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年?
有朋友如是說:“有錢人過節,沒錢人過關。”
似乎,當下的種種生活,都是錢的事。離開錢,就啥也别談了,感情也是如此。
若你認真感悟,就會發現,金錢和感情有聯系,但金錢不是感情的全部。
俗話說:“過年過在嘴上,拜年拜在心上。”
過了春節之後,就會發現,一段婚姻好不好,看拜年的方式和過程,就知道了。
01
回娘家的安排,藏着夫妻的家庭觀。
對于大部分的夫妻來說,去公公婆婆家過年,或者把公公婆婆接過來一起過年,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畢竟,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
特别是一些遠嫁的女人,幾年不回娘家,變成了習慣。若娘家沒有父母了,兄弟姐妹的感情,也淡了,甚至都不聯系了。
非常自私的夫妻,把“我家、你家”分得很清楚,去娘家拜年,變成了一件難為情的事情。
古羅馬詩人賀拉斯說:“父母的美德是最大财富。”
真正恩愛的夫妻,會考慮到雙方家庭的情況,并且積極地照顧雙方的父母。同時,夫妻也是父母,需要對子女言傳身教。
過年了,去娘家拜年是一種習俗,也是一份孝心。
我的表姑爺,河南鄭州人,在當地做廚房用品生意,收入不多不少,但是他一直有虧欠娘家人的想法。
每隔兩年,表姑爺就會主動提出,去湖南的娘家過年、拜年。
兔年的除夕夜,表姑爺驅車幾百公裡,趕到娘家吃年夜飯。開門就說:“爸媽,疫情三年,都沒有來拜年,對不住了。”
初一開始,表姑爺去娘家的長輩家,依次拜年。
在不到娘家過年的時候,表姑爺也在正月裡到娘家看看。
從傳統來說,女人是出嫁,男人是娶親。重男輕女的思想,仍舊存在很多家庭裡。唯有那些夫妻家庭觀念正的家庭,才真正把雙方的家庭,當成“大家”。
有一位女皇說得好:“良好的家庭傳統有助于家庭成員相互尊重,有助于家庭建成一個友愛的生氣勃勃的集體。”
夫妻成家了,不僅僅是建立了一個小家庭,還是把兩個大家庭緊緊地連在一起,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為大家庭創造更多的福氣。
“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真的不能把距離太遠、家庭太窮、娘家瞧不起自己等作為拒絕去娘家拜年的理由。
02
送禮的心思,暴露了夫妻的溝通程度。
去拜年,是不能空着手的,這是規矩。
在我十幾歲的時候,跟着父母去拜年,母親一邊買禮物,一邊唠叨:“外婆八十多歲了,衣服褲子多得是,倒是保暖鞋很舊了,需要換了;舅舅家種地,我送幾包種子去,幫助增産;姑姑家在縣城買房了,送個小挂件,也蠻好的......大哥喜歡抽煙,大哥的兒子上高中,需要補一補。”
通過母親這一說,大家就明白了,也感受到了母親的“用心程度”。
當然,母親得到的信息,不僅僅是自己的觀察,很大一部分源自父母平時的交流。
拜年時,父母還會商議,對于那些很窮的親戚,就隻送禮,不收禮。孩子們也不能接長輩的紅包。
對于窮親戚來說,“回禮”也是一個大麻煩,也要耗費不少錢。
相對來說,那些無法溝通的夫妻,在送禮的時候,就是馬馬虎虎,甚至因為給娘家的禮物和婆家的禮物不對等而争吵。
我的鄰居張阿姨,就說了過年的鬧心事:她給父母買了電熱毯,給公公婆婆隻買了兩瓶酒,丈夫就鬧起來了,說她不公平。接着,夫妻就翻舊賬,丈夫兇巴巴地說,女人管家,太離譜了,日子沒法過了。
拜年,本來是一件喜氣的事情,需要夫妻有商有量。若不是如此,送禮了,花錢了,也鬧心了。過年之後,夫妻感情就有了裂痕。
很喜歡一段話:“最有價值的禮物蘊含着溫馨的人際關系的本質,如果有金錢和财力這一世俗的價值摻雜進來,禮物的本質就會褪色。”
花最少的錢,送出最好的禮物,這樣的夫妻,感情一定不錯。
03
一個人愛不愛你,一起去拜年就知道。
拜年,不是把禮物送出去,吃一頓飯就算數了。親戚朋友之間,還得互動,還要喝酒。
沿途的風景,走過的小路,都有愛情的影子。
夫妻感情好,一路上會互相照顧。尤其是年邁的夫妻,需要走走停停,或者牽手走過濕滑的路段;搭車也要考慮到暈車等問題。
在飯局上,妻子會關注丈夫喝酒多少,千萬不要喝醉了。
閑來無事,大家一起打牌,也不要陷入賭局。這就需要夫妻互相監督和提醒。
如果一個人不愛你,看到你使勁喝酒,還會說:“喝醉了,你活該;你喝吧,我是管不着。”
老子說:“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
夫妻一輩子,但感情好不好,能否持久,看細節就知道了。拜年的細節裡,就是愛情最真實的體現。
04
作家林清玄說:“當一個人無法過一個好年的時候,過年往往比平常帶來的更加寂寞與悲愁。”
夫妻相伴,任何一個年,都不能過了一個“寂寞”。
拜年順意了,新年的開局就順了,所有的感情都更濃了。
願你我,在新年裡,滿懷真情,迎春而行。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