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圖
岩層産狀
(一)産狀要素
産狀要素特征:
(二)産狀要素的測量、記錄和圖示
産狀要素的測量:地質羅盤儀
産狀要素的記錄:
(1)象限角法:以走向、傾角、傾向的順序記錄
N45E∠30°SE,表示走向N45°E,傾角30°,傾向SE 。
(2)方位角法:以傾向、傾角的順序記錄,如
135° ∠ 30,表示傾向距正北方向135°,傾角30°。
産狀要素的圖示
正常岩層 倒轉岩層
傾斜岩層地質界線與地形等高線的位置關系
當岩層傾向與地面坡向相反時
岩層的傾角小于地面坡角時 與地面坡向一緻
岩層傾向與地面坡向一緻,岩層傾角大于地面坡角時
地質界線在平面上的投影 岩層直立時
水平岩層的特征
褶皺構造
一、褶曲構造
背斜:核部地層時代老,兩翼地層時代新。正常情況下,兩翼地層相背傾斜。
向斜:核部地層時代新,兩翼地層時代老。正常情況下,兩翼地層相向傾斜。
褶皺要素
二、褶曲分類
按褶曲橫剖面形态分類
2 .按褶曲縱剖面形态分類水平褶曲
樞紐
一、褶曲的岩層分布判别地層對稱重複:
如果地層核部老,兩翼新,則為背斜,
如核部地層新,兩翼老,則為向斜。
地層對稱重複(定性)—形态(背、向斜,定形)—産狀(具體分類)。
背斜和向斜
二、斷層
(一)斷層要素
斷層的幾何要素和位移
(二)斷層常見分類
1. 按斷層上、下兩盤相對運動方向分類:
正斷層:上盤相對向下滑動,下盤相對向上滑動
逆斷層:上盤相對向上滑動,下盤相對向下滑動
2. 按斷層面産狀與岩層産狀的關系分類:走向斷層、斜向斷層、傾向斷層;
3. 按斷層面走向與褶曲軸走向的關系分類:縱斷層、橫斷層、斜斷層;
4. 按斷層力學性質分類:壓性斷層、張性斷層、扭性斷層。
(三)斷層存在的判别
構造線标志;
岩層分布标志;
斷層的伴生現象:擦痕、階步和摩擦鏡面;構造岩;牽引現象;
地貌标志:斷層崖、斷層三角面、串珠狀泉、低窪地形等。
(四)斷層運動方向的判别
岩層重複或缺失
斷傾岩傾向同,斷角大于岩角,正斷岩層缺失,逆斷岩層重複,下降盤新地層。
斷傾岩傾向同,斷角小于岩角,正斷岩層重複,逆斷岩層缺失,上升盤新地層。
斷傾岩傾向反,斷角岩角不論,正斷岩層重複,逆斷岩層缺失,下降盤新地層。
地質年代
一、絕對年代法
二、相對年代法
(一)地層層序法:正常、倒轉、标準地層剖面;
鑒定地層新老關系的方法:标準地層剖面、層面構造(泥裂、波痕等);
(二)生物演化律:簡單複雜、低級高級、化石;
(三)地層接觸關系法。
岩層間的相互關系
1.沉積岩間的接觸關系
(1)整合接觸
(2)平行不整合接觸、角度不整合接觸
2.沉積岩與岩漿岩之間的接觸關系
地質圖的閱讀
一、地質圖的種類
(1)普通地質圖
(2)構造地質圖
(3)第四紀地質圖
(4)基岩地質圖
(5)水文地質圖
(6)工程地質圖:橋梁工程地質平面圖,縱剖面圖
中國地質圖
中國水文地質圖
中國新構造圖
中國岩溶與環境地質圖
二、地質圖的閱讀步驟
閱讀步驟及閱讀内容
1、先讀圖框外的附件:圖名、比例尺、方位、圖例;
2、地形、水系;
3、地質内容;
4、地質曆史。
三、讀地質圖的步驟和方法
1.看圖名、圖幅代号、比例尺等
圖名和圖幅代号可以告訴我們圖幅所在的地理位置。一幅地質圖一般是選擇圖面所包含地區中最大居民點或主要河流、主要山嶺等命名的。比例尺告訴我們縮小的程度和地質現象在圖上能夠表示出來的精确度。此外,還應注意圖的出版時間、制圖人等。
2.看圖例
通過圖例可以了解制圖地區出露哪些地層及其新老順序等。圖例一般放在圖框右側,地層一般用顔色或符号表示,按自上而下由新到老的順序排列。每一圖例為長方形,左方注明地質年代,右方注明岩性,方塊中注明地層代号。岩漿岩的圖例一般在沉積岩圖例之下。構造符号放在岩石符号之下,一般順序是褶曲、斷層、節理、産狀要素等。
3.剖面線
有時通過地質圖相對圖框上的兩點畫出黑色直線,兩端注有AA′或II′…等字樣,這樣的直線稱剖面線,表示沿此方向已經作了剖面圖。
4.分析圖内的地形特征
如果是大比例尺地質圖,往往帶有等高線,可以據此分析一下山脈的一般走向、分水嶺所在、最高點、最低點、相對高差等。如果是不帶等高線的小比例尺地質圖,一般隻能根據水系的分布來分析地形的特點,如巨大河流的主流總是流經地勢較低的地方,支流則分布在地勢較高的地方;順流而下地勢越來越低,逆流而上越來越高;位于兩條河流中間的分水嶺地區總是比河谷地區要高,等等。了解地形特征,可以幫助了解地層分布規律、地貌發育與地質構造的關系等。
5.分析地質内容
當按照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方法,首先了解圖内一般地質情況,例如:
(1)地層分布情況,老地層分布在哪些部位,新地層分布在哪些部位,地層之間有無不整合現象等;
(2)地質構造總的特點是什麼,如褶皺是連續的還是孤立的,斷層的規模大小,它發育在什麼地方,斷層與褶皺的關系怎樣,是與褶皺方向平行還是垂直或斜交等等;
(3)火成岩分布情況,火成岩與褶皺、斷層的關系怎樣。
6.在掌握全區地質輪廓的基礎上,再對每一個局部構造進行分析:
(1)開始時最好從圖中老岩層着手,逐步向外擴展,以免茫無頭緒;
(2)對每一種構造形态,包括褶曲、斷層、不整合、火成岩體等逐一詳加分析。例如褶曲類型,斷層類型,各構造組合關系等。
7.把各個局部聯系起來,進一步了解整個構造的内部聯系及其發展規律,主要包括:
(1)根據地層和構造分析,恢複全區的地質發展曆史;
(2)地質構造與礦産分布的關系;
(3)地質構造與地貌發育的關系,等等。
地質内容
地層:地層分布、地層産狀:水平、傾斜、直立,與地形等高線的關系;
接觸關系:接觸類型、涉及地層、在地質圖上的特征;
褶皺:褶皺類型、分布地區、核部地層、兩翼地層、褶曲特征在地質圖上的表現;
斷層:斷層類型、分布地區、上盤地層、下盤地層、斷層面的産狀、斷層标志在地質圖上的表現、斷層在地質圖上的特征。
讀圖實例
地質剖面圖的制作
整飾(構造形态恢複、比利尺、方位、圖例、圖簽)
以上所述不過是讀圖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至于如何具體分析某一幅地質圖和其中的每一種構造,必須通過實踐來逐步掌握。
上一篇
解讀晉祠聖母殿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