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八段錦口訣細解3

八段錦口訣細解3

問題二:請簡要介紹三焦的概念?

回答:三焦,是中醫學名詞,為六腑之一,在古代醫籍《黃帝内經》和《難經》上都有記述。據學者王夢瑤等人的考證,三焦的“焦”是假借字。古人造字作詞都有一定的規律和含義,但是古人用字有時并不甚嚴謹,把音、形、義相同或相近的字通用,這種方法稱之為假借。脊椎骨的“椎”字,在《黃帝内經?靈樞?背輸》中被假借為“焦”。因此,三焦中的“焦”實際上應當指的是“脊椎”。三焦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白虎通義》中說:“三焦者,包絡府也,水谷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故上焦如竅,中焦如編,下焦如渎”。古醫書中将脊柱定位為二十一節,每七節為一段。上焦七節是頸椎,有橫突孔,形狀像空竅,所以稱之為“上焦如竅”;中焦“七節”(實際上有十二節)是胸椎,左右兩側肋骨成排,形似竹木編成的書冊,形容為“中焦如編”;下焦“七節”是腰骶尾椎,腰椎有肥大的橫突,而骶椎前後面溝溝壑壑,凸凹不平,并在這裡構成了兩個生理彎曲——腰曲和骶曲,對泌尿生殖系統具有保護作用,所以下焦被比拟為“渎”(渎,是下水溝的意思)。由此可見,三焦,是指整個脊柱和胸腹腔而言,而胸腹腔裡包涵了全部髒腑。因此,“理三焦”者,乃是調理脊柱、内髒是也。

“兩手托天”為何能調理三焦呢?兩手托天的動作,在五禽戲為“虎舉”,在易筋經為“韋馱獻杵第三式”;可見這是一個健身定勢,普遍用于各類導引功法,且都處于起始位置。天,為最高;托天者,就是盡量向上托的意思。從古傳八段錦圖譜和八段錦的鍛煉要求來看,這一式動作要求兩手掌向上翻起,掌心朝天,兩臂充分伸展,上臂靠近兩耳;兩手交指相扣,力在掌根,低頭,肩胛内收,上撐下落,使脊柱拔伸。在做這一式動作時,腳跟無需踮起。而在古代的一些八段錦功法中,以及易筋經“韋馱獻杵第三式”中,都要求踮起腳跟;但五禽戲“虎舉”動作則無需提踵踮腳。其實,“撐掌落踵”更能有效地對拉拔伸脊柱;俗話說“力從腳跟起,貫穿到泥丸”,“泥丸”就是頭頂正中的天門(頂門)。做這一勢動作時,還需注意立身中正,含胸拔背,收腹提肛,不偏不倚,不俯不仰,如此才能挺拔脊柱。同時,“兩手托天理三焦”的一個完整動作是一個呼吸周期,但在“托天”一瞬間,應當是閉息助力,從而使“内勁”貫通上中下三焦。

“兩手托天理三焦”的養生機理是什麼呢?三焦主司人體元氣水液的流通布散,是統管五髒六腑的“孤之府”、“外府”。作為八段錦的第一式,通過兩手托天的鍛煉,達到調理全身的目的。通過脊柱的對拉拔伸,有利于糾正脊柱周圍小關節的紊亂,并适當刺激脊柱兩旁神經根,以此來調理五髒六腑。随着年齡的增長和生活方式的影響,脊柱的過度彎曲、椎間盤的膨隆、骨盆的移位、胸廓的下降等等,是造成一系列慢性病、頑病痼疾的原因。因此,脊柱的自我鍛煉,其養生健身意義是十分明顯的。在中醫學中,脊柱是督脈所在地,總督一身陽氣;“兩手托天理三焦”上托下落,升降開合,使元氣布散全身,使津液滋潤髒腑。同時,與動作相伴的逆腹式呼吸,按摩腹腔髒器,防止胃下垂、子宮下垂等。科學研究表明,習練八段錦能提高中老年人上下肢的力量,改善呼吸系統機能,提高老年人關節靈活性、平衡能力和神經系統靈活性等。因此,把雙手托天理三焦放在八段錦的第一式,其重要意義不言自明。

