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隋朝,雖然是中國曆史上一個相對短暫的朝代,但是它在曆史上卻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首先,隋朝創造性的開創了科舉制度。
打破了世家大族對于朝中官位的壟斷,為廣大的普通老百姓提供了一條能夠一步登天,打破階級壓制的途徑,同時也奠定了中國曆史上一千多年的科舉取士的基本模式。
其次,隋朝作為五胡亂華以來的第一個大一統王朝。
對于穩定社會局勢,減少地方實力内耗有着重要作用。在統一的中央政府的領導下休養生息,才能使國力快速恢複。
最後,隋朝是一個特殊的朝代。
在漢代以來,儒家文化一直處于主流思想的地位,但是這一切在五胡亂華時期土崩瓦解。而在此基礎上,隋朝是承接南北朝及唐朝文化的重要朝代,也是文化過渡的重要時期,更是儒家文化的鞏固及複興的關鍵時代。
因此,隋朝對于漢文化的傳承來說,極為重要。
而在漢文化重建發展的過程中,起到決定性的基石作用的人,就是本次我們我們将要了解的人物——牛弘。
他繼承了自漢朝以來的儒家文化精華,同時整合了五胡十六國、南北兩朝的文化,極大地推動了隋朝文化建設的步伐。其功績被廣泛記載于隋朝史籍中,并不斷得到後世學者、文人的正面評價。
牛弘的人物生平
牛弘姓裛(yì),字裡仁,生于西魏大統年間,靈台人。為官廉潔,出仕北周時期就已經被封為臨泾公。
到了隋文帝時期,牛弘更是受到重用,先後秘書監、太常卿、禮部尚書等職務,被封為大将軍及郡公銜。大業六年,卒于江都,隋炀帝追封牛弘為文安侯、開府儀、光祿大夫等,并歸葬靈台荊山。
可以說他是隋朝不折不扣的文化重臣,牛弘對于隋朝文壇的主要貢獻,最著名的就是主導了古籍構建管理和文化制度建立。
隋朝建立初期,百廢待興,經過了南北朝頻繁的朝代更叠和連年戰亂,百姓民不聊生,社會秩序崩壞,急需休養生息。
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公元580年,牛弘任職圖書典籍的秘書監,經過詳細的圖書文獻整理,牛弘察覺到即使在一國之都的洛陽,儒家文獻也已大量損壞及流逝,找不到相應的文獻資料是常态。
對此牛弘心急如焚,立刻上書隋文帝,建議廣開收藏,同時号召民間獻書,來補充已經空空如也的書庫。
這一舉動,使流落民間的古籍文獻得以保留,并為隋朝文化建設奠定了基礎。
而牛弘對于文化的重視也讓隋文帝對他重視了起來,隋文帝深知文化在一個國家統治的過程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
于是隋文帝在公元583年,封牛弘為奇章郡公,負責主持祭祀、賓客、冠婚、喪葬、軍旅五禮的編撰工作。
牛弘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基礎上,依托民間的各類禮儀藏書,協同民間的禮儀學者,于兩年後完成《隋朝禮儀》的編撰工作。
此後,由于牛弘在文化建設上面的優異表現,隋文帝對他委以重任,牛弘也沒有辜負隋文帝的期待,屢屢在文化建設上立下功勞。
任太常卿時,牛弘并着重于樂府歌詞的創作工作,為後世唐代詩歌的創作,制定了體系。
在萬寶常、何綏等人的幫助下,以春秋時期的六律五聲作為基礎,吸收并融合南北朝時期傳入中原的西域樂律文化,制定宮廷七部樂,并逐漸完成了對後宮新樂的修訂工作。
在公元599年,牛弘被晉升為大将軍銜,負責官員的選拔工作,并堅持“品德優于文才”的選拔标準。在史書上,牛弘因任人唯賢的原則,受到各界學者的推崇。
參與隋朝的文化建設
隋文帝在相繼完成了戡亂三方、接禅帝位、定正朔服色、興建大興城後,于公元583年開展文化建設工作。
