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一、教學目标
1.物理觀念
(1)能根據日常經驗估測長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測長度。
(2)能根據常見的周期現象估測時間,能使用秒表、手表測量時間。
(3)了解長度和時間的單位及單位間的關系。
2.科學思維
通過具體的測量活動對常見物體的尺度和時間段有大緻的了解,對長度和時間單位大小形成具體概念。
3.科學探究
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科學探究活動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4.科學态度與責任
通過根據日常經驗估測長度和時間,體會物理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長度的單位、長度的測量
教學難點:誤差産生的原因和減小誤差的方法
三、教學方法
演示實驗法、分組實驗法、小組讨論法等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通過讓學生觀察教材和課件上的圖片,使其認識到僅憑感覺去判斷距離的遠近、時間的長短、溫度的高低等不一定正确,更談不上準确。為了正确地認識周圍的世界,準确地把握事物的特點,我們發明許多儀器和工具,幫助我們進行準确的測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一章 第1節——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二)新課講解
1. 長度的單位
1.基本單位:米 符号:m
2.常用單位: 比米大的:千米(km)
比米小的: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 微米(µm) 納米(nm)
3.換算關系: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µm =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二、長度的測量
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
活動一 讓學生說出所知道的長度測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後教師出示一些常用的測量工具(刻度尺、卷尺、三角尺、遊标卡尺、螺旋測微器的圖片)讓學生觀察。
活動二 教師講解量程和分度值的概念,學生觀察圖中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問題:
(1)它的零刻度線在哪裡,是否磨損?單位?
(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在上圖所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線在左端(離最左端邊緣有一小段距離),沒有磨損,它的量程為0~8 cm,也就是說它最多能測8 cm的長度,它的分度值是0.1 cm。
2)使用刻度尺測長度的方法
教師:要想知道這本書的長度,該怎麼辦?學生發揮想象,大膽回答
3)如何使用刻度尺?(學生總結)
①使用前,要看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和單位
②使用時,要做到五會:會選、會放、會看、會讀、會記
三、測量誤差
介紹測量誤差。(引導學生閱讀課本内容)
環節四:小結作業
在小結時,我會以提問的方式進行提問總結,梳理本節課知識點。
在作業布置環節,完成課後第三題。
(三)闆書設計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1. 長度的單位:
換算關系: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µm =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2.長度的測量:
①使用前,要看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和單位
②使用時,要做到五會:會選、會放、會看、會讀、會記
3.測量誤差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