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是中國近代的一個亂世,但奇怪的也是一個文化璀璨的時代,許多出色的文人都誕生在這個時代,比如較為熟知的就有魯迅、胡适、郭沫若等,他們都是這個時代的文人代表,用文學改變着一代人的思想,但另外還有些出色,後世名聲卻沒那麼大的,例如我們的國學大師——錢穆,就是其中之一。
錢穆一生以發揚和傳承中華文化為己任,而年輕時候的錢穆除了平時鑽研國學以外,更多是在鄉村擔任一位老師,原本的錢穆沒想過做出什麼大的成就,隻想安安靜靜做一名教師,俗話說得好,“平平淡淡才是福”,但是當時的中國局勢變幻莫測,抗戰之後就是解放戰争,戰亂之下錢穆的教師工作也很難保住,隻能跟随大部分的青年文人一樣,流落到香港定居。
1.颠沛香港,結緣妻子
錢穆到了香港之後,并沒有因為國學大師的身份受到什麼特别的優待,反而因為長期身無分文而過着颠沛流離的生活,當時由他興辦的新亞學院,就因為資金的問題,陷入經營困頓的狀态。
直到錢穆遇到妻子胡美琦的父親胡家風,胡老當時對錢穆弘揚中華文化的壯舉稱贊不已,于是就将自己的女兒介紹到了錢穆的學校負責教書,就這樣,他們開啟了一段相差三十多歲的忘年戀,1956年,嫁給他時,他61歲,而她隻有27歲。
2.創辦學院,步入正軌
兩人在一起教學的時間越長,胡美琦就對這位滿懷教學熱情的錢穆越感興趣,在1954年,她不顧旁人的眼光,主動放棄在台灣教書的機會留在香港,守護和幫助錢穆的國學事業。而胡美琦的到來似乎給錢穆事業帶上了一輛順風車,兩人在一起沒多久,香港政府終于承認了新亞學院的合法性,許多社會名流人士對錢穆的弘揚國學的理念頗為稱贊,于是紛紛贊助新亞學院,新亞學院的發展才算步入正軌。
如今的香港中文大學的前身就是錢穆的新亞學院,是新亞學院後來與另外兩家學院合并而成的,能在殖民地建立一所屬于中華文化的大學,這在當時完全是不敢想象的事情。錢穆有如此成就,背後也是多虧胡美琦的協助,為他省去了許多生活負擔,這才讓錢穆能夠在學術更進一步。
3.社會動蕩,前往台灣
不過好景不長的是,因為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某些事件的出現,香港迎來了一波從大陸下來的難民潮,治安問題瞬間嚴肅起來,于是錢穆為了給自己有一個安穩的家庭生活和學術環境,于是就在蔣介石的邀請下,1967年去了台灣發展,之後晚年的錢穆就在台灣定居下來。
去了台灣的錢穆繼續做着自己的文化傳播工作,他和胡美琦在文化大學擔任曆史教師,在台灣弘揚自己的國學知識,同時還專著編寫國學書籍,《八十憶雙親》《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等就是在那時候編寫完成的。
4.我們是中國人,千萬别留我在這
晚年的錢穆歸鄉之情日益濃厚,盡管身在台灣,但錢穆一直堅持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即便在離開大學的那一天,錢穆依舊告誡自己的學生:“你是中國人,不要忘記了中國!”。
1990年錢穆先生與世長辭,臨終之前,他曾與妻子交代“你要記住,千萬别把我留在這。”兩年後,1992年,其骨灰幾經周折終于回到大陸安葬,一代文學大師就此落幕。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