并以牛弘為主要負責人,主持關于曆史文獻典籍整理、宮廷樂理修訂、禮儀制度構建、詩歌文化研究等工作。
首先,牛弘的工作是完成對儒家文化的維護和傳承。
時任秘書監的牛弘,在對館藏文獻古籍進行整理的時候,發現儒家經典文集大量遺失、朝廷館藏不完整,極大地限制了隋炀帝以儒家思想為理論核心的勸學行禮活動。
于是牛弘依托曆史上各個朝代的經驗,結合隋朝開國時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一套獨立的文化建設方略。
以“勒之以天威,引之以微利”的方式,開展民間儒家古籍進獻工作,在短期内補充了隋朝的儒家經典文獻,大力推動了隋朝勸學行禮活動。
牛弘在完成對儒家文化的維護之後,把目光放眼到了更加廣闊的諸子百家,涵蓋法家、道家、墨家等諸多學術思想,并進行整理、分析,做出不同的評價,逐步完善現有的文化建設制度。
同時,牛弘通過民間采集、朝廷求購等方式不斷獲取秦、漢、晉的曆史文獻書籍、樂理書籍及其他文獻資料,不僅擴大了隋朝的文獻館藏,更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具有重要的曆史意義。
《隋書•劉弘傳》曾對牛弘做出這樣的評價:“采百王之損益,成一代之典章。”
在後世的圖書館藏工作中,依舊延續了牛弘的“五厄論”,在文化傳承的角度,牛弘居功至偉。
同時,在樂理、禮儀層面,牛弘對前朝的禮儀和樂理進行了深入研究,在某種程度上使隋朝樂理及禮儀繼承了前朝的精髓,形成隋朝獨有的禮儀及樂理體系。
同時融合了五胡十六國的外來文化,增強了民族間的凝聚力,推進了民族間的大融合。
牛弘與隋朝詩歌
都知道唐詩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明珠,但卻很少有人知道,牛弘正是為這顆明珠奠基的人。
早在隋朝創立之初,就已經有很多詩人了,這些詩人主要分為三類:
一是北周、西魏的關隴門閥集體,如楊素、楊廣、牛弘等人;二是北齊東魏入隋的士大夫;三是梁陳融入隋朝的官宦,如許善心、虞世基等人。
牛弘作為第一類詩人,創作以詠物、宮體、宴遊為主,但已超出了時空界限和社會廣度,充分發揮着真摯而深厚的情感。
公元589年牛弘晉升為太常卿後,詩風及意境發生重大的轉折,由粗狂變得委婉含蓄,由宮廷描寫到社會生活,在實質上突破了原有的詩歌創作窠臼。
再加上隋炀帝楊廣自己就有一定的文學創作能力,牛弘也以此為契機,抒發對詩歌獨特的看法。針對隋朝詩歌創作的窠臼,指出隋朝的詩歌創作依舊局限于宮體、詠物的範圍内并且難以抒發詩人真摯的情感,對隋朝是個的創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牛弘還對樂府音樂進行了創新,使得隋朝樂律進入重要的創作階段,并帶動了樂府歌詞創作,拓寬了歌詞創作範圍及形式。
雖然在文學史上,隋朝詩歌的地位并沒有唐朝來的重要,但是作為唐朝詩歌盛世的前奏,隋朝詩歌不乏一批集中描寫隋朝風水、抒發真情實感、廣泛關注民間生活的詩歌出現,使得隋朝詩歌創作突破了前朝詩歌創作的限制,為唐朝詩人創作詩歌提供了基礎。
結語
牛弘在隋朝文化建設中起到了積極作用,不僅推動儒家經典發展,更對前朝曆史文獻進行了徹底的修正,整合了前朝及西域的文化,完善了隋朝現有的文化體系。
并在此基礎上,修正樂府,為唐朝的詩歌盛世奠定了基礎,有力地促進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傳承。
參考文獻
蔺熙民《牛弘與楊隋文化制度建設》
程煥文《隋代官府藏書史略》
李建國《論隋朝的文化整合與文學交流》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