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統一天下。
彼時的秦王嬴政,為避免周末諸侯争霸、列s國紛争的局面,開創了中央集權的郡縣制。中國曆史上首次将國家所有權利集于一人之身,嬴政稱其為皇帝制,他自己則自稱始皇帝。
這就是秦始皇的由來。
然而,對于秦始皇個開創的皇帝制度,到底是不是所謂的封建制,卻一直頗多争議——
一、曆史書上說的“封建制”
曆史書上說的封建制度,封建社會,是指地主占有土地并剝削農民的社會形态。
也就是說,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地主和農民的矛盾,秦之後曆朝曆代的激烈沖突也是地主和農民的沖突 。
然而,事實上,曆史上的地主似乎很難過三代,而曆次農民反的也多是“苛政”官府,甚至地主多是領導者(如項羽 、黃巢、方臘、盧俊義等)。這無疑是矛盾的。
二、所謂“封建”即“封土建邦”
封建制在上古時期就已經存在了,而且發展的趨勢十分明顯,如大儒荀子所說“有人的地方就會有争端,這個時候有賢明的人出來告訴大家道理,這樣的人會成長為君王長者”。
争端大到一定程度,就會發起有規模的鬥争,這就産生了軍隊,出了有威望的人,聽命于君長,這樣就是諸侯,諸侯之間相互争鬥的規模又擴大了,出現了更具威望的人,諸侯們都要聽命于他,這就是方伯、連帥。鬥争繼續升級,更為強悍的人出現,讓所有人都聽命,這就是天子。
實際上 夏、商、周三代都是典型的“分封”“封建”,君王為天下共主,對有功之人進行分封,賜予國号、領地範圍,以及各種可以使用并且表明身份的禮器等等。
這些被分封的人就是諸侯,實際上,他們在被分封的土地,擁有 等同于國家的權力,比如貨币發行、擁有軍隊、官員任用等。
這對于“天子”而言,核心是分權,這也是其與帝制最根本的區别。
三 、“皇帝制”就是專制特點的帝制
秦始皇開創的“郡縣制”,稱之為“皇帝制”更為 貼切。
它首先是建立在“大一統”的基礎上的。
“大一統"一詞的正式提出,始見于《春秋公羊傳》中的“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
“大"意為“尊大,“一"是元,“統"是始,“一統"就是元始。秦始皇的大一統,即自上而下地以一個最高權力為中心來進行政治範圍的集中統一。
在這個“大一統”的國土上,有且隻有一個中心,那就是皇帝,而他任命的各級郡縣官員都是完全為其服務的,不能有任何自我意識。
用現代話來說,就是中央集權、一人專制、獨裁。這毫無疑問,是典型的帝制。
因此,從秦始皇起至清滅亡,中國并非封建,而是帝制。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