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在人際交往中,說話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
話說得好,你的第一印象就建立得好,接下來的事情就會更順遂;反之,話說得不好,那麼大家都很容易不歡而散,後會無期了。
所以,與人相處的時候,會說話的人比不會說話的人,就更能夠打造良好的關系,讓雙方朝着良心的方向發展。
問題是,怎麼才能夠讓自己變得會說話呢?
其實,跟别人聊天,我們未必要讓自己做到長篇大論、侃侃而談那樣,有時候隻要你能夠把要說的話說好,交往的基調就可以建立起來了。
以下分享的4件事,隻要你能夠做到,“會說話”就能成為你的個人形象了。
表達要清晰、具體說話的目的,是讓别人聽懂、聽明白。
如果你說了一大堆,别人不知道你說什麼,不僅浪費大家的時間,而且還讓溝通變得低效。
所以,如何讓自己的表達更清晰,就非常重要了。
那麼如何才能夠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讓自己表達做到清晰、具體、準确呢?
這裡有三點:
第一,不要用過于抽象的方式說話;
如果你說話的話,一直都是用一些比較抽象的詞彙或描述方式,那麼别人頭腦中沒有具體的印象,就很難弄得你說的話了。
比如你說:“這個人很聰明的,非常聰明!”或者“新開的商場很大,很好看!”
這些表達能帶給别人什麼樣的信息呢?你說了,就等于沒說,别人不知道聰明是怎麼聰明的,很大又是怎樣的很大。
如果你能夠用具體化的方式去說,别人接受的信息就清楚很多了,如:
“他這個人很聰明的。清華大學畢業,在校期間參與3個項目研究,發表20多篇論文,連續兩年獲得國家獎學金,被評為2019-2020學年度優秀研究生标兵。現在,某公司給他開出200萬的工資!”
這種具體地說,别人就知道是什麼情況了。
第二,用詞準确,減少歧義;
除非你是要幽默,故意用一些讓人曲解的詞語制造笑話,否則,平常跟别人聊天,語言表達最好要做到準确。
有些人有時為了掩飾内心的想法,往往會拐彎抹角地說,以為這樣,别人聽起來不會那麼尴尬。
如:“我覺得你這條裙子還行啦,不是很難看,當然,也有缺點,就是不是那麼好,但總體還是不錯的!”
那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模棱兩可,别人聽起來也費勁。
你就直接說:“我覺得這條裙子一般啦,跟你的整體氣質不是很匹配,搭配起來不是那麼好看。”
這樣說不就行了吧!
第三,表達要完整,不要為了省略而省略;
說話不完整,很容易被别人捉住“話柄”去大做文章的。
例如你遇到交通意外,你跟你家人打電話說,直接來一句:“我撞車了!”家人還不吓死?
完整地表達,讓人知道你人沒事這個重點,其他的事簡單一句帶過就可以了,而不是什麼都省略,什麼都不多說一句。
說話要有邏輯和條理沒有邏輯,說話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後語,這怎麼都不屬于會說話的人。
缺失邏輯,你說得越多,别人聽得越是不知所雲,還是對你的話語失去耐性。
所以,我們說話的時候,一定要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力求做到表達的主題清楚、邏輯嚴密。
那怎麼才能夠做到這些呢?
首先,說話時主要條理性;
跟别人說話時,到底先說什麼,後說什麼,心裡應該要有一個概念。
例如跟老闆彙報工作時,明明先說結果是最好的選擇,但把原因先說一大堆,解釋市道不好,客戶流失,産品不行之類的,然後才把重點說出來,這時老闆還怎麼會有耐性呢?
先把重要的内容說出來,然後再去解釋,這樣的表達才是高效率。至于老闆不關心的内容,可以少說或者其後再說。
其次,突出重點,把話說到點子上;
沒有邏輯的人,說話很容易不着邊際,無法切中要害,說了等于白說。
所以,說話之前,一定要思考幾個問題:
你這次談話,是為了傳達什麼信息?
怎麼才能夠把這些信息更好地傳達出來?
為了讓表達更容易理解,需要做出什麼調整?
