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術——器——勢,是老子《道德經》的精髓思想。道法術出自老子《道德經》,“以道禦術”是道德經的主旨,即以道義來承載智術,悟道比修煉法術更高一籌。“術”要符合“法”,“法”要基于“道”,道法術三者兼備才能做出最好的策略。
道:是核心思想、理念、本質規律。決定着終極的高度。
道:是自然法則,講求的是追求陰陽調合的自然法則、宇宙運行規則。如日升日落,春夏秋冬,盛極必衰,物極必反!道就是這麼一個對立統一,相互轉化、相互依存的自然法則,其餘全是對這個認識的解釋!道,一陰一陽,是萬事萬物的底層原理;所以,大道至簡!
道,是價值觀範疇,即判定好壞、美醜、喜惡、真假的價值标準。心學大家王陽明說過“天理即人心”,翻譯過來就是天理因人而存在的。所謂,天道也是人的認識。人的價值觀有不同的層次,人生觀就是人生的最高價值觀,最終極的道,是宇宙的價值觀,宇宙是一個終極生命體。價值觀決定了人的思維方法,決定了人們為人處事的原則,價值觀也直接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方式。話說“道不同不足與謀”,就是說人的價值觀不同是無法一起共事的。
“道”是天道,是最終的真理,囊括整個世界和宇宙的自然法則隻可認識,不可更改。
法:就是法律、規章、制度,或者法理,方法論,是一種鍊接和橋梁。
法,是實現價值觀的最根本的方法、法理、原則、思路、方針、戰略等。法是在自然規則的運行中尋找和總結出來的一種方法。法是對道的诠釋和總結。中國的大部分地區是四季分明的,冬天冷夏天熱,在古代沒有暖氣也沒有空調,我們的祖先很聰明,充分認識到這個“天道”,進而在造房子的時候,選擇坐南朝北,身體上是冬暖夏涼的。
法,也是知識上的規則和規律。同時也是一種規範性約束,如法律。不管人還是事物,隻有在合理的範圍内,才能被接受和發展。
術:是具體的行為、方式;是執行力,是細節,決定着效率;是技術層面的手段。
術,是在道的法理中進行的一種行為方式。術是對法的應用,道是體、是無,隻有顯現出來才能夠應用,而道會以法的形式變成有,變成可以被發現的規則和法理,脫離無到有的層面,從而變成術!
你看“算術”“巫術”“法術”“武術”“權術”等,指的大抵都是這個意思。術在道和法之後,屬于下乘。“術”是在規則體系指導下的具體操作方法,隻要指導原則不變,具體方法可以千變萬化,就是說隻要正确的“道”帶來的“法”不變,“術”是可以在正常的軌道上千變萬化,而且萬變不離其宗的。術可以通過練習獲得,也可以通過對法的推理而産生。
器:是工具,是指有型的物質或是有形的工具,往往是實在的,看得見摸得着的。
比如:要去北京,去北京是個行為,坐高鐵還是坐飛機,高鐵和飛機就是器!器就是幫助行為的工具,提高行為的效率!
