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一、各種動物的特征:
1.腔腸動物: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如海葵、海蟄、珊瑚蟲)2.扁形動物: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如渦蟲、華枝睾吸蟲、日本血吸蟲)
3.線性動物: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如蛔蟲、蛲蟲、鈎蟲、絲蟲)
4.環節動物:身體呈圓筒形,有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靠剛毛或疣足輔助運動(如沙蠶、5.軟體動物:柔軟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如缢蛏、石鼈、蝸牛、鱿魚、章魚,烏賊、扇貝、蛾螺等)
6.節肢動物: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節肢動物門包括昆蟲綱、甲殼綱、蛛形綱、多足綱)
7.魚類:生活在水中;體表常有鱗片覆蓋;用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幹部的擺動以及鳍的協調作用遊泳
8.兩栖類: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中遊泳,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
9.爬行類:體表常有角質的鱗片或甲,有肺呼吸,卵生,卵表面有堅硬的外殼
10.鳥類: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有喙無齒;有氣囊輔助肺呼吸
11.哺乳類: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
二、常考的典型動物:
1.蚯蚓
(1)前後、背腹面的區分:前端有環帶,而後端沒有;背面顔色較深,腹面的顔色較淺。
(2)用手撫摸蚯蚓的體節腹面處,有粗糙不平的感覺。因為腹部有剛毛,可以與肌肉配合運動。
2.蝗蟲
(1)全身結構分頭部、胸部、腹部三部分,其中頭部負責感覺和攝食(1對觸角,一對複眼,三個單眼,口器),胸部為運動中心(三對足,兩對翅),腹部容納内髒器官(氣管為呼吸器官)。
(2)身體和附肢分節,好處:運動更加的靈活、精巧,從而增強生存能力。
(3)體表有外骨骼,好處:①保護體内柔嫩的器官②防止體内水分的蒸發。
(4)具有三對足,兩對翅,好處:擴大了昆蟲的活動和分布範圍,對于昆蟲尋覓食物、躲避敵害、繁殖後代十分有利。
3.魚
食草:隻有門齒和臼齒,無犬齒;消化管很長,盲腸發達。
(2)魚的體型呈流線型,體表有鱗片覆蓋,可以減小魚在水中運動時遇到的阻力。
(3)魚呼吸的器官是鰓,最外面是鰓蓋,内部是許多鰓絲組成,它的顔色是鮮紅色,因為含有大量的毛細血管,有利于進行氣體交換。
(4)魚的運動:通過軀幹部和尾部的擺動以及鳍的協調作用來完成。
4、鳥
鳥适于飛行的特征
①外部特征:身體呈流線型;體表覆羽,前肢變翼
②内部結構:胸肌發達,附着胸骨上,胸骨有突起;骨輕、薄、堅固,有些内部中空
③其他特征:視覺發達→消化能力強→雙重呼吸(見課本33頁圖5-28,有氣囊輔助肺) → 心跳快,體溫高而恒定
5、哺乳類
食肉,食草、食蟲動物牙齒圖
食肉:除了有門齒和臼齒外,還有發達的犬齒,用于撕裂食物。
食草:隻有門齒和臼齒,無犬齒;消化管很長,盲腸發達。
食蟲:門齒尖銳,犬齒不發達,臼齒上有鋒利的齒尖
第二章一、動物的運動
1.運動系統由骨、 關節和肌肉組成,其中骨----杠杆;關節---支點;肌肉-----動力
2.肌肉結構:包括中間較粗的肌腹和兩端較細呈乳白色的肌腱,
肌肉特性:肌肉受神經刺激後有收縮的特性,骨骼肌隻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推開骨, 所以與骨相連的肌肉至少有兩組相互配合活動的。
3.運動的産生過程:在其它系統(消化、呼吸、循環系統)的配合下,當骨骼肌受神經(神經系統)傳來的刺激收縮時,會牽動骨頭繞關節活動,于是軀體就會産生運動
4.關節的結構圖:
(2)青黴孢子:呈掃帚狀,顔色為青綠色
關節既牢固又靈活:①關節囊外有韌帶可加固關節;
②關節腔内有滑液可減少摩擦,關節軟骨可減少骨與骨的摩擦和緩沖運動帶來的震蕩。
5.骨、關節、肌肉的協作
一、細菌和真菌的異同點;
伸肘: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雙手自然下垂同時處于舒張狀态,雙手有重物同時處于收縮狀态)
二、 動物的行為
1.動物行為:按功能來分:取食行為、攻擊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
2.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先天性行為 學習行為
獲取途徑: 生來就會的 後天學習獲得的
決定因素: 動物體内的遺傳物質決定 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
聯系: ①學習行為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形成
②學習行為比先天性行為高等,能使動物适應更加複雜多變的環境
3、嘗試與錯誤是常見的學習行為。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嘗試的次數越少。
3.社會行為特征:①群體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②成員之間有明确的分工 ③有的還形成等級
