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 > 正文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總結

15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歸納

第一章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l、地球的形狀: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地球的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

3、地球儀(注意:地球儀是正球體。)

①地軸:從地球内部穿過地心的假想軸。地軸與地球表面的兩個交點叫兩極。

②赤道:在地球儀表面,與南北兩極距離相等的地方所畫的圓圈叫赤道。

4.緯線:在地球儀上,赤道和與赤道平行的圓圈叫緯線。(注意:緯線是一個圓圈。)

緯度:人們為區别各條緯線。給它們标定了度數,就是緯度。規定赤道的緯度為0°,赤道以北叫北緯,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叫南緯,用字母S表示,各有90°。

5、緯度0°——30°為低緯度地區,30°——60°為中緯度地區,60°——90°為高緯度地區。

6、緯線的特征:

a:所有的緯線都是一個完整的圓。

b:緯線長度不等,赤道最長,越向兩極越短。

c:指示東西方向,相互平行。d:表示方式:xx°N(北緯),在北半球;xx°S(南緯),在南半球。

7、經線:在地球儀表面,連接南北兩極并垂直于緯線的半圓叫經線。

經度:為了區分各條經線,人們也給經線标定了度數,就是經度。1884年,國際經度會議決定,以通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舊址的經線,作為0°經線.即本初子午線。從這條經線往東為東經(E),往西為西經(W),各180°。東西經180經線重合。

8、經線的特征:

a: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b:經線的長度相等。

c:經線指示南北方向,都相交與南北極點. d:表示方式:xx°E(東經)xx°W(西經)

9、半球的劃分:赤道劃分南北半球;西經20度(20w),東經160度(160E)經線圈劃分東西半球.

第二地球的運動

10、地球自轉産生晝夜更替,時間的差異,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一天氣溫的變化;地球公轉産生明顯四季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影子長短變化,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五帶和二分二至日。

11、春分:3月21日前後,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

12、夏至:6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極晝,南極圈極夜

13、秋分:9月23日前後,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

14、冬至:12月22目前後,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圈極夜,南極圈極晝注意:太陽直射哪個半球.哪個半球就晝長夜短,同時該半球極圈内出現極晝現象。

15、五帶的劃分依據:各地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

熱帶:23.5°N----23.5°S(終年炎熱)(直射)(無極晝夜)

南、北溫帶:南北緯23.5°----南北緯66.5°(四季明顯)(斜射)(無極晝夜)南、北寒帶:南北緯66.5°----南北緯90°(終年嚴寒)(斜射)(有極晝極夜)

北回歸線是23.5°N,南回歸線是23.5°S北極圈是66.5°N,南極圈是66.5°S。

第三節地圖

16、地圖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

17、判定方向:①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沒有指向标和經緯網時)

②指向标箭頭的方向為正北方,其他的方向再按已經定好了的北方來判定。

③經緯網定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8、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①比例尺的三種表示方式:數字式、文字式、線段式

②比例尺的大小:分數值越大,比例尺越大;分數值越小,比例尺越小。

③圖幅相同的地圖,比例尺越大,表示的範圍越小,内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範圍越大,内容越簡略。

19、學看地形圖:①高凸山谷,低凸山脊;②河流隻能在山谷中流;③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爬坡費力;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平緩,爬坡省力。

20、陸地表面五種基本地形:山地、丘陵、盆地、平原、高原。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

第一節大洲和大洋

21、地球表面有29%的陸地和71%的海洋。(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22、七大洲: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面積從大到小排列)

跨經度最廣、緯度最高、氣溫最低、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南極洲;平均海拔最低、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是歐洲;最炎熱的大洲是非洲;以混血人種為主,被稱為“世界人種大熔爐”、世界上最濕潤的大洲是南美洲;赤道穿過的大洲有:非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

23、亞洲、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

亞洲、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直接連接地中海和紅海,間接連接大西洋和印度洋)南、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

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是:白令海峽(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分界線)