隻要做到語言簡潔,又能突出重點,這樣的表達才會更有邏輯性,讓溝通效率大增。
最後,用邏輯線索串聯表達内容;
如果你确實不知道怎麼做到有邏輯地表達,那麼可以用一些手段的,例如列舉法,把要說的話分為三點,簡單講述第一點、第二點、第三點等。
或者,根據前因後果,講述原因是什麼,影響是什麼,結果是什麼等去安排表達内容。
再不濟,好像我這段話那樣,用“首先”、“其次”、“最後”等關聯詞去梳理内容。
隻要把這些技巧變成習慣,你自然就能夠發揮邏輯的力量,讓表達更條理了。
看對方的情緒“下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情緒。
高情商的人,往往會懂得根據對方當下的情緒去說話,而低情商的人,則會任由自己的意願去說。
例如,你跟一個剛被女朋友甩掉的朋友說,愛情是美好的,值得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去追逐,别人隻會當成傻子。
因此,一個會說話的人,往往也是察言觀色的高手,他會時刻注意到對方的情緒,并調整自己的交流方式以及節奏,從而獲得最好的交流效果。
相反,不顧及别人的情緒,隻按照自己的想法,說出自己想說的話,這樣不僅是情商低,而且更是聊天的“定時炸彈”了。
例如你看到同事小雨不開心,一問之下,才知道對方昨天去朋友家玩,不小心打碎了對方的一個花瓶。朋友說不介意,但她不知道怎麼辦。
小雨看到你這麼“關心”她,她就把這個煩惱向你傾吐出來,沒想到你居然當起了“參謀”,噼裡啪啦地一頓講,說小雨這樣做不行,那麼做不好,認為朋友的原諒是表面的,她沒表示就是不懂做人。
原本小雨已經對這事非常内疚和擔憂了,被你這樣一說,就更加嚴重,差點哭了出來。
你覺得這樣做,會顯得自己很有智慧嗎?
其實,安慰别人時,想要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好不要用建議的方式,而是用征求的方式。前者是直接地指指點點,後者則是一種提示。
對比一下這兩種說法:
A:“你這樣做就不對啦,打爛别人的花瓶,别人不介意,你也不能一走了之啊!就算别人嘴上說沒事,并不代表心裡沒事!你還真的這樣回家就算了?至少你要有點表示吧,你會不會做人啊!買點禮物去補償對方也行啊!”
B:“其實我覺得,對方嘴上雖然說是不介意,但人嘛,心裡多多少少都會有點介意的。你這樣一走了之,沒有任何表示,可能真的不太好。如果你能夠買個禮物去補償對方,或者請對方吃飯之類的,說不定會更好!你認為呢?”
後者就是把你的意見,用一種“征求”的方式說出來,聽起來就不是把意見強求給别人,而是“征求”别人,你的意見或許會幫到她。
當然,凡是都有例外。除非對方真的“孺子不可教也”,你再好好說話也沒用,這時就需要強硬建議,羅列後果,讓對方知道利弊。
而這,不是另一種“看情緒下飯”的表達方式嗎?
懂得應對話題,不尬聊會說話的人,并不是說不會遇到尴尬,而是遇到尴尬,也懂得怎麼去應對。
尤其聊天的時候,聊什麼樣的話題,真的會決定彼此關系的走向。一旦你沒話找話,不适合的話題都拿來聊,就很容易引發尴尬,讓彼此出現不好的感受。
例如有些男生跟女生聊天,直接就來一句:“你要出來吃飯嗎?要的話,我現在開奔馳過去接你!”或者“我有三套房子,你做我女朋友吧!”
這句話,就表現出你需要被對方認可的強烈需求感,即便你真的這麼“富有”,對方也很難被你吸引到,畢竟“富有”的人,不止你一個。
反過來,有些女生也有可能會問男生一些“過火”的問題。你們男人是不是真的很喜歡去嫖啊?”
這時就需要考驗你的應對能力了,你可以複制對方的邏輯回應道:“你這個問題,相當于我們男人問,你們女生是不是都喜歡不勞而獲的拜金這樣!”
或者也可以類比回答:“你們女生應該都喜歡買不同的好看的包包,喜歡穿漂亮的衣服吧!但你們女生會不會這樣敗家去購物,跟你們自身的思想和習慣有關。我們男生也是一樣。”
這就說明,會說話的人,會根據對方的問話,而有針對性地調整自己的說話方式。
否則,你很容易會被對方的“說話氣場”,壓得自己好像小弟一樣,不是阿谀奉承,就是說的唯唯諾諾,失去了交談的平等姿态。
那怎麼提升自己這種應對能力呢?
1,學習一些邏輯方面的技巧;
基本上應對能力,跟邏輯思維息息相關的;當你知道怎麼運用邏輯構建話語,自然也懂得如何跳出邏輯,用創新的方式構建話語。
2,回顧自己說得不好的情況;
回想你之前說得不好,而造成尴尬氣氛的情況,想一想,為什麼你的說法會讓大家感到尴尬,怎麼調整呢?然後思考如何用新的方式去應對,積累經驗,下次再用。
3,多觀察或模仿别人的說話方式;
通過觀察和模仿别人的應對方式,學習他們的思維,那麼當你遇到類似的情況時,就可以複制這種思考,構建屬于自己的回答。
一句話,就是多聽、多學、多說,讓自己變成一個會說話的人,也不是什麼難事了。
上一篇
大蔥保存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