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今日五九,春天要來了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今日五九,春天要來了

每年冬季,時常能聽到人們提起“數九寒天”,以及“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今天是“五九”的第一天。“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意思是寒冷即将過去,天氣漸漸轉暖,河邊楊柳開始發芽,春天要到來了。

那麼,什麼才是“數九”?它又是怎麼來的呢?

據民俗學者介紹,“數九”不是節氣,可算作是古人發明的一種計時方式,同時還衍生出“九九消寒圖”等娛樂方式,借以計算、消磨漫長的冬季。

每到冬天,常能聽到“數九寒天”的說法,那麼,什麼是“數九”呢?一般認為,那是中國民間的一種節氣,又叫“冬九九”,從冬至開始計數,稱為“交九”,此後每9天為一個單位,叫做“九”,等過了9個“九”,加起來是81天,謂之“出九”,就到了春暖花開的時節。

數九習俗起源于何時,至今并沒有一個準确的說法。但根據古籍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就已經存在了。梁代宗懔所寫的《荊楚歲時記》中有這樣的文字:“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

曾有人好奇,為啥是數“九”而不是數“二”、“三”、“八”等數字呢?有一種說法認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九”是“至陽”之數,又是至大之數,“至陽之數”的積累意味着陰氣的逐漸消減,累至九次已到了頭,意味着寒去暖來。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今日五九,春天要來了

那麼,為何會有“數九”出現?可能是因為古代取暖條件比較落後,對他們來說,寒冬對生存很大的威脅,人們希望它能很快過去,而且農耕社會,進入冬季後基本已經沒有農活,所以古人慢慢發明“數九”的計時方式,同時還有一些消遣娛樂的活動,用以打發時間。

比如在民間流傳已久的“九九歌”(即“九九消寒歌”),不止吟誦起來合轍押韻,還形象地描述了從冬至到第二年春分這段時間的天氣變化,甚至農業上一些耕種規律都有所體現,如同北方很多地區流傳的那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由于各地物候不同,所以每一地的“九九歌”也會有所差别。

與“九九歌”相映成趣的,是“九九消寒圖”,分為九格消寒圖、魚形消寒圖、泉紋消寒圖、孩兒消寒圖等。比較有趣的是,在白紙上繪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對應一九,一朵對應一天,每天根據天氣實況用特定的顔色填充一朵梅花,既能計算時間,又能當做一種精美裝飾品。

現在的禦寒方式、條件比古代有了很大改變,但冬天的物候、氣候現象依然存在,所以‘數九’以及‘九九歌’對人們的生活依然有參考價值,已經成為一種民俗傳統。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今日五九,春天要來了

柳,婀娜柔媚,搖曳多姿,受到曆代詩家詞人的青睐。

又因與“留”諧音,古人常以“折柳”相贈,表依依惜别。“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賦别,傳情,明志。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今日五九,春天要來了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今日五九,春天要來了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今日五九,春天要來了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今日五九,春天要來了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今日五九,春天要來了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今日五九,春天要來了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今日五九,春天要來了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今日五九,春天要來了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今日五九,春天要來了

來源丨央廣網、人民日報

責編丨雲凱傑 圖片丨部分攝圖網

複審丨李培 終審丨張雪蓮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