24、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積從大到小排列)。跨經度最廣、緯度最高、氣溫最低、海水最淺的大洋是北冰洋。

25、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最大的半島是阿拉伯半島,北美洲的格陵蘭島是最大的島嶼(隸屬丹麥)

第二節海陸的變遷

26、大陸漂移說: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的假說。起因:非洲西岸和南美洲東岸相吻合。證據:1.南美洲東岸與非洲西岸古老底層有相似性2.兩岸有相同的動物

27、闆塊構造學說:A、地球岩石圈是由六大闆塊拼和而成的;B、闆塊處于不斷的運動之中;C、闆塊内部比較穩定;D、闆塊與闆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

28、闆塊包括六大闆塊:亞歐闆塊、美洲闆塊、非洲闆塊、印度洋闆塊、太平洋闆塊(幾乎全部為海洋)、南極洲闆塊。

火山地震分布:環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原因:闆塊交界處,地殼活躍。)

29、阿爾卑斯山脈是由亞歐闆塊和非洲闆塊碰撞擠壓形成的

30、喜馬拉雅山脈是由亞歐闆塊和印度洋闆塊碰撞擠壓形成的

31、安第斯山脈是由美洲闆塊和南極洲闆塊碰撞擠壓形成的

32、紅海是由印度洋闆塊和非洲闆塊張裂拉伸形成的,地中海由于非洲闆塊和亞歐闆塊相互碰撞擠壓會逐漸縮小。

第三章天氣與氣候

第一節多變的天氣

33、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間内的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它是在時刻變化的。特點:時間短,多變。

34、氣候: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狀況,它具有相對的穩定性。特點:長時間,穩定。氣候的兩要素:氣溫和降水

35、主要天氣符号(P49頁圖3.5要求記憶第二節氣溫的變化與分布

36、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a、從低緯度向高緯度氣溫逐漸降低;b、同緯度範圍内,海洋和陸地氣溫不同,陸地冬冷夏熱,海洋冬暖夏涼;c、同緯度的陸地上,海拔高處氣溫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

37、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時(14點)左右,最低氣溫在日出前後,最高日氣溫與最低日氣溫的差叫氣溫日較差

38、一年中,北半球陸地氣溫7月最高,1月最低;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叫氣溫年較差

39、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氣溫差别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差别小。氣溫變化用曲線表示第三節降水的變化與分布

40、降水: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41、降水的三種主要類型:地形雨、鋒面雨、對流雨。

42、地形雨:迎風坡多雨(受地形阻擋,雲層被迫上升,溫度下降,水汽凝結下雨),背風坡少雨(雲層下降,溫度上升,水汽不能凝結)

43、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規律:a、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b、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西岸降水少,大陸東岸降水多;c、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内陸降水少;d、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44、世界的雨極:印度的乞拉朋齊(地形雨),世界的幹極:阿塔卡瑪沙漠

45、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中降水的季節變化

46、氣候資料的表示方法:氣溫變化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注意要會讀圖和畫圖)第四節世界的氣候

47、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A、緯度位置與氣候:低緯氣溫高降水多、高緯氣溫低降水少

B、海陸位置與氣候:陸地吸熱快放熱快,海洋吸熱慢放熱慢,陸地冬冷夏熱,海洋冬暖夏涼。靠近海洋降水多,距海遠的内陸降水少。

C、地形因素與氣候:地形主要是地形雨的影響,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

D、人類活動與氣候(人類因素):溫室效應是由人類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造成的,而臭氧空洞是由人類排放的氟氯化合物造成的。人類砍伐森林、破壞植被導緻水土流失、沙漠面積擴大,北方地區易發生沙塵暴。

48、世界的氣候類型

溫度帶

主要氣候類型

氣候特征

主要分布地區

熱帶

(終年炎熱)

