是對接時需要停下來。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