第三章1、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維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進生态系統的物質循環③幫助植物傳粉、播種
2、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狀态的現象。
3、食物鍊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着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其中任一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整個生态系統。正是由于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種生物與環境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
4、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來防治病蟲害。如用瓢蟲殺滅、控制棉蚜數量。主要方法有:以蟲治蟲、以鳥治蟲、以菌治蟲
5.仿生:科學家通過對動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方動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這就是仿生。
第四、五章一、細菌和真菌的異同點;
細菌 真菌
細胞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NA 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外部形态:是單細胞生物,外形可分 菌體有許多細胞相互連接而成菌絲構成
球菌、杆菌、螺旋菌
營養方式:異養,大多利用現成的有機物 異養,可利用現成的有機物
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孢子繁殖,也可進行出芽繁殖
生存條件:必備有水分、适宜的溫度、有機物,有的還需氧氣
培養方法:①配制培養基 ②高溫滅菌 ③接種 ④恒溫培養
二、細菌、真菌的其他要點:
1.腐生、寄生、共生的區别:
腐生:細菌真菌生活在動植物屍體上,獲取有機物的生活方式;
寄生:細菌真菌生活在活的動植物身上,獲取有機物的生活方式;
共生:細菌真菌和動植物之間是互助互利的關系。
2.芽孢和孢子的區别:
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可适應不良的惡劣環境。孢子:是真菌的生殖細胞,一般在菌絲的頂端。
3.常見食品與細菌、真菌:
釀酒、制作饅頭和面包 ------ 酵母菌(真菌);酸奶、泡菜------ 乳酸菌(細菌);
制醋------ 醋酸菌(細菌);制醬------- 黴菌(真菌)
4.“鵝頸瓶”實驗:
(1)實驗前将肉湯煮沸的目的:殺滅肉湯中細菌、真菌;
(2)甲乙兩組實驗的變量為:細菌的有無;
(3)乙變質的原因是:空氣中的細菌進入到肉湯中。
(4)這個實驗證明:細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細菌産生的。
5.細胞的結構圖:
細胞壁:保護和支持;細胞膜:保護,控制物質的進出;細胞質:加快物質交換;
DNA:内含遺傳物質;鞭毛:運動;莢膜:保護;
6.青黴和曲黴圖:
大小:比細菌還小,需借助電子顯微鏡觀察;
(2)青黴孢子:呈掃帚狀,顔色為青綠色
曲黴孢子:呈放射狀,顔色為黑色
三、病毒的基本特征:
大小:比細菌還小,需借助電子顯微鏡觀察;
結構:隻有蛋白質外殼和内部遺傳物質組成,無細胞結構
生活方式:不能獨立生存,隻能寄生在細胞體内
繁殖方式:利用細胞内物質合成蛋白質外殼,複制自己的遺傳物質,形成新的病毒
種類:根據寄生細胞不同可分: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與人類的關系:有害:引起流感等疾病 ;有利:制造疫苗(人工處理的減毒或無毒的病毒)
第六章一、根據生物的特征進行分類
1、生物分類主要是根據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劃分為界、門、綱、目、科、屬、種從大到小的七個等級,并對每一類群地形态結構和生理功能等特征進行科學的描述,以弄清不同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
2、種是分類的最基本單位,同種生物的親緣關系是最密切的。
3、分類單位越小,包含物種越少,而相似特征越多,親緣關系最親密。
4、植物的主要類群:藻類植物、苔藓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陸生)
5、被子植物的主要分類依據是:花、果實、種子
二、生物的多樣性
1、生物多樣性内涵:它包括三個層次:生物種類多樣性(即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态系統的多樣性.
2、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國家,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
3、生物種類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态系統的多樣性三者關系: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