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嘉慶死後孝和睿皇後為何不立親兒子而讓道光繼位?她的結局如何?

清朝曆史上有一樁知名度不太高的謎案,那就是道光皇帝繼位之謎。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清仁宗嘉慶皇帝在避暑山莊突然猝死,由于嘉慶是在睡夢中猝死,臨死前一句遺言都沒有交代,皇帝突然去世,沒有遺言,還沒有找到遺诏,讓誰當繼承人呢?這讓大清國的領導層亂套了。

康熙結局兒子們死了沒_康熙結局兒子們怎麼樣_康熙的兒子們的結局

清朝自康熙晚年爆發了諸子争位事件之後,在雍正時期就創立了秘密立儲制度,雍正之後的曆代清朝皇帝都會将自己心目中的皇儲繼承人名字寫入密诏中,這份密诏一式兩份,分藏于紫禁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之後以及皇帝随身所攜的金匣子之中,隻有兩份密诏核對無誤皇位繼承人才能生效。

而嘉慶死得太突然,根本沒有交代遺言,也沒有找到存放密诏的金匣子,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嘉慶去世後承德避暑山莊的王公貴族火速命人與通知紫禁城去取“正大光明”匾後面的密诏,但是卻發現匾後卻是空空如也。這也就是說嘉慶死後不僅沒有遺言,還沒找到密诏,這也就意味着嘉慶皇位繼承人選成了謎。

先說說嘉慶的兒子們,嘉慶一生共有五個兒子,抛去夭折的長子,還有四個兒子,分别是老二旻甯也就是後來的道光皇帝、老三綿恺、老四綿忻、老五綿愉。當時道光38歲,綿恺25歲,綿忻15歲,綿愉6歲。也就是說抛去綿愉之外,道光、綿恺、綿忻都有機會成為皇位繼承人。

康熙的兒子們的結局_康熙結局兒子們死了沒_康熙結局兒子們怎麼樣

本來道光年紀最大,還曾受到過爺爺乾隆皇帝的誇獎贊譽,且曾平定過天理教林清起義,也很受嘉慶喜愛和器重,他是衆望所歸的繼承人。

但是即便再衆望所歸,道光想繼位也得走流程,可現在缺的就是證明嘉慶傳位給道光的诏書,沒有這個诏書就沒法走流程,那麼道光即便繼位也會顯得不合理且不名正言順。

因此嘉慶去世後,王公重臣找不到嘉慶事先寫好的秘密立儲的密诏,也沒有得到嘉慶的遺言,都亂套了,到底該不該擁立道光繼位成了讓當時王公重臣為難的事情。

在大學士富察·托津和軍機大臣戴均元等猶豫不決時,皇室宗親、内務府大臣禧恩則對衆人提出道光深受乾隆和嘉慶喜愛,而且平定天理教起義對于國家有很大功勞,理應奉其繼位。

禧恩的提議得到了當時嘉慶的皇後孝和睿皇後鈕祜祿氏的贊成,因此後來孝和睿皇後以皇後名義下懿旨命道光繼位,也在她的這道懿旨頒布後,托津和戴均元從一位曾服侍嘉慶的小太監那找到了金匣子并取出密诏确立了道光為繼承人,并正式走完了這個繼位流程,終于讓道光名正言順地繼位。

康熙的兒子們的結局_康熙結局兒子們死了沒_康熙結局兒子們怎麼樣

但是想一想托津和戴均元從小太監那找到金匣子取出遺诏的事是不是很扯,嘉慶臨終前不把金匣子貼身藏好,反而交給了一個小太監,嘉慶的心怕是太大了吧。

而且要知道托津和戴均元從小太監那取得金匣子時正是孝和睿皇後頒布懿旨希望由道光繼位之後的事情,因此後世曆史學者都猜測可能嘉慶去世後根本就沒有留下金匣子密诏,托津和戴均元從小太監那獲得金匣子密诏很可能是托詞,密诏應該是後來這些朝廷重臣撰寫的,而能讓王公重臣擁立道光繼位主要是源于孝和睿皇後的那道懿旨。

在這裡還要說一下道光、綿恺、綿忻三人的生母,道光生母是嘉慶的原配結發妻子孝淑睿皇後喜塔臘氏,而綿恺和綿忻的生母則是孝和睿皇後,也就是說孝和睿皇後沒有支持自己的兩個親生兒子繼承皇位反而力挺了隻比她小6歲的養子道光繼位,她為何如此呢?