好的工具,能提升效率,增強愉悅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中的“器”就是如此;工具的作用就是提高效率和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為了更快,人們發明了汽車,為了管理員工遲到早退,人們發明了打卡機,為了快捷計算,人們發明了計算器。是工具大大提高了我們的生産力,是工具讓這個社會飛速發展。可以這麼說,“器”是用來體現道的思想的,也是人體器官的延伸,從而簡化問題,更快捷達成目标。
勢,是從“道、法、術、器”體現的勢能。
“勢”就是當下的時空趨勢,地勢,情勢,形勢,權勢,說的都是一種時空趨勢,一種蘊含的能量。 注意這個勢是時間和空間兩個坐标系統的交點。時空,宇宙,天地,是同一個意思。
勢,也是一種慣性,是一種發展方向,它本身蘊含着無窮無盡的能量。勢,須“順勢”而為,不可以逆勢而對。
這個世界一眼觀去,大抵是由一維、二維、三維物體構成的,同時物理學告訴我們,從點到線,再從線到面,從面到立方體,其實是一個逐級投影而已。三維其實是四維的投影,空間加上時間的軸線,就變成了四維。四維其實就是勢的進階趨勢,四維思維是一種對未來的預判。“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 天是天時,地是地利”。天地就是時間和空間這兩個坐标系統。 古人說拜天地不是随便說說的。
天地就是時間和空間的兩個坐标系統,時空——宇宙——天地,人是天地間的一粒塵埃而已。勢是最後提及,但不是勢不重要,《易經》說到“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亢龍有悔”,可見,勢是可以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真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勢不可擋,來勢洶洶啊。人在天地間,會受到當前時空運動趨勢的影響,天道圓,地道方,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雖然最後才說到勢,但是放在最後不一定是最不重要的。正相反,勢的變化,會導緻人世間低層的道也就是價值觀的變化。民間常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也是這個意思。比如唐朝以胖為美,到了現代卻變成以瘦為美。地域沒有變化,時間變了,整個價值觀體系就變了。
道以明向,法以立本,術以立策,器以成事,勢以立人。
對于“道與術”,老子說,“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于術”。莊子說,“以道馭術,術必成。離道之術,術必衰”。《孫子兵法》說,“道為術之靈,術為道之體;以道統術,以術得道”。
“道法術器”思維模型和“黃金圈”法則的原理是一樣的,讓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由内而外,先思考終極目的,再考量方式方法。運用的時候要:
“以道馭術”:基本理念和具體操作統一,知行合一。術:是對法的應用行為。
“以術載道”:大道至簡,勢在必得。
“以法固道”:所有的術、工具和理念,都需要通過制度的保障,才能持之以恒得到貫徹、落實以及鞏固。法,是具體事物的具體法則、原理,是道的具體顯現。
“以器載道”:用工具承載理念。善于使用工具,事半功倍。
“器”用來體現“道”的思想;“術”的執行要符合“法”;“法”的制定要基于“道”。道法術三者兼備才能做出最好的策略。
法和術的關系:對法的應用就是術!因法而産生的行為就是術!法與術相對而言,法是一種存在,相對而言是靜态,是規則的體現,術相對而言是動态,是對法的應用!
對于術,記住兩個字:行為!術就是應用法則的行為!成功之道:優術、取勢、明道,第一步就是優術!
四者關系:做事做人要以“道”為根本,講究方“法”和利用規律,通過采用最好的工具(器),采用最好的技“術”,來完成你要達到的目的。君主治國,皆以“内聖外王”為基礎,承道啟法。
法術勢是法家學說中三個重要方面。法家學派中,商鞅重法,申不害重術,慎到重勢,韓非則主張抱法處勢而用術,三者是互相聯系的整體。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有雲:“君無術則蔽于上,臣無法則亂于下”,“抱法處勢則治,背法去勢則亂”。
上人用道,中人用術,下人用力,以道馭術
《易經》中最精髓的一句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這應該是最早期的辯證法;《易經》中把所有事物分成了陰陽兩部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對立是客觀的,矛盾依然是客觀的,在對立、矛盾中達到統一、平衡這就是道;
比如說有一個面包,兩個人都想要,這兩個人之間就産生了對立和矛盾,出于人性的自私兩個人都想獨吞,一方的受益是建立在另一方受害的基礎之上,不管怎麼分都是不公平的;兩個人都講道理那就好辦了,可以協商解決:一人一半,或者一方甘心送給另一方都可以。而有任何一方不講道理,那就需要“術”來解決,這就會産生很多種分配方法(也就是“術”),比如說發動戰争,誰赢了就是誰的;賭一把,誰赢了就是誰的……
可見,實際生活中,“道”與“術”都能解決問題;但是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強者與弱者之間的矛盾,強者可用道與術兩種方法解決,他有選擇性;而弱勢的一方隻能靠術來解決,弱者開出所謂公平的條件,強者基本上不會接受,因為對弱者的公平是建立在對強者不公平的基礎之上,他有權力拒絕弱者的任何條件。比如說:員工希望不幹活月薪好幾萬,老闆也希望員工天天加班不拿工資;這就是利益出發點不同,所導緻的客觀的矛盾,處理不好的現象就是:老闆不講道理,不管員工怎麼鬧騰從來不漲工資,員工用“術”來抵抗(消極怠工)老闆用“術”來加強管理(加大監管力度,懲罰消極怠工者);其實,這樣一來,這個單位裡的上級、下級都會越來越累,上級想全方位的盯着下屬做事,下屬想方設法的投機怠工來抗拒,一天到晚爾虞我詐,工作效率低下。
這個時候,老闆是強者、員工是弱者,老闆可以不聽員工的話,而員工為了保住工作不得不聽老闆的話;但是老闆的命令,員工可選擇很多種方法去完成,最終交給老闆一個結果,比如說按照這個人的能力這件事情隻需要一天就可以完成,結果是他幹了三天;當同一個人面對不同的老闆,他去辦同一件事情會做出不同的結果,這就取決于不同老闆對他的不同對待!