熱帶雨林氣候

終年高溫多雨

赤道附近,如亞馬遜平原、剛果盆地和馬來群島等地。

熱帶季風氣候

終年高溫,一年分明顯的旱雨兩季,降水總量較多

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

熱帶草原氣候

終年高溫,一年分旱雨兩季,降水總量少

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以非洲的熱帶草原面積最為廣

熱帶沙漠氣候

終年高溫少雨

南北回歸線經過的内陸地區以及大陸的西岸地區,撒哈拉沙漠最廣

亞熱帶

(冬季低溫,夏季高溫,冬季最冷月均溫在0℃以上)

亞熱帶季風氣候

冬季低溫少雨,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

南北緯30°~40°的

大陸東岸

地中海氣候

冬季溫和多雨,夏季高溫少雨

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

溫帶(冬冷夏熱,冬季最冷月均溫0℃以下)

溫帶季風氣候

冬季寒冷幹燥,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

南北緯40°~60°的

大陸東岸

溫帶海洋性氣候

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年中降水均勻,溫差小

南北緯40°~60°的

大陸西岸

溫帶大陸氣候

冬季漫長寒冷幹燥,夏

季短促溫和,溫差大,降水少

亞歐大陸和北美洲

寒帶

(終年嚴寒)

寒帶氣候

終年嚴寒,降水稀少

格陵蘭島和南北美洲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第一節

人口與人種

49、20011年10月,世界人口總數已達70億。人口增長速度由出生率與死亡率決定的。

50、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人口的自然增長較慢(如歐洲是自然增長率最低的大洲);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地區,人口的自然增長較快(非洲自然增長率各大洲中最高)。

51、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無法反映一個地區中的人口數量,用人/平方千米表示。人口的分布情況與地理環境有很大關系。

52、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區:亞洲東部、亞洲南部、歐洲、北美洲東部等中低緯度近海平原地區。

世界上的人口稀疏區:幹旱的荒漠、寒冷的高緯度、空氣稀薄的高山高原、濕熱的熱帶雨林。

53、世界的人口問題

解決人口問題的辦法: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适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提倡可持續發展。(計劃生育)

54、人種是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征所劃分的人群,這些特征包括膚色、眼色、毛發、頭型、臉型等。根據這些,世界上的居民分為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三色人種相互通婚形成混血人種。阿拉伯人—白種人—西亞、北非;印度人—白種人;

因紐特人—黃種人—北冰洋沿岸;印第安人—黃種人—美洲。

第二節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55、世界的語言聯合國的六種工作語言是: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其中漢語使用的人數最多;英語使用範圍最廣。

56、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穆斯林)、佛教,三大宗教都發源于亞洲。(注意:中國的回族、維吾爾族信伊斯蘭教)。中國本土的宗教:道教;泰國把佛教定國教

第三節人類聚居地——聚落

57、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其中鄉村聚落又分為:農村、牧村、漁村、林場等。

58、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的區别:生産活動的不同。城市居民從事非農業生産,鄉村—農業生産。

59、聚落的形式表現出與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水源、地形、氣候、交通)相協調的關系,特别是世界各地的民居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更密切。牆體厚薄受氣溫的影響;屋頂形狀受降水影響。如:熱帶地區的民居牆體相對較薄,門窗開的較大,建有較完備的排水系統。寒帶地區的民居牆體厚實,屋内建有壁爐或火炕,窗戶較小,有的是雙層玻璃。冬天積雪較多的地方,屋頂大多坡度較大——“尖”。

60、聚落大多選擇在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資源豐富的地點。

第五章發展與合作

61、領土面積前四位的國家是: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

62、人口總數前三位的國家是:中國、印度、美國

63、經濟發展水平: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差異主要由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造成的。

64、政治體制:社會主義國家(中國);資本主義國家(美國)

65、聯合國(UN):總部美國紐約,1945年10月24日成立。安理會由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和美國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

66、世界貿易組織(WTO):總部瑞士日内瓦,中國2001年12月11日加入。

67、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簡稱國際奧委會,總部設在瑞士洛桑

68、當今世界主題——和平與發展;當今世界三大問題——資源短缺、環境污染、人口爆炸。

精彩導讀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