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
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與品行端正的人相交,不僅令人舒服自在,同時,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品行得到提升;
與品行惡劣的人相交,不僅令人煩惱不斷,同時,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被扭曲了三觀。
一個人隻有及時識别出小人,果斷疏遠,才能讓自己避免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古語雲:“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
品德高尚的人,往往有一顆容人之心。
他們允許别人比自己優秀,甚至還會主動幫助别人,變得更優秀。
所以,他們往往能夠得到衆人的支持與信賴。
小人則不然。
他們嫉賢妒能,一旦發現身邊有人比自己更優秀,便會不擇手段地去诋毀、侮辱。生怕對方搶了自己的風頭、奪了自身的利益。
他們即使德不配位、才不配位,也仍然不願意把位置,讓給真正有德、有才的人。
當他們勝任不了工作,出了問題,卻又極善于把責任推卸給其他人。
如此做法,隻會讓他們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中。
愚者互斥,智者互容。
一個人容得下旁人的優秀,那麼,往往也會赢得他人的“欣賞”。
如此,方能互幫互助,行穩緻遠。
人性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聽“悅耳”的話。
小人便抓住這個特點,以“花言巧語”來迷惑别人。
很多人就是由于小人說了太多“悅耳”的話,而逐漸對“小人”産生了好感,放松了警惕。
結果,落入小人的圈套之中,追悔莫及。
有人可能會問:“那如何判斷說悅耳話的人,是不是小人呢?”
判斷的标準,隻有一個,那就是看他說的話,是否符合事實。
如果符合事實,那麼,就是在真誠的贊美;如果不符合事實,把缺點粉飾成優點,把人為的失敗,粉飾成客觀原因導緻的失敗,那麼,就是在谄媚、逢迎了。
與花言巧語的小人相交,雖然會獲得短暫的“愉悅”,但長期來看,卻有着巨大的危害。
小人之所以為小人,就在于他們毫無底線。他們雖然“花言巧語”,卻往往有着殘忍的手段。
俗話說:“忠言逆耳利于行。”
很多時候,對我們有益的話,是不那麼“悅耳”的。
一個人最大的清醒,就是甯願去聽“逆耳忠言”,也要遠離那些“口蜜腹劍”的人。
有人說:“媚上者,必欺下。”
深以為然。
一個人,如果總是喜歡谄媚上級,那麼,他就需要把在上級面前損失掉的尊嚴,從下級那裡找回來。
在小人看來,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是不平等的。
所以,他們甘願在上級面前卑躬屈膝,抛棄人格;又理直氣壯的在下級面前,表現出一副“高高在上”、“盛氣淩人”的模樣。
孟子說:“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
放棄自己的尊嚴、谄媚上級的人,雖然可能獲得暫時的利益,卻決不可能獲得上級的尊重;雖然可以驕橫的對待下屬,卻決不可能令下屬心服口服。
内心正直的人,能夠堅守底線。
他們不會刻意的讨好上級,也不會苛刻的對待下級。
所以,他們能夠獲得衆人的尊重與認可。
一個人最真實的人品,往往體現在如何對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上。
如果說對上不卑,是骨氣;那麼,對下不傲,則是一份難得的修養。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君子不論做任何事情,首先想到的是道義;小人則隻關注利益。
與堅守道義的君子相交,是令人放心的;與唯利是圖的小人相交,則需要步步留心,時時提防,令人身心俱疲。
願你我,都能有一雙慧眼,親君子、遠小人。
與君共勉。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