康熙的兒子們的結局_康熙結局兒子們死了沒_康熙結局兒子們怎麼樣

先說一說為何在紫禁城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後面沒有找到嘉慶秘密立儲的密诏,還有嘉慶去世後為何沒有找到金匣子密诏。

其實在嘉慶時期,道光真的算是衆望所歸的皇位繼承人選,雖然是秘密立儲,但是道光明顯深得嘉慶喜愛和器重,而且不光嘉慶喜歡,連他老爹乾隆都十分喜愛道光。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時,年僅10歲的道光随着爺爺乾隆去狩獵,道光一箭就射死了一隻鹿,當時乾隆十分高興,看道光小小年紀騎射就如此精湛,而且道光在6歲時就已經能熟背古詩名著,可以說道光在小小年紀就展現出了文武雙全的一面,乾隆很開心,認為道光有自己當年陪爺爺康熙的風範,在心目中已經把他當成了皇太孫一般看待。

并且在嘉慶元年(1796年)時,已經成為太上皇的乾隆親自主持并操辦了道光的婚禮,可見乾隆對道光有多麼重視。在嘉慶十八年(1813年),道光又奮勇平定了天理教起義,可以說在嘉慶時期雖然沒有公布皇儲名字,但是道光絕對是當時的不二人選。

康熙結局兒子們死了沒_康熙結局兒子們怎麼樣_康熙的兒子們的結局

可是這種情況到了嘉慶晚年就變了,主要是随着皇四子綿忻地逐漸長大,綿忻相貌英俊,也很聰明很有才能,雖然年少卻頗為老成持重,因此嘉慶逐漸開始喜愛綿忻,并在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時冊封綿忻為瑞親王,要知道比綿忻大了10歲的老三綿恺才不過被冊封為惇郡王,比他還低了一級,可見嘉慶對綿忻是格外地喜愛。

而相比之下雖然道光也很有才能,但是通過曆史畫像可以看出來,道光的長相非常平庸,又幹巴又瘦,完全沒有帝王之相,據朝鮮使臣樸绮壽記載,道光面相涼薄,生性吝啬平庸,而綿忻年少有為通達事務,因此樸绮壽回國後曾報告朝鮮國王,認為綿忻很優秀,極有可能繼承大統。

所以從這些資料可以看出來,不排除在嘉慶晚年他起了易儲之心,誠然,在嘉慶四年(1799年)乾隆去世嘉慶親政後,當時道光已經年滿18歲,且深得乾隆和嘉慶的喜愛,而綿恺當時隻有4歲,綿忻還沒有出生,嘉慶當時肯定會選擇秘密冊立道光為繼承人,并将密诏藏于“正大光明”匾之後。

康熙結局兒子們怎麼樣_康熙結局兒子們死了沒_康熙的兒子們的結局

但是随着綿忻的出生以及成長,嘉慶的想法就開始有了轉變,所以很有可能是嘉慶晚年想易儲,因此才會撤掉之前放于“正大光明”匾之後冊立道光的密诏,這也就造成了後來王公重臣在“正大光明”匾後面沒有發現密诏的原因。

而嘉慶就是在易儲的過程中才突然猝死,導緻了死後找不到任何關于繼承人的密诏,要知道嘉慶此前身體還很健康,他不會想到自己會突然猝死,所以他很可能是想在去世那段時期完成易儲的安排,不過很可惜還沒完成他就猝然而死。

那麼問題又來了,既然綿忻已經得到嘉慶的喜愛,可他的母親孝和睿皇後為何還會在群臣沒有找到嘉慶密诏的情況下,對外宣布擁立道光繼位的懿旨呢?

康熙結局兒子們怎麼樣_康熙結局兒子們死了沒_康熙的兒子們的結局

這一切還得從道光與孝和睿皇後的關系以及孝和睿皇後的人品說起,嘉慶的嫡妻最初是道光的母親孝淑睿皇後喜塔臘氏,而孝和睿皇後最初隻是嘉慶的側福晉,嘉慶登基後她被封為貴妃。

但是在嘉慶二年(1797年)時,道光的生母孝淑睿皇後去世,當時的太上皇乾隆親自指示嘉慶,在孝淑睿皇後喪期過後可冊立孝和睿皇後為後,也就是說孝和睿皇後是得到乾隆首肯認定的,她的人品和氣度自然不會太差。

也确實如此,孝和睿皇後雖然僅比道光大了6歲,但是在道光生母孝淑睿皇後去世後,她很有母親風範,而且她與道光的結發妻子鈕祜祿氏也就是後來被追封的孝穆成皇後還屬于本家親戚,自然對道光夫妻極為關心和照顧,因此道光與繼母孝和睿皇後關系還很不錯,并且道光與綿恺、綿忻的兄弟感情也很深厚,所以道光與孝和睿皇後雖然年齡差距不大,不是親母子,卻堪比親母子。

