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飛魚
每到這個時節,都會見到有人陸陸續續在家門口或是在路邊借着簇簇火光,袅袅青煙,給已故的人祈福。
親人離開了這個世上,總會讓活着的人牽挂,思念以及愧疚。
中元節,是一個關于死亡的傳統節日,人們每到這個節日,都會非常敬畏,因為死者為大,祭拜先祖,悼念故人,保持一份敬畏之心,希望把思念和牽挂等等,都能夠随着火光而傳到彼岸,便是對這份思念與情感最深切的寄托。
中元節,一年一歲的牽挂,一朝一夕的追思。
因為離去,所以有遺憾,所以才會念念不忘,對于已故的親人,永遠都不會忘記,每到這個時候,都希望他們在另一個世界中能夠過得安好,給他們送去禮物,讓他們收獲心安。
也或是為了彌補昔日未曾對他們有過的報答,而寄去紙錢,寄托哀思,請求原諒,請求心安,讓已故的人放心,活着的人,好好活着,向前看。
中元節,在河邊點一盞心燈,為亡者照亮前方的路,讓他們能夠到達彼岸,不再有悲傷,不再有坎坷,不再有慌張。
《中元夜》中說,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紅燭影回仙态近,翠鬟光動看人多。香飄彩殿凝蘭麝,露繞輕衣雜绮羅。湘水夜空巫峽遠,不知歸路欲如何。
中元時節,丹桂飄香,空中月明,富家的小姐和夫人們,披金戴銀,穿着绫羅綢緞,在河邊做慈善事業,放千盞河燈,随着水面的波光粼粼,為亡者照亮前行的路,讓他們安心地往前走,不必回頭,放下愛恨情仇,好好地前往幸福的一方。
所以,在中元夜中,涼風漸起,吹走人們的思念,随着風,随着盞盞河燈,一路沿着水波流走,承載着人們的思念,時聚時分,飄向遠方。
在時光的那一頭,蘇轼哀悼已故的妻子,那是他此生最愛的人,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凄涼。
此生再也沒有相見的機會,若是能夠在夢中相逢,也覺得是幸福。
那一年,蘇轼十九歲,與十六歲的王弗結婚,王弗年輕貌美,且賢良淑德,所以兩個人非常恩愛,可惜天命無常,王弗二十七就去世了,這是對蘇轼一個很大的打擊。
失去王弗,心如刀割,思念癡狂,難以忘懷,隻有在夢中才能見到她,夢見回到了家鄉,在小屋的窗口,王弗正在梳妝打扮,卻兩個人默默相對,慘然不語。
如果可以,多麼希望時光可以倒流,再次牽住你的手,一刻也不想松開。
在時光的另一頭,白居易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
他思念已故的人,自己已經到了白頭,而在九泉之下的他們已經化成了泥沙,多麼希望他們能夠在另一個世界中得意安息,不再挨餓,不再痛苦,不再受罪受累。
中元節,點心燈,祈福,祭拜,想要知道已故的親人在另外一個地方過得好一些,自己也開始學着向前看。
有人說,人的一生要經曆三次死亡。第一次是當心跳停止;第二次是當遺體火化時;第三次是當最後一個記得他的人把他忘記時,那時候他才真正地死了。
隻有經曆過生離死别的人,才懂得珍惜生活,愛生活,但願逝去的人能夠一切安好,活得的人莫負好時光,珍惜眼前,一切向前看。
中元節,緬懷親人,好好生活!我們一直記得,他們便永遠存在!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