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戰國四大名将中,為何隻有王翦善終?

王翦能得善終的關鍵在于:懂得為人臣之道。

戰國四大名将中,白起、廉頗、李牧都沒有能得善終。這與戰國時期君臣的權力之争有關,屬于君臣之間沒有能找到一個合适的平衡點,導緻君王對武将産生懷疑,甚至痛下殺手。

一、白起之死

白起是戰國第一名将,他曾經戰伊阙,斬殺韓魏聯軍二十餘萬;攻打崤函,奪下六十一座城池,他還南下攻楚,大破郢都,打得楚國一蹶不振。秦趙長平之戰,白起更是踩着四十萬俘虜的屍體登上了戰國武将的巅峰。但是,就是這麼一個威名赫赫的常勝将軍,最終卻敗在了自己的政治覺悟上。

戰國四大名将中,為何隻有王翦善終?

秦昭襄王重要範睢,而白起的身份、地位和能力都成為範睢的威脅。範睢是個戰略家,而白起是個戰術家。在玩政治上,白起根本不是範睢的對手。範睢一再勸谏秦昭襄王收回白起的權力,拒絕白起乘勝追擊攻滅趙國。這個梁子恐怕無解了。再加上,白起自恃功高,一再耍性子,先後拒絕秦昭襄王攻打邯鄲的帥印,又私下埋怨秦王的用人不當。遭到秦昭襄王的遷怒。最後被賜死在杜郵。正所謂将相失和、君臣失意。

戰國四大名将中,為何隻有王翦善終?

二、廉頗離趙

廉頗作為趙國名将,曾帶領趙軍長驅深入齊境,攻取陽晉,威震諸侯。之後,廉頗伐魏,幾乎攻破魏都,然後大破燕軍而拜相。秦趙之戰,廉頗又多次擊敗秦軍。但在秦趙長平之戰時,由于雙方都壓上了全部家底,趙國處于下風,而趙惠文王卻聽信讒言,以為廉頗無力破敵,又不聽軍令。于是換上了紙上談兵的趙括,導緻長平一戰,趙國大敗,從此元氣大傷。

戰國四大名将中,為何隻有王翦善終?

而在趙惠文王眼裡,廉頗是他父親的武将,本來就功高震主,知道自己對廉頗的控制能力不足,所以并沒有想一直重用。之後,廉頗的脾氣本來就是性情中人,自己又有自己的勢力,在朝野上下想打壓他的大有人在。趙悼襄王即位之後,立即解除了廉頗兵權,導緻廉頗怒而攻打樂乘,并逃亡到魏國。由于得不到魏王重用,又加上死對頭郭開暗中使壞,讓趙王确信“廉頗老矣”。最後,一代名将在楚國客死他鄉。

戰國四大名将中,為何隻有王翦善終?

三、李牧悲情

廉頗之後,新生代的趙國名将隻有李牧了。這位名将大破匈奴,連卻秦軍。最後也因權力之争,沒有避免走上廉頗的老路。讒臣郭開再次扮演了“趙國名将收割機”的角色。導緻李牧面臨被剝奪兵權。但是李牧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最後導緻,被趙王确信李牧要反叛,被設計冤殺。之後,秦将王翦攻破邯鄲,趙國亡。

戰國四大名将中,為何隻有王翦善終?

四、王翦深谙人臣之道,得以善終。

白起、廉頗、李牧的結局,都離不開三個原因:

1、個人實力強,勢力大,對王權有威脅;

2、朝内有死對頭兒,君王對其産生懷疑或怨恨;

3、性格耿直,本性高傲,不屑于明哲保身,情商待充值。

戰國四大名将中,為何隻有王翦善終?

而王翦的情況則完全不同:

王翦攻楚之前,向秦王請六十萬大軍,秦王怎能不擔心。于是說:

王将軍老矣,何怯也!李将軍果勢壯勇,其言是也

李信則自信地向秦王保證二十萬軍即可。秦王對二十萬軍當然還是放心的,王翦六十萬幾乎帶走了秦軍的全部主力。李信知道秦王擔心什麼,所以他提出帶二十萬攻楚。王翦知道李信會敗,但一直沒說話,不獻一測,回家休閑去了。知道李信大敗而歸,秦王親自登門緻歉,王翦仍堅持六十萬大軍攻楚。

戰國四大名将中,為何隻有王翦善終?

戰國時期,因為權臣勢大造成的内亂不計其數,三國分晉更是讓各國君王對能臣有所忌憚。更何況,王翦要是帶六十萬大軍入楚,他要是不想回來,憑王翦的人格魅力完全可以再楚地割據稱王。

但是王翦是個人精,他既然知道秦王擔心什麼,自己就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出征前,不關心仗該怎麼打,隻關心秦王能賜給多少地,賞多少錢,能得到幾處莊園。

始皇說:“将軍既已出兵,何患貧窮?”

王翦說:“為大王部将,雖立戰功卻終不得封侯,所以趁大王親近臣下之時,多求良田屋宅園地,為子孫置業。”

戰國四大名将中,為何隻有王翦善終?

直到到了楚地,要和楚國正面交鋒了,還不忘委托秦王的使臣回去幫忙問問這些賞賜啥時候能發下來。你說這王翦是不是“不愛江山,隻愛錢”。秦王還有什麼好擔心的。

另外,王翦為人極為低調,從來不招蜂引蝶。李信戰敗,王翦不會像白起一樣犯渾,而是表現得非常惋惜。當秦王一再請求他出征,王翦也是是提出自己的條件,表示為國效力、義不容辭。你說君王能不喜歡這樣的武将?

戰國四大名将中,為何隻有王翦善終?

和白起、廉頗、李牧不同,王翦從未貪戀兵權。王翦身為四朝元老,曆任範雎、蔡澤、呂不韋多位相國,沒有人不尊重王翦的。當年他攻下燕都之後,迅即上表告老還鄉,此時天下大局已經基本确定,統一大業已經過半。後來,再度出山滅楚之後,徹底歸隐。在政治上,從來沒有讓秦始皇有所臆測。

戰國四大名将中,為何隻有王翦善終?

最後,不得不提到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王翦的老闆秦王嬴政,也就是後來的秦始皇。秦始皇從來沒有枉殺過一個功臣,一方面是秦始皇個人的雄才大略,沒有其他權臣可以抗衡,另一方面,也是秦始皇馭人之術無與倫比,别說王翦,就是範睢、蘇秦都恐怕不敢有什麼想法。

戰國四大名将中,為何隻有王翦善終?

故而說:

王翦能得善終,歸結于人臣之心、侍君之道。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