對于三焦的理解,自古以來,有很多的解釋,但是都與《難經》的說法不相吻合,也沒有很好的解釋來說明三焦是怎麼來行元氣的,就是其部位的确立也衆說紛纭,沒有一個結論。今就難經的有關條文,結合自已的一些理解,來探讨一下三焦的實際本質,希望能給三焦一個圓滿的解釋。

焦者,燒焦的意思,但是這個意思卻很難明白,為什麼會叫焦,要明白需要結合經絡來理解。人體的經絡,在古代時候,針灸的經絡與人體的看得見經脈與絡脈是混合的沒有分開理解,導緻經絡有不同的看法,家和張仲景的言語來看,張仲景所說的經絡是人體中看得見的經絡,不是針灸的經絡。在《傷寒論》中稱為厥陰病,脈分陰陽,經脈主運行陰陽氣血津液向外布散,以營養全身,有内而外,遍布全身。絡脈是籠絡全身的陰津,陰血,水谷精微等物質上充與心肺,以維持人體的陰陽平衡。在經脈與絡脈的相互交接處(相同于動脈與靜脈的交接處的網狀結構),就是所說的焦的位置。這個焦,類似于交,為什麼會是燒焦的焦?因為在者交接處,正是心陽達到的最終端,也是腎陽開始溫煦的起始,兩陽相合,而此處是最溫暖的地方。用現在的道理來講就是正極與負極相接觸的地方,是産生能量的地方,如同電燈的結合而發光是一個道理。所以,三焦的位置經脈與絡脈的交會處。這裡或要問:這與三有什麼關系?以上是正常的交接方式,而人體中有三處不相同的交接,就是所謂的三焦。

上面是肺,肺是氣機交換的場所,在人體的交接中,肺氣的進入是與全身不同的。也就是說在肺内的經絡交接中,有者氣體的進入,是在正常中的一個特殊,所以稱之為上焦,上焦如霧就是這個道理。

而中則是在胃腸道,胃腸道是水谷之海,是水谷精微進入人體脈内的道路,與全身的其他交接方式也不同。也就是說在胃腸道的血脈的正常交接中,有者大量的水谷精微進入脈内,這在全身中也是一個特殊,所以稱之為中焦,中焦如漚就是這個道理。

而下則是在腎與膀胱,腎與膀胱為多餘水液排出的地方(也是腎氣封藏的功能表現)。在全身中,也是與其他地方不相同的。在正常的經絡交接中,津液的排出與吸收是平衡的,而此處則是大量的排出,所以稱之為下焦,下焦如渎就是這個道理。

三焦的位置大緻如此,其不同點也已經說明,但是其功能是如何表現的。這就要結合經絡來說明其中的規律。

上面說過,經脈與絡脈是相互交接的,但是經脈與絡脈的運行是靠什麼來完成的?這就要說明白了,因為是相互關聯的,所以要全面說清楚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經脈的運行是靠衛氣來運動的,而絡脈的運行是靠元氣來輸運的,衛氣始于肺,而元氣始于命門,(腎氣制約其運動的太過)。所以《難經》說“三焦者,元氣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氣,經曆五髒六腑,元者,三焦之尊号也。”元氣具有推動作用,系于腎,出腎則為少陽之氣,或肝氣,我們平時說的“肝行腎氣”就是行的元氣(腎氣不運動,隻有封藏之性),“肝腎同源”也是這個道理。所以,三焦的運行元氣的作用,就是這個道理。由于少陽屬于陽木,而厥陰為陰木,少陽下連于厥陰,而三焦的起始是由厥陰上連與少陽,所以三焦也屬于少陽的病位。均是運行的元氣,均有升發之性。

至于三焦為水液運行的道路,其實就是水谷精微由脾胃到肺,再下達到腎的運行過程,其中主要是中焦的進入與下焦的排出。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