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姓名。
身份證的正面頭兩個字就是:姓名。
姓,最初的意思是女人生的孩子,看這個字的長相就知道了。因為原始社會早期是母系社會,女人在部落裡的地位最高,她們會采集野果,會燒烤食物,會縫制衣服,還會生孩子,所以很受尊敬。那個時候,隻知其母,不知其父。父親是誰,不知道;父親在哪兒,管他呢。因此,孩子就都随母親的“姓”。後來,男人的力量和本領漸漸顯現出來,地位超過了女人,自然就讓孩子跟他們的“姓”了。
中國地大物博,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組成的部落、宗族、家族也是衆多。姓是血緣關系的象征,所以中國的姓也多如繁星。姓的來源也是五花八門,有的取自生活的地方,比如生活在姜水邊就姓姜;有的取自動植物,比如崇拜熊的就姓熊,崇拜麥穗的姓麥;有的取自擅長的技藝,比如制作陶器的人就姓陶;還有的姓取自顔色,姓黃,姓白;有的姓取自方位,姓南,姓左;更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姓,比如有姓酒的,有姓茶的,還有姓死的,姓屁的,可千萬不要嘲笑人家,所有的姓都是有曆史緣由的,我們應該彼此尊重。
五花八門的姓,自然就有我們想不到的、沒見過的,以及讀不出來或者讀錯的姓。
就拿《百家姓》這本算是古代啟蒙讀物來說,裡面很多姓在我們看來,就特别的生僻。比如筆畫簡單的,“歐殳沃利”的“殳”,讀shu,一聲;“曾毋沙乜”的“毋”讀wu,二聲,“乜”讀nie,四聲。再比如筆畫複雜的,“池喬陰鬱”“的“鬱”,這個字讀yu,四聲; “冷訾辛阚”的“訾”,讀zi,一聲,後面的“阚”很有意思,它是個多音字,當姓的時候讀kan,四聲。有個女演員叫阚清子,就是這個姓。
姓裡面的多音字很多,也很容易讀錯。比如唐朝著名的大将尉遲敬德,他的姓是複姓,就是兩個字的姓——“尉遲”。這個姓的第一個字,單獨拿出來,通常我們會讀wei,四聲,比如上尉,但是“尉遲”放一起當姓,它就讀yu,四聲,連起來發音跟“浴池”是一樣的。
還有一個姓,就是上面提到過的“曾毋沙乜”的“曾”,讀zeng,一聲。這個我們一般不會讀錯,雖然它也是個多音字,比如在“曾經”這個詞裡面,它讀ceng,二聲。因為平時看電視,我們會認識很多曾姓的明星,曾志偉、曾轶可、曾江等等。上學時也會學到唐宋八大家的曾鞏,還有諸子百家時期的曾子。見的多了,自然就會讀了。
但是有些姓明明不是多音字,大家卻按照約定俗成的叫法一直在錯讀。
比如著名的央視主持人撒貝甯,他的姓“撒”,正确讀音是sa,三聲,可是很多人總是讀成四聲。這個“撒”姓的來源說法不一,有說是來自突厥族,有說是來自契丹族,還有說是來自回族、蒙古族、女真族的。在這些民族中,“撒”姓的讀音也不盡相同,有的讀sha,四聲,有的讀sa,一聲,倒是滿族因為受契丹族影響,他們的“撒”姓,就讀sa,四聲。可問題是撒貝甯老師是回族,而回族的“撒”姓讀sa,卻是三聲。據說,撒貝甯老師自己也很尴尬,因為央視的要求是念錯一個字音要扣200元錢,所以他要自我介紹說自己是“小撒(音飒)”,那麼要被扣錢,要是說自己是“小撒(音灑)”,的确是對,但就特别像是在說自己是“小傻”,令人哭笑不得。
還有一位歌手叫庾澄慶,就是《中國好聲音》的那位哈林導師,也是《情非得已》《熱情的沙漠》等經典歌曲的演唱者。庾澄慶老師的“庾”,我們通常都讀成了yu,二聲,其實它的正确讀音是yu,三聲。你可是試着讀一讀,肯定很不習慣,但這個姓就該是這樣讀的。
還有唱《今兒個高興》的解曉東的“解”讀xie,四聲;水木年華組合的缪傑的“缪”讀miao,四聲,注意這個“缪”可不是“廖”,也不是“謬”;著名歌手任賢齊、著名演員任達華他們的“任”讀ren,二聲,不是四聲;運動員甯澤濤、導演甯浩他們的“甯”讀ning,四聲,而不是二聲;還有 “華”當姓時讀hua,四聲,“仇”當姓時讀qiu,二聲;還有兩位古人要拿出來說一說,就是鐵齒銅牙的紀曉岚的“紀”,在這裡讀ji,三聲,而不是四聲。《水浒傳》裡的浪子燕青的“燕”讀yan,一聲,而不是四聲。
說了這麼多,不得不感慨中華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單單是一個“姓”就可以講出這麼多好玩的内容來。
聰明的你,還知道哪些關于“姓”的趣味故事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文/甘伯伯)
參考書目:《畫給孩子的姓氏故事》
著者:李妍
繪者:高文哲
責編:于麗梅
出版社:吉林美術出版社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