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光是漢字就奧妙無窮,字同音不同,字同義不同,音同義不同,别說外國人很難理解,就連我們中國人有時候也會錯用漢字,鬧出了笑話。
-1-
明朝文人沈石田,有一次收到朋友送來的一盒禮物,上面附有一封信,寫着:“敬奉琵琶,望祈笑納。” 他正納悶朋友為什麼送他琵琶,結果打開一看,盒裡面裝的卻是新鮮的枇杷。
于是,沈石田給朋友回信:“承惠琵琶,開奁視之:聽之無聲,食之有味。”朋友看了信,才知道自己錯用漢字,鬧出了笑話,作了首打油詩自嘲:“枇杷不是此琵琶,隻怨當年識字差。若是琵琶能結果,滿城箫管盡開花。”
因為“音同義不同”鬧出來的笑話還有很多,像現在大家常說的諧音梗,也是根據“音同義不同”發展而來的。
-2-
馬上過年了,親朋好友之間少不了說些吉利話、發些祝福語,像“阖家歡樂”或者“合家歡樂”,更是逢年過節我們發的頻率最高的詞。
但這句祝福語到底是“阖家”還是“合家”呢?若是口頭祝福還好,反正讀音都一樣,但若是落到書面上,“阖家”與“合家”又有什麼分别呢?
“阖家歡樂”
阖,讀音為:hé,本意是門扇的意思,古時候,人們把單門叫做“扇門”,雙門稱為“阖門”,古代宅子中都設有廳堂,廳堂的門都是雙門,也就是“阖門”。
像“阖門百口”這個成語,出自 《後漢書·趙岐傳》,意思是全家所有人,“阖門”這個詞有兩個意思,一個是關門,一個是全家,在這個成語裡是全家的意思。
後來“阖門”又逐漸演變成“阖家”,用來指代全家老少。
合家歡樂
合, 讀音為:hé,最早見于甲骨文。其本義為蓋合,後引申為閉合、聚合、結合等義,它很阖字一樣也有“全部”的意思,所以“合家”,也有“全家”之意。
但是“阖家”從本意上來看,是用家中廳堂的兩扇門,來指代全家老小。
從字的結構來看是“門”裡面有個“盍”,“皿”指盆碗之類的食器,而“阖”字,有門,有食器,更容易讓人能聯想到是一個門裡,吃一鍋飯的一家老小。
所以用“阖家”來表示“全家”,似乎更加有深意,也符合漢字的古意。
“合家”在結構上是“亼”下面有個“口”,有學者從象形字的角度來看,認為下面的口是一個飯鍋,上面的亼是鍋蓋。而亼本身有聚集之意,所以用“合家”來指代全家,也是形象的,隻是比有個門的“阖”字始終少了點感覺。
所以在比較正式的場合,需要用到書面表達的,或者書法作品中,都可以用“阖家”,看上去也更有深意。
而在一般的交往中,或者口頭表達中,可以使用“合家”,簡單明了,看着随和親近,又不會顯得太過隆重。
漢字就是如此博大精深,每個字都是獨特,有深意的,馬上過年了,提醒大家可不要把“福和褔”弄混了,鬧出笑話!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