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養生談人類的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但通過合理調整,加強養生是可以延緩衰老的、我國的傳統醫學就非常重視養生,古人在養生學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古代養生學認為人生來就有适應自然,保護生命的本能。人類經過長期的積累和實我,認識到人是大自然整體中的一部分,人必須與自然的變化相适應。《内經》雲:“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人的生存必須倚仗天地之氣的滋養。遵縮四時之氣的變化。不管是寒來暑往的季節變化,還是晝夜晨昏的時序推移,都以天地陰陽二氣的互相轉化為中心。天地以陰陽二氣造化萬物,人以陰陽二氣長養百骸,所以要使自身的活動和外界環境一緻起來,自覺的将自己溶于大自然整體活動之中。
古人認為在這生機監然的季節裡,清晨起來,披散長發。松寬衣帶,悠然自得的在庭院裡散步,沐浴陽光,呼吸新鮮空氣,會有益人體氣機的升發。反之,與時令的特點相背,會使髒腑氣血運行不暢發生阻遏,以緻生病。這就是法于陰陽,遵四時變化而養生的含義。
古人養生非常注意精神保養,認為健康長壽的原因是精神内守,神不外馳。能能駕馭自己的思想,不作妄然之想,不白白消耗自己的精力,不讓無謂的意念幹擾自己的情緒,而使人體氣血在體内正常運行。
除此之外,還要保持生活的規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就是飲食上不暴飲暴食,平時注意氣候變化謹慎起居、冬季陰寒冷冽,陽氣宜藏不宜洩、人們就見早睡睌起,必持日光,少擾動陽氣。對于勞逸,不可過累而傷筋骨氣血、也不可過于安逸。《素間·宜明五氣論》關于“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的論述,就是提醒人們勞逸結合的科學安排生活,工作,學習。
從以上養生原則中可以看出古人養生長秘快和現代生的科學研究是完全一緻的。也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應循之道。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