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梵高,一個充滿着極緻矛盾的存在

“不管你擁有什麼/我們生來就是孤獨/讓我再看你一眼/星空和黑夜/西去而旋轉的飛鳥/我們生來就是孤獨”——李志《梵高先生》




在冷夜中燃燒,在無聲中呐喊——梵高,一個充滿着極緻矛盾的存在:


他是天才,又是最知名的精神病患;他生前隻賣出過一幅畫,死後卻跻身天價藝術家俱樂部;他一生孤寂感情坎坷無人理解被世界抛棄,死後卻為世人追逐,無數人更試圖通過他作品中的筆觸色彩解讀他的内心……


可是我們仍然不懂他,似乎叫他“瘋子”或者“正常人”都是對他的誤讀。我們能做的,隻是在他熠熠生輝的作品中,在他的愛與恨、生與死中,瞥見自己或者生活的影子,也是一種懂得。






=======【愛與恨】=======


談到愛,梵高說“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隻看到煙。 但是總有一個人,總有那麼一個人能看到這團火,然後走過來,陪我一起”




《向日葵》


與世界格格不入的梵高,曾與另一位偉大的畫家高更有過一段熾熱的友誼。而向日葵,正是梵高滿懷熱情為了迎接高更的到來而繪制。在這些熊熊燃燒的向日葵上,梵高畫出了自己心中,希望被人看見的那一團火。


如果向日葵象征着愛,那麼愛便是生活最美的裝飾。





生活也許不懂藝術,藝術卻可以成為生活的知音。





原來盤子可以用“朵”來形容,這樣,味'蕾’才算真的綻放吧。


說到恨,梵高卻那麼倔強“我越是年老醜陋、令人讨厭、貧病交加,越要用鮮豔華麗、精心設計的色彩為自己雪恥。”



梵高的那團火,卻最終随着二人的決裂熄滅成煙。在一次瘋狂的争執甚至拔刀相向後,高更甩門而去。這次決裂對梵高的打擊是緻命的,高更離去後梵高在瘋狂之中割掉了自己右耳,之後每況愈下,直把他逼到死亡的門檻。






右耳杯——如果聽不懂你的語言,右耳對我并沒有什麼意義




=======【生與死】=======



對于到來,梵高說:“我帶着我的熱情,我的冷漠,我的狂暴,我的溫和”



《盛開的杏樹》


梵高的弟弟提奧生下小兒子時,文森特用這場早春2月的盛放作為新生的禮物。作品中流露出難得的柔情,而這份清雅的東方美感,則來自日本浮世繪的影響。


唯美得不像實力派,或者說,小清新得不像出自精神病院中的重口味。


當年提奧夫婦收到這幅畫後,鄭重的挂到了鋼琴上的牆壁上,當時的他們應該不會想到有一天這幅畫也會被挂到窗戶上甚至脖子上吧……窗簾、餐具、戒指、項鍊,梵高博物館首次對華授權正版周邊,難得一見的嚴苛與驚豔,銀雕的花瓣搭配琺琅的青色,正是梵高畫中靈動的樣子。



如同周莊之于蝴蝶,全棉貢緞的杏語床品,莫非我眠在梵高的夢中?





對于離去,梵高說:“生怕慢一點,就會淹沒在歲月的塵埃裡”




《麥田群鴉》


1890年7月27日梵高在麥田中開槍自殺。被槍聲驚起撲楞着翅膀遠去的黑翅膀,就是他幾天畫《麥田群鴉》時見過的那群黑壓壓的鴉群。


這是公認的梵高最後一幅作品,色彩鮮豔得像要燒掉畫布,骨子裡卻是壓抑絕望的暗沉。似乎他本人想要抓住的最後一點東西也随着這群烏鴉飛走了





相比這一幅極度陰郁又極度亢奮的麥田,梵高還擁有另一片更靜谧的金黃麥浪




《雷雨下的麥田》



“我将平躺于雷雨下的麥田”,畫中沒有一隻鳥,也沒有一棵樹,更沒有一個人。此刻的麥田對于梵高來說,竟有幾分李白眼中敬亭山的意趣。“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用唐詩來诠釋一幅油畫,讓人有些混搭的新奇,就好像當我們看見用油畫來诠釋現代生活元素—



懂得品味麥浪質感的人,也會喜歡紙質筆記本+金屬鋼筆+帆布卷筆帶的組合,而懂得聆聽風吹過麥濤的人,也能理解麥田定制藍牙音箱的妙處。


畢竟清寂的麥田,更适合守望。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