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後門”是一個家喻戶曉的詞彙,指的是通過一些不正當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走後門”的人,很多人對有關系“走後門”的人嗤之以鼻,其實若是放在自己身上,又有幾人能夠拒絕“走後門”呢?
前段時間電影《滿江紅》很火,其中有一個比較有趣的情節。由嶽雲鵬飾演的武大人背景很硬,據他所說,他的姑母是皇宮裡的武貴妃。
因此,很多人都認為,武大人之所以能走到那個地位,一切都歸功于他的姑母武貴妃。
然而武大人卻非常忌諱别人提起他的背景,且強調自己的一切都是靠努力所得。至于是真是假,估計隻有導演心裡最清楚了。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走後門”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态,有關系“走後門”的人,更不會有任何的心理道德負擔,走的理所當然。
如果有關系擺在那裡,就算當事人沒有“走後門”,旁人也會認定他就是“走後門”。
“走後門”的來源由來已久,據說還跟宋朝時期的包拯有關系。看到這裡許多人有些疑問,向來大公無私的包拯,為何與貶義的“走後門”扯上關系呢?
褒義“走後門”
“走後門”向來都是貶義詞,很少有人知道,其實“走後門”這個詞彙,還有一個褒義的典故來源,并且和大公無私的包拯有關。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英明決斷、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
影視作品《包青天》家喻戶曉,主要講述了包拯為百姓伸冤、判案等傳奇故事。
不過在真實曆史上,想要請包拯斷案,必須要有足夠的錢财。我并不是說曆史上的包拯搜刮錢财,實際上是為包拯看大門的斂财。
常言道,閻王好過小鬼難纏,在當時有一句俗語,叫“衙門朝南開,有理沒錢莫進來”。
意思是官府大門守衛森嚴,一般人是不能随便進來的,若是想要進入官府報案,守門官吏都會索要一些錢财,如此方能進入。
包拯得知此事後大怒,先是責罰守門官吏一通,随後将其撤職,但包拯仍然不放心下一任的守門官吏,索性将自己的後門打開,揚言凡有冤屈者,皆可從後門進入官府。
包拯的後門一開,方便了百姓随意出入告狀,由此衍生了“方便之門”和“走後門”兩個說法,但“走後門”的意義後來發生了重大變更,不再是原來的好事了。
貶義“走後門”
“走後門”演變至今,早已成為貶義,并且在宋朝曆史上,還有着關于貶義“走後門”的典故來源,和宰相蔡京有關。
蔡京為相時,嚴酷迫害元祐黨人。所謂元祐黨人是指宋哲宗元祐年間反對變法的舊黨,以司馬光為首,包括蘇轼、蘇轍、黃庭堅等人。
當時很多人都為此不滿,于是變着法的來諷刺蔡京。
據說宋微宗有一次和朝廷諸多官員聚餐,宰相蔡京也在其中,還讓一些民間藝人上台演戲。
藝人在台上扮演大官的角色,據案而坐,傳判各事。
大凡與“元祐年間”沾邊之事,一概排斥。可就在這時,一位下屬上前偷偷告訴大官:“今國庫發下俸錢一千貫,皆為元祐錢文,該如何處置”?
大官略微思索後,便悄悄說道:“那就走後門,從後門搬進來吧。”
此言一出,宋徽宗頓時哈哈大笑,原本一些憋住不敢笑的官員,也開始笑得肆無忌憚,唯獨蔡京氣得滿臉通紅。
台上的戲子演的大官,其實就是當朝宰相蔡京,以此來諷刺蔡京的行為,不利于自己的就大加排斥,而有利于自己的,就大開“方便之門”,也就是通俗意義上的“走後門”。
至此之後,“走後門”的說法便一直流傳至今,現實生活中,“走後門”俨然成為了一種常态。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