康熙結局兒子們怎麼樣_康熙結局兒子們死了沒_康熙的兒子們的結局

而且孝和睿皇後在曆史上人品非常好,她為人随和厚道,在後宮中名聲一直都很好,這也是乾隆指定讓她成為嘉慶繼任皇後的主要原因,這樣的人注定幹不出來偏于自己兒子的事情。

抛開這些不說,最關鍵的是客觀條件也不允許,畢竟道光是嘉慶前半生最滿意的繼承人,道光年紀大,權力重,在朝野上下比較受擁護,況且還曾經深受乾隆喜愛,因此除非有明确的嘉慶密诏能否定道光的繼承人身份之外,否則其他人是很難撼動道光的地位。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孝和睿皇後就得面臨兩種選擇,要麼支持道光繼位,要麼暗中操控扶持綿忻繼位。

康熙結局兒子們怎麼樣_康熙的兒子們的結局_康熙結局兒子們死了沒

但是在沒有找到嘉慶密诏的情況下,如果孝和睿皇後想以皇後身份扶持自己的親兒子綿忻上位是有很大的困難,畢竟綿忻當時隻有15歲,即便再有能力,再老成持重,年齡擺在這呢,朝臣是會服從綿忻還是會服從已經38歲的道光呢?答案結果顯而易見,朝臣們當然願意服從年長的道光了。

所以孝和睿皇後如果硬要扶持綿忻繼位的話成功概率很低,畢竟她不是慈禧那種能獨攬大權的女人,沒有嘉慶密诏明确規定讓綿忻當繼承人,那麼朝臣們肯定不會服從,鬧到最後甚至會引起政變,結果很可能是孝和睿皇後身敗名裂,而且綿忻也不會得到好處。

因此考慮到這些客觀條件孝和睿皇後也不可能扶持自己的兒子綿忻繼位,而孝和睿皇後主動在第一時間頒布皇後懿旨希望道光能盡快繼位,也是在這件事上立刻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如果她不下這道懿旨,道光繼位的概率也很大,但如果那樣的話道光繼位之後肯定會對她頗為猜忌,她反而落不了好,甚至綿恺和綿忻也會被道光所猜忌,所以她不如先下懿旨表明自己态度,還在道光這能買好,還能保全綿恺和綿忻不被道光所猜忌。

康熙的兒子們的結局_康熙結局兒子們死了沒_康熙結局兒子們怎麼樣

從這裡也能看出來孝和睿皇後不光人品好,她還是一位非常睿智且有大局觀的女人,她能明白“國有長君,社稷之福”的道理,雖然綿忻很優秀,但畢竟年幼,道光即便再平庸,但他年長有閱曆,有從政經驗,還是曾經乾隆和嘉慶都屬意的繼承人。

而孝和睿皇後主動下懿旨請道光繼位,也為她在後世博得了大公無私的美名,也正是因為她這大公無私的舉動,消弭了一場潛在的政治危機,如果她私心過重,堅持想讓綿忻繼位的話,那麼恐怕很難避免一場政治危機。

曆史也證明了孝和睿皇後這一舉動非常明智,事後道光對她這一大公無私的舉動更加敬重佩服,尊她為皇太後,稱她為皇母,對她極為孝順。

康熙結局兒子們怎麼樣_康熙結局兒子們死了沒_康熙的兒子們的結局

據史料記載,即便在道光晚年他對孝和睿皇後都十分恭謹孝敬,在第一次鴉片戰争時,英國人強占了上海,道光當時心情十分煩悶,想去找皇母開解,結果孝和睿皇後聽聞道光丢失了上海之後,嚴厲訓斥道光:祖宗創業,尺土一民皆艱難締造,何今輕棄之耶?

道光當時十分慚愧,直接給孝和睿皇後跪下認錯,聽聞國土丢失,孝和睿皇後也是十分生氣,道光足足給她跪了将近半個時辰,孝和睿皇後氣消了才寬慰道光起來。可見道光繼位之後對孝和睿皇後是十分恭謹孝順的。

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1850年1月23日),孝和睿皇後病逝,享年74歲。她去世後已經68歲的道光悲痛不已,堅持為她恪守孝子之禮,在她的喪禮上道光哭得是極其悲痛哀傷,當時王公大臣考慮到道光年事已高,都勸道光不要過于悲痛,道光還堅持為她恪盡喪禮。

由于道光對養母孝和睿皇後去世後堅持恪盡喪禮,極盡孝子之悲,加上當時道光年事已高,身體也不是很好,因此最後也導緻他在孝和睿皇後去世僅一個多月後在守喪期間去世了。道光能為了養母去世悲痛到把自己也搭進裡面,親兒子恐怕也未必能有如此孝順吧,也足見他對孝和睿皇後的孝順。

康熙的兒子們的結局_康熙結局兒子們死了沒_康熙結局兒子們怎麼樣

所以孝和睿皇後沒立自己的兒子繼位是非常明智之舉,她不僅名利雙收,還獲得了養子道光後半生對她敬重和極緻孝順,因此她的後半生也有着非常完美不錯的結局。想一想如果當初她堅持讓自己兒子綿忻繼位的話,那麼她的結局可能就得以凄慘收場了。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