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美女航天員王亞平:生理期怎麼辦?神十三16日發射,在軌6個月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公布的消息,神舟十三将于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發射,航天員名單也随之公布,分别是指令長翟志剛、航天員王亞平和葉光富,大家也都很熟悉了,簡直就是帥大叔帶領美女帥哥,顔值擔當啊!

估計各位男女航天愛好者的目光都聚焦在了王亞平和葉光富身上,很抱歉把帥大叔翟志剛給忽略了,确實沉穩老練的翟大叔是這次任務的中心,卻并不妨礙大家喜歡王亞平和葉光富。

另外就在10月14日18點30分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官微還發布了一條王亞平即将再次太空授課的消息,看來大家又要一睹美女姐姐王亞平的授課風采了。

太空180天,大家的生活怎麼辦?

太空生活也和地球上一樣,不外乎吃喝拉撒睡,但由于失重,很多情況就不一樣了!所以必不可少的洗澡問題與女航天員王亞平的個人生理問題,都會有非常特殊的變化。

吃喝的過程,其實我們都見識過了,因為失重,所以攜帶的食物不是能一口吃光的,就是黏糊糊不會飛散的食物,當然在前幾個月的神舟十二任務中,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已經為大家展示了各種太空美食,實在讓大家垂涎欲滴,非常想嘗嘗這些太空麻辣豬肉,宮保雞丁究竟是個啥味道!

太空怎麼拉?

地面上解決起來很方便,但太空似乎有些問題,最早期用的是袋子解決,無論是小便還是大便,因為失重,所以不小心就會出現太空飛屎,比如“阿波羅10号”時因為一塊屎飛出來了,結果尤金塞爾南趕緊找來一張紙,把它給處理了!

阿波羅十号宇航員,那塊屎是誰的,到現在還是個謎

到後來阿波羅時代則是尿不濕,現在家家戶戶小朋友用的尿不濕還是登月時代的産物。再到後來的空間站需要長期載人,總不能一袋一袋裝起來吧,實在有些惡心,因此有了專門處理小便和大便的太空馬桶!

小便袋

大便袋的使用方法

這太空馬桶可不簡單,因為不隻是存放,還有處理,比如國際空間站上2020年時送上去的馬桶就叫做通用廢物管理系統(UWMS),重45公斤,高71厘米,包含了使用氣流輔助排洩物順暢進入馬桶内的設備,也包括糞便幹燥處理以及将尿液回收處理成潔淨的水回收利用。

畢竟在太空每一升水都非常寶貴,所以你無需懷疑,無論是汗水還是洗澡水,又或者是尿液和刷牙水都會被回收處理,NASA宇航員Jessica Meir表示,目前空間站水資源回收利用率達到了90%。

天宮空間站上的馬桶與空間站上的馬桶非常相似,但由于沒有介紹過具體結構,但有一套結構包含了尿液處理系統,因此這套系統的級别還是相當高的,所以各位不必擔心用塑料袋了,這點實在欣慰,要不然操作起來太不方便。

太空怎麼洗澡?

與大便一樣,太空洗澡也面臨失重問題,正常情況下水滴會落到地面,但在天空會懸浮在空中,人可能會吸入肺部嗆到,非常危險。早期天空實驗室與和平号上的洗澡設備,采用加熱淋浴的方式,不過後來還是退役了!

因為組裝麻煩,加熱洗澡超過5個小時,一個月最多隻能用一次,實在是太麻煩了!而耗水量還比較大,比如和平号的量子艙内的設備,加熱40分鐘,洗澡5分鐘,還得戴上呼吸器和目鏡,完了還要消毒2小時,最後耗水2.5升,被嫌棄水用太多、使用不便。

國際空間站早期是沒有洗澡間的,一般就是蘸水擦洗下搞定,後期空間大了,洗澡還是有專門的洗澡間,美國的居住艙内安裝有一套洗澡設備,宇航員還可以選擇洗澡程序,按自己的喜好設定。

我國的天宮空間站上的衛生區就包含了包裹式淋浴間,這個功能和國際空間站上應該差不多,盡管兩者都一樣“簡陋”,但在太空有洗澡的地方,已經是不錯了哈!

美女航天員王亞平的個人生理問題怎麼辦?

失重會造成另一個非常麻煩的生理問題,上文介紹了如何拉大便,因為食物從口腔到胃腸道再到直腸排出大便,是具有方向性的,比如贲門大緻上是個“單向閥”,胃的出口幽門也是,接下來的所以接下來的小腸和大腸也會存在擠壓與蠕動,最後到直腸大便成型。

最後經過腹腔擠壓,将大便排出體外,或者比較稀,或者比較幹,但總歸是可以生理方式以及加上腹腔主動拿擠壓方式排出的。

但女性的生理期就是個大問題了,因為失重沒有方向性,子宮内的經血難以順利排出,也不能通過擠壓實現排出,而經血“迷路”還可能突入卵巢形成逆向月經,造成腹痛等現象。

所以這會變成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而國際空間站的女宇航員,據公開的研究資料是吃避孕藥推遲生理期,在太空待多久就推遲多久,而NASA的醫學專家也沒轍,隻能建議使用長效避孕方式,比如皮下或者植入子宮的避孕方式等等。

不知道我國會有哪些方式來解決,也許我國的科研人員會想到更好的辦法!不過王亞平可能會選擇“傳統方式”,也就是國際空間站女性同行們的方法,也就是采用避孕藥的方式,說句實話,女性航天員的付出還是要比男性的更多一些。

時間超過半年,對人體真的有影響嗎?

航天員長期在軌飛行,對身體影響多少會有一些,主要是失重造成的影響,其次則是輻射!前者原因也比較簡單,因為人體都是在千百萬年的地球重力環境中繁衍的,所以身體結構自然适合重力環境,到了失重環境各項影響就跑出來了!

表現最明顯的就是落地後隻能坐椅子,完了還被擡着走,這就是在長期失重狀态下人體對一下子無法适應重力環境,因此需要比較長時間的适應!其他的影響都可以通過鍛鍊或者藥物解決一部分,但有一項真的是無法解決的:

宇航員史考特雙胞胎兄弟

也就是太空高輻射環境,這個長期輻射對人體DNA真的有影響,比如NASA的雙胞胎宇航員就做過對比測試,不過在落地後6個月内大部分變異都已經修複,畢竟人體修複能力還是很強的,但其餘的也在慢慢恢複,但有一部分改變可能是永久性的,隻是對于人體未來的影響有多大,至少就現在研究而言,關系并不大。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