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社會 > 正文

講感情是誘發矛盾的第一大因素

文:蔡壘磊

人和人之間,免不了會爆發矛盾。正常思維都覺得,生疏更容易招緻矛盾,但其實你去觀察, 大部分的矛盾,都存在熟人裡,而且關系越近,邊界感越弱,矛盾越多。
有一句話,叫“人最大的問題,在于對親人太放肆,而對陌生人太客氣”。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陌生人不夠安全,我們無法預知自己的行為會招緻怎樣的結果,于是就會很守邊界。所以跟陌生人的交互中,我們很少産生矛盾,就算産生,大家也容易互相遷就,互相妥協。一來是不夠安全,我們都會盡量友好,二來是我們跟陌生人之間,常常采用的是即時回報制——廢話,你不即時回報誰知道還有沒有下次交互的機會?
但跟熟人之間就不一樣了,如果給予即時回報,會被認為是不是不想跟對方有進一步來往了?如果不給予即時回報,尤其是窮人之間,往往就埋下了矛盾的種子。農村裡的那些看似很“淳樸”的你幫我我幫你的風氣,背後基本上都是算計——今天我給你一刀肉,雖然話說得很客氣,送給你的,給孩子的,但如果你明天隻還我一棵菜,你完了,不出幾個月,我就給你講得滿村都是。所以所謂的講感情,它的背後是什麼?依然是對等交易。就像紅包,你有4個孩子,我隻有1個,你給我孩子一個200的紅包,我怎麼還?要麼我還一個200,裡外不是人;要麼我還4個200,吃大虧。于是我提前給你宣揚宣揚:你看這個人,自己4個孩子,拎着到處拜年,就是想占便宜,太雞賊。在輿論中讓你知難而退。 窮人之間的講感情,說到底就是這點算計,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能算,都覺得隻要自己夠精明,就能占到其他人的便宜,所以特别喜歡講感情。而感情這種東西有時候又沒有像豬啊羊啊的價值那麼直觀,比如兩個朋友住一起,每天都是其中一個人打掃屋子,你會覺得憑什麼?那是因為大家對于髒亂差的忍耐程度不一樣,講感情嘛,誰更忍不了就誰打掃,都無所謂,另一個人可能買點零食有時候分點給對方。 但在這種無法量化的東西交互得越來越多的時候,彼此之間量化對方提供的價值的标尺是不一樣的,你覺得自己做了很多但對方其實并不覺得,時間一久很容易都會覺得自己付出得更多,于是矛盾就來了。夫妻之間、朋友之間、親子之間,隻要是人和人之間熟了,感情講多了,都會産生這樣的價值量化偏差問題——你是我兄弟,你失戀時候我陪你好幾天,你到火車站我去接你,現在問你借500塊你不借?你每天打掃一下屋子倒個垃圾還跟我計較?類似這些問題,都是感情講出來的。如果大家平時交集不多,你陪我一次我都感激涕零,趕緊給你弄點吃的過來,但講感情講多了,哪怕我隻幫過你1次,你幫我10次也是應該的,說起來就是“我又不是沒付出過”。
而且講感情這件事,還常常會導緻回報和期待錯配。
什麼意思呢?就跟借錢一樣,你會發現當你借給一個人錢的時候,那個人能給你磕頭,但當讓他還錢的時候,他就算能正常還,内心裡也是不舒服的。因為當他拿到錢一段時間以後,他可能去買房了,可能去裝修了,可能去旅遊了,可能去炒股了,反正要麼是已經消費掉了,要麼是投資去了。這裡隻有一種情況,那就是用你的錢掙了大錢,他拿一部分出來還你,是開心的,但凡是别的情況,還錢這件事對他而言,都像是在他的口袋裡掏本就屬于他自己的錢。感情回報也是一樣的,當他還沒得到一個東西的時候,欲望是很強的,這時候你幫了他,他特别開心。但隻要過了一段時間還沒完成對等回報,那麼要他付出的時候,他就會考慮到為你做事的成本,因為之前的那個欲望滿足的勁老早過去了,這時候是痛苦占主導,成本占主導。
所以明明是在你心裡的一次對等交易,此時在他心裡就會覺得是你欠了他。 這就是回報的錯配和期待的錯配,原因就是成本後置。就像你承諾了一項服務,先提前收到了10年的錢,收到錢的時候是開心的,但後續可能要連續提供10年服務,這時候你就越來越不開心,後續的服務也是越來越爛,因為越到後面,你越會覺得自己是在“白白提供服務”。那為什麼我說尤其是窮人之間呢?因為富人之間有對等交易的共識,他們在很多時候不會用感情和道德來掩飾這種交易,所以明碼标價,不會占别人便宜也不被人占便宜,交易得非常舒服。
就算他們講感情,由于彼此對對方的資源吸引力都很強,于是都更不容易計較當下的吃虧,在回報的錯配期也能有更好的心态,所以感情也會越來越好。而窮人之間的感情,缺乏未來的資源吸引力,他們就會更在意當下一城一地的盈虧。走得越近,事情雜糅越多越算不清楚,矛盾就會越來越多,一開始可能打得很火熱,最終都是越走越淡。

.........................

我是蔡壘磊,感謝你的閱讀。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