你怎麼對待我,我就怎麼對待你,這是“術”,我先好好對待你,讓你好好對待我,這是“道”;就如上面所說的老闆與員工之間的對立、矛盾;老闆對待員工好的話,一天的工作他可能半天能完成,而老闆對待員工不好的話,一天的工作他就會消極怠工好幾天完成;舍得,先“舍”後“得”這就是以道馭術。
大凡萬事萬物,天下之學問,萬事成敗,皆不出道與術這兩大範疇,道是河,術是舟,道是舵,術是漿,無河無以載舟,無舟難以渡河,無舵則無方向,無漿則無動力,所以道是方向,術是方法,道是法則,術是謀略
有道而謀,謀雖寡而能勝;無道而謀,謀愈多而愈敗。“道接天下濟蒼生,義達四海利九天。”道的實質在于背負責任、慈悲喜舍、胸懷廣大、義利合一則無所不通,以正義取利、以利宏揚正義。道是思想,術是方法,道術合二為一,才是正道。有道無術乃魂不附體,有術無道乃體不附魂,道術結合乃魂體統一,才能成功。
電視劇《一代大商孟洛川》是一部經商必看的一部經典電視劇,孟洛川的恩師送給孟洛川12顆珠子,12顆珠子就是12個字,每一個字都是一堂功課。
這12個字可謂是字字珠玑,每個字都蘊藏着經商的法則,恩師對孟洛川說過:悟性好的也許幾天就能悟到,悟性不好的可能要幾年,甚至一輩子都參不透。
下面我們看看是哪12個字:道與術,取與予,常與變,方與圓,利與害,生與死。(自己搜索12字解析)
最後舉一個非常生動形象的例子,來幫助大家再次理解!
有兩個人,從北京出發,要開車南下去深圳。有一個人開着奧迪,而另外一個人開着一輛奧拓。你覺得那個人會先到?
根據正常情況來說,車的性能其實就擺在那裡。奧拓再快肯定也比不過奧迪的速度。那這就是屬于“器”層面的問題。
開奧迪的人是個新手,剛學會不久,不敢太過于加速,最高時速隻敢開到80公裡每小時。而開奧拓的這個人是個老司機,随便開開都保持超過80公裡每小時。這就是屬于“術”層面的問題。
開奧迪的人雖然是個新手,速度也不高,但是他遵守交通規則,不超速,不闖紅燈。而開奧拓的這個老司機,就老是投機取巧,不斷的去觸碰交通安全的紅線,結果一路被交警教育處理。這就屬于“法”層面的問題。
開奧迪的人作為一個新手,安安全全地開車南下。而開奧拓的這老司機,由于交通安全意識比較薄弱,結果沒開多久車就被交警扣了。于是他在情急之下,幹脆不要車了,去坐上了一列高鐵。這就屬于“借勢、用勢”層面的問題。
于是開奧迪的新手繼續南下,而開奧拓的老司機車被扣了之後,情急之下上了高鐵,結果呢?TMD方向坐反了,高鐵是開往吉林方向的。這就屬于方向性問題,就屬于“道”的問題。
然後呢,這貨,也就是老司機一路當中被交警教育和處罰,結果心裡很不爽,後面又被交警把車給扣了,就更火大看,結果怎麼樣?禍不單行,一生氣,想圖快,去坐高鐵,結果坐了個反方向,直接到吉林,當他發現坐了相反方向之後,心裡一嘀咕就在想,看來這幾天不适合外出,還是下車回家吧。而開奧迪的新手呢?他是剛讀完大學,此時心中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賺到錢,就買一輛奧迪轎車,并親自駕駛着這輛奧迪,陪着自己的已經一頭白發還在鄉下的老母親去看一下深圳,順便逛一下香港,而這是精神層面的問題,是我們所說的“魂”。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