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2021上海春季高考作文題“你怎麼做,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詳解

2021上海春考作文題

有人說,你怎麼做,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也有人覺得不盡如此。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認識和思考。

試題解析

上海的春季高考題已經連續5年是這樣的一句話哲思的材料,區别隻是今年明确允許寫哲思句的反面。這種命題形式與夏季高考的全國卷趨勢是不同的,不過解讀這句話,也可以作為一次思維的練習。

上海卷的作文材料一向神神叨叨,今年春季高考的這句,算是比較簡短的,但是“怎麼做”的說法,簡單到過于模糊。

不過,在這一點上不必過分糾結,因為材料有“有人覺得不盡如此”一句。這就是允許考生作文不同意“你怎麼做,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句話。不同意而又不能脫離這句話,那就是要舍棄其中半句而扣住另外半句。既然覺得上半句模糊,那麼可以從下半句出發思考。

“成為什麼樣的人”,毫無疑問說的是結果,這個結果可以是一種身份、名譽的獲得,可以是一種人格的養成,也可以是一種人生的經曆。

在結果前加上“就會”,表達了一種預見,一種提醒。所以整個句子更是在做出一種人生指導,而不是“就成為了什麼樣的人”這樣的對人生的評判。

那麼空缺的上半句,就是為了達成某種結果而進行的可控的當下行為。如果不能理解或不能同意現在材料給出的上半句的話,那麼可以自行不足一條自己認為的實現理想人生的方式。比如:

  • 認為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 相信自己會成為什麼人,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 有什麼樣的興趣,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 有什麼樣的夢想,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 掌握了什麼樣的知識,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 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 有什麼樣的生活習慣,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 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 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 ……

在作文開頭引一下材料,然後說一句“但我不這麼認為”,然後轉入上述任何一個話題,都可以算是切題。

不過,如果是要贊同材料中的“有人說”,或者完全與之對立,去論說“你怎麼做,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勢必明确“怎麼做”的含義。

可以寬泛理解為“行為”,即等同于“做什麼”,也可以強調與“做什麼”的區别,剝離“行為”中的“目的”“結果”等成分,單單聚焦在“方式”“态度”等過程變量上。

不知材料的出處在哪裡,我們在正式出版物中找到的是以下的文段:

其實,思想就好像是植物的種子,沒有種子就長不出植物來。人類的每一種行動都來源于思想,沒有思想,行動就不會出現。有人說; “你怎麼想,就會怎麼做,你怎麼做,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人的思想主宰人的一生,它能決定人生的成敗。(呂書平著《成功論:怎樣做個真正成功的人》,遼甯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320頁)

這裡的“怎麼做”和“怎麼想”呼應,應該是從寬理解為“行動”。“你怎麼做,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是說:你的行動成就了你。上面的《成功論》一書從時代和書名來看,都略顯陳舊、膚淺,其理論無非“行者必至”,去做才能成功,沒什麼營養。我們作文,可以寫即使結果或有成敗,但行動的過程本身就塑造了你。

當然,我們也可以把“怎麼做”從窄理解為行動的方式,即試圖達成目的而采取的手段。這可以參考“程序正義”的相關理論。我們做事,可能懷着崇高的目的,但采取了卑劣的手段,那麼最後成為的是高尚的人還是卑微的人呢?

就像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形象,不是看他做了什麼,而是看他怎麼做。曹操降服劉琮而得了荊州,劉備降服劉璋而得了益州,從所做的事而言,沒有什麼不同,但從“怎麼做”上來說,曹操是挾天子而以強淩弱,所以是枭雄、奸雄,劉備是先假意助劉璋抗擊張魯,收買民心後再翻臉取川,所以有人說他是假仁假義的人,是虛僞的人。但如果把行為的觀察範圍放大,曹操後來殺了劉琮以絕後患,劉備則妥善安置劉璋,不加傷害,所以曹操成了白臉,而劉備成了仁君。“逆取而順守”,就是在說“成為什麼樣的人”,不在于“取”“守”這樣的“做什麼”,而在于“順”“逆”的“怎麼做”。

當然,現實中,常人往往以成敗論英雄,外人也隻能“論迹不論心”,最後别人怎麼評價你,讓你“成為什麼樣的人”,還是看你“做到了什麼”,是少有人會回頭去看你“怎麼做”的。

不過,外人終究是外人,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還是看自我認知。你是什麼樣的人,在“怎麼做”這一過程中,你自己最有體會。“定乎内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