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朱元璋(公元1328年---1398年),幼名重八,改名興宗,字國瑞,濠州鐘離(今安微省鳳陽縣東)人。出身于貧苦農民家庭。少年時曾為地主牧童。公元1344年遭旱災、瘟疫,走投無路,投皇覺寺當和尚,曾雲遊淮西。時值紅巾軍起義爆發,他于公元1352年投奔濠州郭子興起義軍。因骁勇多智,被郭器重而收為親兵,并将養女馬氏匹配與他。以後,他擴充隊伍,領兵南下,于公元1355年被韓林兒的宋政權授為左副元帥。公元1356年攻克集慶,改名為應天府(今江蘇省南京市)。并被宋授為江南行省平章,又自稱吳國公。此後,他擊敗了陳友諒,稱吳王。又先後消滅張士誠,沉殺韓林兒,以主力北伐中原。公元1368年正月乙亥日(初四),在應天奉天殿行禮稱帝,定國号為大明,建年号為"洪武"。以應天為京都。在位31年。
正史中的朱元璋像
民間流傳的朱元璋像
公元1368年8月,明軍攻克元大都(今北京市),元亡。此後,朱元璋又用10幾年時間平定了全國。
馬皇後
朱元璋在位期間,普查戶口, 清丈土地,建魚鱗圖冊,興修水利,推行電田,獎勵農耕,以利社會生産的恢複、發展。為了鞏固初建的明王朝,他除了分封諸子為藩王鎮守重鎮和制定各項制度以外,還對百官實行特務統治,屢興大獄,濫殺文武功臣。他派出大批檢校監視百官的言行;設立錦衣衛,刑訊犯人。有一次,文臣錢宰罷朝回家後,随口吟了一首詩: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遂得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
這被檢校偵聽到,報告了了朱元璋。第二天,朱元璋對他說:"你昨天作了首好詩,不過我沒有"嫌"啊,改作"憂"字如何?"吓得錢宰出了一身冷汗,連連磕頭謝罪。
檢校還負責監視百官家屬的言行。有一次,檢校探聽到有一女僧引誘華高、胡大海的妻子信奉西僧,行"金天教"法,朱元璋就下令将兩家的婦女連同那女僧一起扔進河裡處死。檢校還遍布于各衙門之中。
朱元璋有時還換上平民服裝,親自出外偵聽。有一天,他突然走進弘文館學土羅複仁的家中。羅複仁住在城外一條小巷裡,幾間破破爛爛、東倒西歪的舊房子。這時,羅複仁正扒在梯子上粉刷着牆壁,一見皇上駕到,吓得忙叫妻子拿小闆凳請朱元璋坐。朱元璋見他的住房如此簡陋,說:"好秀才怎能住這樣破爛的房子!"馬上賞給他城裡的一所大邸宅。
朱元璋殺功臣是曆代帝王中最厲害的。他屢興大獄,其中最大的兩次是胡惟庸案和藍玉案。胡惟庸是左丞相,公元1380年被告發擅權、謀逆,朱元璋不僅将他殺了,還株連殺了1萬多人。朱元璋趁機取消了中書省,以後不再設丞相,由皇帝直接管理政務。
藍玉是功勳卓著的大将,封為涼國公。公元1393年,錦衣衛官員告發他謀反,朱元璋也将他殺了,連坐被族誅的有15000多人。所有勇武的将官幾乎在這一案中被殺光。
徐達是第一位的開國功臣,一直謹小慎微,杜門不出,使朱元璋一直找不到除掉他的借口。公元1385年,徐達背上生疽。據說生這病最忌吃蒸鵝,朱元璋就乘機命使臣将蒸鵝賜給他吃。徐達隻得流着淚當着使臣的面吃下去,不久就死去。朱元璋至晚年,開國功臣差不多已被他斬盡殺絕。
朱元璋還以重刑峻法來懲治違法的官吏。公元1358年,朱元璋在攻打金華時,由于糧食缺乏,嚴令禁酒。大将胡大海的兒子卻違禁釀酒,朱元璋就下令要處死他。都事王恺勸說:"胡大海正在領兵圍攻紹興,殺他的兒子不妥,還是饒了他吧。"太祖發怒說:"甯可胡大海反了,也不可壞我号令!"還親自抽刀将胡大海的兒子殺了。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傳十二世,曆經十六帝,享國276年。
元末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建立西吳。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号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稱朱明,定都于應天府;1420年朱棣遷都至順天府,以應天府為陪都。明初曆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國力強盛。中期經土木之變由盛轉衰,後經弘治中興、嘉靖中興、萬曆中興國勢複振,晚明因東林黨争和天災外患導緻國力衰退,爆發明末農民起義。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國。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後清朝趁亂入關,擊敗大順、大西、南明諸政權;1662年永曆帝被殺,南明滅亡。1683年清軍攻占台灣,奉明正朔的明鄭告終。
明代疆域囊括漢地,東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後縮為遼河流域;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撤至明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退守嘉峪關;西南臨孟加拉灣,後折回約今雲南境;并在青藏地區設有羁縻衛所,還曾收複安南,明代極盛國土面積約達一千萬平方公裡。
明朝是繼漢唐之後黃金時期。明代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币,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清朝官方評價明朝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元朝末年腐敗,壓榨百姓,民分為四等,蒙古人統治下的漢人、南人是賤民。蒙古人無需勞動就可以享有漢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财産,殺一個南人隻需罰交一頭毛驢價錢。漢人甚至連姓名都不能有,隻能以出生日期為名,不能擁有鐵器,連一把菜刀也必須幾家合用。賦役沉重,再加上災荒不斷,廣大民衆在死亡線上掙紮。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