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第四野戰軍的十二個縱隊都是什麼來曆,縱隊司令與政委都是誰

衆所周知,第四野戰軍是解放戰争時期我軍綜合實力最強的部隊,本文主要給大家講講第四野戰軍下屬的12個縱隊(軍)的來曆。

要說清楚第四野戰軍就要先講清楚晉察冀軍區

晉察冀軍區是1937年115師副師長聶榮臻創建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發展而成的,晉察冀軍區屬于大的一級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聶榮臻,副司令員:肖克,下轄四個二級軍區:冀晉軍區(司令員:趙爾,政委:王平);冀中軍區(司令員:楊成武、政委:林鐵);冀察軍區(司令員:郭天民、政委:劉道生);冀熱遼軍區(司令員兼政委:李運昌)

冀熱遼軍區主要包括:冀東地區(河北東部沿海地區),熱河地區(河北北部地區),遼西地區(遼甯西部地區)。挺進東北的部隊分海陸兩路進入東北,陸路是由冀東地區進入東北,海路是由膠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政委:林浩)坐船進入東北。

1945年8月8日,蘇軍對日宣戰,八路軍冀熱遼軍區的部隊先進入東北,随後大部隊進入東北。進入東北的主力部隊包括:八路軍山東軍區第1師、第2師、第3師、第5師,第6師、第7師,新四軍第3師(下轄:第7旅、第8旅、第10旅,獨立旅),第359旅、陝甘甯警備第1旅,陝甘甯教導第2旅。

注:第359旅原本隸屬120師,後來第359旅在旅長王震帶領下返回陝北。解放戰争初期第359旅一部組建南下支隊支援中原軍區,中原突圍後南下支隊撤到河南,然後去了東北 ,留在陝北第359旅後來編成了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也就是後來的第二軍。

搞清楚了進入東北的主力部隊,下面才能說清楚各個縱隊的淵源。

第一縱隊(1946年8月組建)

第一縱隊是由山東軍區第1師,山東軍區第2師,原東北軍第111師合編而成,

司令員:李天佑、政委:梁必業,下轄三個師:第1師(師長:江擁輝、政委:黃玉昆),第2師(師長:賀東生、政委:王樹君),第3師(師長:劉賢權、政委:方國南)

山東軍區第1師與第2師是由原彭德懷的紅3軍團縮編而成八路軍115師343旅686團(團長:李天佑)擴編而成,第111師原來隸屬東北軍57軍,1942年起義加入八路軍。第一縱隊是第四野戰軍的王牌部隊,遼沈戰役中擔任戰役總預備隊,第3師參加黑山阻擊戰,炮兵團配合攻打錦州。

1948年11月,第一縱隊改編為第38軍,軍長:李天佑(上将),政委:梁必業(中将)

第二縱隊(1946年9月組建)

第二縱隊是由新四軍第3師的第8旅、第10旅,獨立旅三個旅改編成三個師合編而成

司令員:劉震、政委:吳信泉,下轄三個師:第4師(師長:胡繼成、政委:李世安),第5師(師長:吳國璋、政委:石瑛),第6師(師長:張竭誠、政委:李少元)

新四軍第3師是由八路軍115師344旅南下支援新四軍後改編的部隊,屬于原來115師的老部隊,第二縱隊是四野的主力縱隊。

1948年11月,第二縱隊改編為第39軍。軍長:劉震(上将),政委:吳信泉(中将)

第三縱隊(1946年11月組建)

第三縱隊是由山東軍區第3師,冀熱遼軍區第21旅、冀熱遼軍區第23旅合編而成

司令員:曾克林、政委:羅舜初,下轄三個師:第7師(師長:鄧嶽、政委:李伯秋),第8師(師長:甯賢文、政委:劉光濤),第9師(師長:鄭大林、政委:李改)

第三縱隊的冀熱遼軍區第21旅與冀熱遼軍區第23旅是最先進入東北的部隊,當時接受了大量武器裝備,是解放戰争初期最厲害的部隊。第三縱隊的司令員曾克林55年授銜少将軍銜。

1948年11月,第三縱隊改編為第40軍,軍長:韓先楚(上将),政委:羅舜初(中将)

第四縱隊(1946年2月組建)

第四縱隊是由山東軍區第5師,山東軍區第6師及4個獨立團合編而成

司令員:

克華、政委:莫文骅,下轄三個師:第10師(師長:蔡正國、政委:李丙令),第11師(師長:田維揚、政委:吳寶山),第12師(師長:江燮元、政委:潘壽才)

第四縱隊的核心是山東軍區第5師,第6師,這屬于老部隊,戰鬥力很強,屬于主力縱隊,遼沈戰役中塔山阻擊戰的主力。

1948年11月,第四縱隊改編為第41軍,軍長:吳克華(中将)、政委:莫文骅(中将)

第五縱隊(1948年3月組建)

第五縱隊是遼東軍區獨立第1師、第2師、第3師合編而成

司令員:萬毅、政委:劉興元,下轄三個師:第13師(師長:徐國夫、政委:李輝),第14師(師長:彭龍飛、政委:丁國钰),第15師(師長:王振祥,政委:何善遠)

第五縱隊是由三個地方獨立師組建而成,雖然番号靠前,但是成立時間較晚,戰鬥力一般。

1948年11月,第五縱隊改編為第42軍。軍長:萬毅(中将),政委:劉興元(中将)

第五縱隊是全國解放軍中唯一一支使用“第五縱隊”番号的部隊,第42軍也是唯一未南渡長江的第四野戰軍的軍。

第六縱隊(1946年10月組建)

第六縱隊是由山東軍區第7師與新四軍第3師第7旅合編而成

司令員:陳光;政委:賴傳珠,下轄三個師:第16師(師長:王東保,政委:張池明),第17師(師長:龍書金,政委:徐斌洲,),第18師(師長:閻捷三,政委:袁克服,)

第六縱隊的新四軍第3師第7旅的是原115師343旅685團,685團是由紅1軍團縮編而成的,第六縱隊屬于核心縱隊。

1948年11月,第六縱隊改編為第43軍,軍長:洪學智(上将),政委:賴傳珠(上将)

第七縱隊(1947年8月組建)

第七縱隊是由遼西軍區第1旅,遼吉軍區第2旅,西滿軍區獨立旅擴編為西滿軍區三個獨立師合編而成

司令員:鄧華、政委:吳富善,下轄三個師:第19師(師長:徐紹華、政委:鄧東哲),第20師(師長:劉述剛、政委:劉永源),第21師(師長:李化民、政委:朱民親)

第七縱隊是由三個地方部隊獨立師擴編而成,戰鬥力一般。

1948年11月,第七縱隊改編為第44軍,軍長:鄧華(上将)、政委:吳富善(中将)

第八縱隊(1947年8月組建)

第八縱隊是由陝甘甯警備第1旅、陝甘甯教導第2旅,冀中軍區第31團發展布成的冀熱遼軍區3個獨立旅合編而成

司令員:段蘇權、政委:劉道生,下轄三個師:第22師(師長:吳烈、政委:鮑啟祥),第23師(師長:鐘明彪、政委:謝家祥),第24師(師長:丁盛、政委:韋祖珍)

第八縱隊是由陝北的留守部隊擴編而成,雖然成建制進入東北,但跟一線野戰部隊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戰鬥力屬于中等偏上。

第八縱隊1948年11月,第八縱隊改編為第45軍。軍長:陳伯鈞(上将),政委:劉道生(中将)

第九縱隊(1946年8月組建)

第九縱隊是由冀東軍區第9旅,第10旅,第11旅合編而成

司令員:詹才芳,政委:李中權,下轄三個師:第25師(師長:曾雍雅、政委:徐光華),第26師(師長:肖全夫、政委:李振聲),第27師(師長:任昌輝、政委:王文)

第九縱隊是冀東軍區後期組建的部隊,屬于臨時組建支持東北野戰軍的部隊,戰鬥力一般。

1948年11月,第九縱隊改編為第46軍,司令員:詹才芳(中将),政委:李中權(中将)

第十縱隊(1947年9月組建)

第十縱隊是由第359旅,吉北軍區獨立師,軍區獨立師合編而成

司令員:梁興初、政委:周赤萍,下轄三個師:第28師(師長:賀慶積、政委:晏福生),第29師(師長:劉轉連、政委:陳發洪),第30師(師長:葉建民、政委:張百春)

第十縱隊是由第359旅為基本擴建的部隊,第359旅經曆中原突圍然後去的東北,戰鬥力中等偏上。

1948年11月,第十縱隊改編為第47軍。軍長:梁興初(中将)、政委:周赤萍(中将)

第十一縱隊(1947年9月組建)

第十一縱隊是由晉察冀軍區第9旅,冀察熱遼軍區第17旅,冀熱遼軍區獨立第3師合編而成

司令員:賀晉年、政委:陳仁麒,下轄三個師:第21師(師長:歐緻富、政委:謝镗中),第22師(師長:李光輝、政委:劉祿常),第33師(師長:周仁傑,政委:鐘文法)

第十一縱隊是為了遼沈戰役擴建的部隊,遼沈戰役中配合第四縱隊進行塔山阻擊戰,成立的較晚,戰鬥力一般。

1948年11月,第十一縱隊改編為第48軍, 軍長:賀晉年(少将),政治委員:陳仁麟(中将)

第十二縱隊(1948年3月組建)

十二縱隊是東北民主聯軍獨立第2師、第4師、第5師合編而成

司令員:鐘偉,政委:袁升平,下轄三個師:第34師(師長:溫玉成,政委:譚友林),第22師(師長:王奎先,政委:栗在山),第33師(師長:沈啟賢,政委:王建中,)

第十二縱隊是由三個獨立師合編而成,是為了配合第六縱隊圍困長春。

1948年11月,第十二縱隊改編為第49軍。軍長:鐘偉(少将),政委:袁升平(中将)

遼沈戰役中兵力配置情況:總預備隊(第一縱隊),圍困長春(第六縱隊,第十二縱隊,六個獨立師),塔山阻擊戰(第四縱隊,第十一縱隊,兩個獨立師),正面部隊(七個縱隊,七個獨立師)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